APP下载

一所中学的乌托邦实验

2022-06-12姚远

南风窗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衡水军训学校

姚远

在北京,有这么一所中学,没有班级之分。

学生们不必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每一节课,都在不同教室之间穿梭。没有班主任,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一的负责导师。没有统一的课程表,327门学科课程,29门综合实践课程,164门职业考察课程,172个社团,任学生自由选择。

听上去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1年,这儿被确定为国家办学体制和高中特色发展改革试点。随后,一场堪称颠覆的教育革新在校园里发生、落地。

纪录片《真实生长》将镜头对准这里。相关拍摄横跨8年,其间三名主角从入学到毕业,步入各自的人生。

这个梦一样的校园里,三个孩子经历了阵痛、蜕变、萌芽。他们作为教育革新的实验品,或受益者,与这所学校,与新的、旧的教育制度不断发生冲撞。

最开始的片名叫《教育突围》,创作团队希望观众在这所中国顶尖的中学里,看见理想的教育与社会之间的鸿沟。后来,他们发觉作为独立拍摄的第三方,其实“没有任何立场评判这次改革的成功与失败”。于是,修改后的纪录片,将重心落在了三个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上,片名也改成了《真实生长》。

尽管创作者无意讨论,可作为观者,透过这部纪录片,透过十一学校这么一个特殊的样本,我们还是会有一些青春回忆之外的、关乎教育的遐想。

第一幕就将人牢牢抓住了。

高一学生周子其和老师争了起来,满口的“公共意志”“人性”还有“法国大革命”,哲学概念乱飞。其实,争的就是一个军训过程中能不能擦汗的问题。

2012年,十一学校新生军训,年级大会,历史老师李亮向学生们强调了几条军训纪律。他身后的白色幕布上投影出几个字,是这次讲话的核心思想:游戏,就必须有规则!

“人生来就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但是,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妨碍他人的自由。”李老师说得铿锵有力,以此说明遵守军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粒汗珠挂在你的脸上,规则不允许你擦去,你能否坚守你的操守呢?”他反问。

会后,刚刚入学的周子其跑到讲台前,把李亮拦下。

“洛克说,趋乐避苦是人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在军训过程中可以擦擦汗,坐下来歇会儿?”他问。

“你尊重的是你自己的人性,不是大家的人性。”学生退场,熙攘的人群中,李亮耐心地答。

“这么说,460个同学其实都想擦汗,您这样是不是违反了我们的公共意志呢?”周子其逮住不放。“如果军训的道理和人性是相违背的,我是该遵从人性还是遵从道理?”

如此博弈,持续了几个来回,周子其和李亮谁也没说服对方。

周子其不甘心。他和同学一起写了两封长信,其中一封论证军训改革的必要性,阐述军训的改革方向,直接递到校长李希贵那儿去。

校长李希贵,正是十一学校这场教育革新的主要推行者。收到这两封信,他特意召集校委员会开了一上午会。后来,李希贵在公开演讲时提起这事。他不觉得这是一种麻烦,是学生“不听话、没事找事”,反而讲得骄傲,近乎是在炫耀。

那两封信,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十一学校取消了初中年级的军训,将高中军训缩减了两天。

我心里一股暖流涌了出来。上高中时,我干过和周子其有点儿像的事。当然,没他这么大胆,只是给年级组长写了一封言辞并不激烈、几乎只算得上请求的信,放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但得到的结果,没有片子里这么温暖。

所以我更加觉得,在十一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是多么难得。

学生们自发地创办了一个“学生内阁”,收集学生们对自习管理和手机管理规定的意见,代表学生去与老师沟通。

这个组织的宗旨,在于为学生争取权益。他们的口号是:“一切权力不经过征询,则都是妄言。”

主持人崔永元经常来十一学校参观,他说,每次来,都觉得李希贵在学校里没什么权。

一回,学生们自己组织成人礼,本来说好给李校长3分钟的发言时间,校长嫌时间短,和学生讨价还价,结果也只争取到了5分钟。

“为什么会这样呢?”崔永元问校长。

校长说:“因为孩子们是学校的主人。”

十一学校的革新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找到学习的动力,“装上一台属于自己的发动机”。

李希贵对比中西方教育,发现个中差异。他感受最为强烈的是,中国的孩子需要靠列车的车头拉着,“孩子是车厢,没有自己的动力”,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孩子,像是动车组,有自己的内动力。

如何找到内驱力?李校长的答案是,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学生。他将人生比作一枚硬币,如果正面是“选择”,背面就是“责任”。

“既然他们自己选择了,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负责。慢慢地,他们也会对别人负责,甚至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李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纪录片的主角之一,就读于国际部的陈楚乔觉得,学校实行走班制,“意味着他们(学校)信任你”。

陈楚乔说,一旦学习管得松了,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一样。“无论你搞砸了什么事情,你都要说服自己要用一个成年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陳楚乔留着稚气的学生短发,戴着有点古板的黑框眼镜。可她讲的话、讲话时的语气,出乎意料的成熟,和稚嫩的脸形成强烈的反差。

“成年人是什么样的?”画外音问她。

“负责任嘛,懂担当嘛。”

十一学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上什么课、怎么上课,参加什么社团,课后怎么安排,交给学生安排,鼓励他们对自己负责。有教育媒体形容,这所学校是在“给每个学生私人订制未来”。

当然,“自由”也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一方面,教学难度陡然增加,一线教师不适应、吃不消,甚至是不认同。

以前,老师不管说什么,学生只管服从。改革后,老师不再是权威,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管理,处处面临学生的质询。有媒体采访了十一学校的一名高三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大吐苦水,她说,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自己是一路“哭着”走过来的。当惯了班主任,突然取消了班级建制,一时不知要如何是好。她和年级主任哭了好几次,在学校里哭出名,连校长都知道了,一见面就问:“今年还哭吗?”

《真实生长》里,还有一名对改革持鲜明反对态度的物理老师。学校推行走班制,他仍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课上坐在固定的位置。学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但他要求自己课上学生在物理实验室里“踏踏实实地学”,告诉他们,“你们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学习”。

随着年级增长,“自由”的限度被不断压缩。

说是拥有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升上高二,周子其和朋友还是退出了辩论队的活动。一是父母不允许;二是,补习班和考试逐渐填满了空余时间。

高一,语文老师教学生赏析鲁迅作品,教他们感受生活、批判性思考。到了高三,她的教学内容大转弯,教学生们写应试作文时保持“双重人格”,教他们“按照规定的调子”,去揣摩出题人的想法。

十一学校再先锋、再理想,也不是应试教育之外的桃源。

李希贵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理念,听起来是自洽的,但落到现实,似乎不必然。

片中,年级负责人在高三动员大会上说,目前的模式下,“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目标、有规划、能自律的同学,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快。

“有的孩子就是完全相反的。”她说得委婉。

“十一模式”的逻辑是,给学生自由,给他们空间,激发他们的动力。

我国教育天平的另一端,似乎是“衡水模式”。衡水中学以严苛的时间管理、无孔不入的升学目标指引,把学生卷进一个高速运转的竞争机器里。

两者不一定对立,但在教育理念上,确实存在巨大的差异。

我和朋友讲述这两所学校的故事。她告诉我,如果非要选择,她会去衡中—我大吃一惊。她解释,自己是个缺乏自制力的人,如果在十一,有那等程度的自由,大概率不会在学业上下苦工,也许考不上现在的学校。她的担忧自有道理。

教育是一些人的理想,却通往着另一些人的现实。更广大学生迫切需要面对的,是高考指挥棒,是激烈的社会竞争。

李希贵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某种程度上,十一学校不是在颠覆,只是在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其实,中国的城市中,很多学校都可以办成这样。”这话传播开来,招惹来不少批评。

衡水中学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20余所分校,目前,还有无数中学在“借鉴衡水经验,推广衡水模式”。放眼全国,复制“十一经验”者寥寥。细究下来,这不仅仅是理念是否普及的差异,还有教育资源分配的区别。

在十一学校教育革新的背后,是强大的,甚至称得上垄断的教育资源的集中优势。走班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课室。十一学校共有4000余名学生,平均一个年级600人左右。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仅高一年级,可供使用的教室就有69间。这么算下来,平均9个学生就可以拥有一间教室。

十一学校拥有25位特级教师,6位正高级教师,204位高级教师,116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1位来自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其中, 82%教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放眼全国,没有多少所学校能与之匹敌。

再者,十一学校位于北京,这座城市,拥有其他地方望尘莫及的高校资源,学位与生源比例全国最高。北京的中学生也为高考发愁,可相对其他地区,升学形势已不算那么严峻。

目前这个阶段,十一学校,只会是个例。从功利的角度计算,投入成本最少,产出效能最大,最适应中国教育现实的,似乎依然是“衡水模式”。

十一学校的教育革新,像是这片复杂的现实土壤上的一次乌托邦实验。有些悬浮,有些超前,充斥着理想的泡沫。

可很难讲,这一场革新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它没能为学生创造一片真正的桃源,即使去实现它的代价太高,如何被学习、被推广,还有待摸索。它仍是一次实验,是当下中国公立教育呈现出的一个面向,是一次努力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实践。

其实,一种教育,本就很难被评价是成功还是失败。评价的坐标系是什么?

是学生的升学指标?似乎太过功利。还是学生自我启蒙的程度?似乎太不直观,无法衡量,且具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

关于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心服口服的标准,没有一个掷地有声的正确答案。

那就去记录、去呈现吧。

德國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至少,在这个关于十一学校的故事里,看得见这样的共振。

猜你喜欢

衡水军训学校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衡水专场(二)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学校推介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
第二届衡水湖诗歌节圆满落幕
石家庄衡水商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