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德善其身,群德济天下

2022-06-10何心悦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私德公德情怀

何心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涤过万遍,而“德”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关于“德”,人们形成了两种观点:“弱德说”与“群德说”。这两种观点实际上并不对立,唯有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德”,实践“德”。

梁启超认为:“欲铸国民,必以培养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其中的“私德”正与“弱德”相贯通,弱德的养成被视为强国富民之基础。“弱德”不等于遁邊无为,软弱无能,而是个人道德的至高境界,是一种“逆境中的坚守,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是修身齐家之要道,是立身处地之智慧。为人们熟知的“温良恭俭让”“克己复礼”“忠信笃敬”都是弱德的表现。

弱德之功效,在于善其身,它教会人们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权益,不让自己的越界行为妨碍他人。一旦丧失弱德,人们就会变得自私自利,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霸座占位等不文明现象也就随之产生了。因此,我们必须持守弱德。

然而,梁启超在《论公德》中又说:“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这就是说,光有弱德而无群德,仍然是无益于国家的。人处于社会之中,就必须负有对社会的责任,这责任之心,便为“群德”,群德之“群”不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而是一种兼济天下的情怀。《人民日报》中写道:群德之善是一种大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大局观念,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之志,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这正说明了群德是一种公共道德,能够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群德是利人的、不夹带私心的高尚品德,因此才能拯救并发展国家。

弱德是群德的基础,唯有先善其身方能兼济天下;群德是弱德的推广,是将自身之德向集体、社会、国家推而广之,群德的实现将进一步促进弱德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既要恪守本心,持守弱德,屏蔽不良风气的污染,又要推己及人,发扬群德,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出一分力,发一分光,有“济天下”的情怀。将弱德与群德融会贯通,方能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近一步。

→创作心得:

本文的创作源于学校老师提供的作文练习,其中关于“弱德说”与“群德说”的讨论引发了我对这一话题的思考。两者都与“德”相关,而各有侧重:弱德偏重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颇有“洁身自好”之意,“群德”则偏重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有“兼济天下”之意;我发现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际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弱德是群德的基础,群德是弱德的推广。处于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既不可能越过弱德谈群德,妄想筑“无基之塔”,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我道德的完善,而应担当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毕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青年是时代的旗手,我们有必要培育弱德和群德,以之充实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如此才能“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希望能以此文与广大青年同学们共勉!

猜你喜欢

私德公德情怀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