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让作文“鲜活”起来

2022-06-10王净晶

下一代英才 2022年11期
关键词:鲜活王晓明习作

王净晶

2022年版的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可见,新课标课程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生活实践,倡导课程实施的情境性。

对于真实情境的創设,相信不少老师在思想上都予以了关注,在教学中也都积极进行实践。但反观周围,情景化教学可能体现在一些常规的课文导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环节中,而对于习作教学似乎鲜少涉及。下面笔者将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探究习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决定课堂质量高低的关键之一,当然,作文教学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情景导入,此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进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的课堂导入时,以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引入,增添趣味性,将学生引入思考:

王晓明同学刚放暑假,爸爸冲他神秘一笑:“走,带你去个好地方,让你长长见识,放松放松!”王晓明欢呼雀跃,充满期待地跟在爸爸身后……终于到了地方,赫然几个大字    新华书店。对于父亲来说,书店是个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对于王晓明来说,他心目中的好地方可能是与增长见识无关的地方。

这个故事中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好地方”,由此教师不仅可直接导入习作主题,还能引发学生往深层思考“好地方”的特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目中的好地方也肯定有所不同。那你心中的好地方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推荐一个好地方吧?这样的导入就能引发深度思考,利于课堂真实情境生成。此外,针对习作主题关键词“地方”,在作文课堂教学环节中,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提问,例如可以假设你为小伙伴推荐一个好地方进行暑假旅行,也可以推荐一个你平时放松学习时最常去的好地方,如此,“地方”的范围就扩大了。

习作教学中,更应积极创设情景活动帮助学生发掘身边的素材。比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中,很多同学可能会想到风景优美的泰山,或者具有历史感的故宫博物院,这样的好地方是孩子们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但真实行文中却并不能够将之活灵活现地展示,原因在于对所描写的事物不够熟悉和擅长。为充分发掘习作素材,笔者在课堂中设置如下情景:“请大家看一看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哪里?”孩子们会不自觉脱口而出:“学校啊!”笔者继续引导:“那我们的学校是个好地方吗?”孩子们紧跟着就会说:“那是当然,我们的学校最好!”于是笔者便将“好地方”的“好”顺势抛出来:“那好在哪里?”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着,同时对于“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由此,对于学生身边熟悉的郑州大玉米、二七纪念塔,或者离孩子们最近的双河公园等素材,都变得鲜活起来。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诚如有位教育专家说得那样:“倘若一件事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生动的情感倾诉于笔尖。”

确实,情由境生,境由心造。笔者相信,“情感”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它能催发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情感的萌动,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而任何一种“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的,也应在一定的情境中孕育。

因而,在小学作文课中,提倡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真实而鲜活的生活场景,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让学生的作文变得真实“鲜活”起来。

(郑州市商鼎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鲜活王晓明习作
让初中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