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苏首次交换间谍始末

2022-06-10

华声文萃 2022年11期
关键词:鲍尔斯中情局特工

1962年2月10日的大雾之夜,苏联特工菲舍尔和美国侦探员鲍尔斯在格利尼克桥上交错而过,抵达对方出发的一端,成为美苏在冷战中首次成功交换的间谍。

苏联间谍被叛徒出卖

菲舍尔踏足美国时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间谍。他曾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特工,二战期间转而致力于策反敌国特工。战后,代号“马克”的菲舍尔于1948年11月被派往美国。他在当地开设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并以此为掩护搭建出一张触角伸向各个角落的特工网络,与莫斯科保持联系。

“马克”的团队一直向莫斯科報告美国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而做的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拟向苏联本土投掷300枚核弹的计划。

一切顺利进行,直至从莫斯科来了一位名叫康斯坦丁·伊万诺夫的克格勃军官,他使用假名雷诺·海哈宁顺利入境,帮助菲舍尔管理情报网。但海哈宁并非一个好助手,他热衷酗酒和其他消遣,好几次错过碰头会,还在1955年“马克”外出度假之时导致整个情报网近乎瘫痪。莫斯科决定召回海哈宁,但他畏于惩罚没有服从,并私下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

海哈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供出“马克”,1957年6月21日,中情局特工在纽约一家酒店将菲舍尔逮捕。调查期间,菲舍尔拒不承认自己与特工部门有关,拒绝在法庭上作证,并且面对招安不为所动。最后,菲舍尔被判37年监禁。

美飞行员被捕带来转机

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鲍尔斯驾驶洛克希德U-2侦察机对苏联战略要点进行侦察时被导弹击落。但鲍尔斯没有使用中情局给他的毒器自尽,宁愿面对牢狱、审判,以及铁定被苏联法庭判处的死刑。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判决是从宽的:鲍尔斯因间谍罪被判处3年强制劳动和7年监禁。苏联人并不想处死他,而是想利用他来谴责美国人的间谍行径,此时巴黎首脑峰会即将召开,二战的四大战胜国将在会上讨论柏林的命运。在成功搞砸峰会后,苏联人决定用鲍尔斯换回他们最为看重的特工之一:菲舍尔。经过谈判,1962年2月10日,菲舍尔和鲍尔斯回到了各自的祖国。

大雾之夜被载入历史

鲍尔斯回到美国后遭到中情局、洛克希德公司(U-2飞机制造商)和空军的审问。当局最终断定,他遵守了命令,没有向苏联人泄露关键信息。他身为间谍的荣誉得以保全,从1963年到1970年,他在洛克希德公司担任试飞员。1970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该事件的书。1977年,他在一次直升机坠毁事故中丧生。他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并在多年后被追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

菲舍尔则在莫斯科受到隆重接待。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治疗,他进入情报部门的领导层,还参与新特工培训等工作。由于为保卫国家安全作出巨大贡献,他被授予许多苏联勋章和奖章。他逝世于1971年11月15日,被安葬在莫斯科的顿斯科耶公墓。

(摘自《参考消息》)

猜你喜欢

鲍尔斯中情局特工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匹兹堡枪案嫌疑人拒不认罪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书桌上的小特工
神奇的上帝
神奇的上帝
美国中情局遭空前质疑
塔利班炸死8名中情局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