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方肥对中早39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2-06-10杨佳佳章日亮章哲缪军翔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基肥利用率氮肥

杨佳佳, 章日亮, 章哲, 缪军翔, 刘晓霞

(1.兰溪市耕地质量与肥料推广中心,浙江 兰溪 321100; 2.兰溪市兰江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浙江 兰溪 321100;3.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施肥是水稻高产和稳产的主要措施。据统计,肥料对提高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30%~50%[1]。化肥的长期施用及用量的增加,并未造成水稻产量的持续增加。相反,过量施肥、偏重施氮肥、忽略氮磷钾配比等不科学的施肥方法,不仅造成化肥利用率低下,而且还会通过挥发、硝化、径流等形式而损失,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增加了种粮成本[2-6]。张福锁等[7]研究表明,浙江水稻氮肥平均利用率为35.6%,过量施肥是肥料利用率低的首要原因。研究表明,采用基肥和抽穗期追肥,可在施氮量减少18.2%~33.8%前提下稳定水稻产量,提高氮肥效率和经济效益[8]。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水稻施肥日趋合理,但我国整体肥料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氮素是水稻生产中最为敏感的元素,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9]。因此,在当前化肥减量的大背景下,提高肥料利用率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及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当地主推的中早39为供试水稻品种。供试肥料为水稻配方肥(15-6-9,N-P2O5-K2O含量,下同),单质肥为46%尿素、16%过磷酸钙和60%氯化钾。试验地位于游埠镇下俞村,土壤为淹育型水稻土,质地为砂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前取土壤样品,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5.2,有机质25.2 g·kg-1,速效钾74.0 mg·kg-1,有效磷20.7 mg·kg-1。

1.2 处理设计

水稻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追肥在水稻分蘖期进行。试验设空白对照、常规施肥Ⅰ、常规施肥Ⅱ、配方施肥(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共7个处理,重复2次,小区面积为30 m2。

以667 m2为施肥单位进行施肥处理。空白处理不施肥;常规施肥Ⅰ为基肥施复混肥料(15-6-9)20 kg,分蘖肥施30 kg、尿素15 kg、氯化钾5 kg;常规施肥Ⅱ为基肥施复混肥料(15-6-9)20 kg,分蘖肥施30 kg、尿素8 kg、氯化钾5 kg;配方肥为基肥施普通配方肥(15-6-9)36 kg,分蘖肥普通配方肥30 kg;无氮处理为基肥施12%过磷酸钙33 kg,追肥施氯化钾9.9 kg;无磷处理为基肥施尿素10.76 kg,分蘖肥施尿素10.76 kg、氯化钾9.9 kg;无钾处理为基肥施尿素10.76 kg,分蘖肥施尿素10.76 kg、12%过磷酸钙33 kg。各小区之间设30 cm左右田埂隔开,独立灌排水,四周设保护行,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小区试验于2020年4月1日做小区田埂,4月2日施基肥,5月22日追肥,8月6日收获。

1.3 样品采样及分析

土壤样品。播种或移栽前提取表层0~20 cm混合土样,试验完成后每小区取1个混合样,土样采集方法参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版)。

植株样品。于收获前1~2 d,避开边行和两端的水稻(边际效应),在每小区随机而均匀地在2个面积20 cm×20 cm的区域采集植株样品,沿根茎结合处,取地上部分,作为小区的一个混合样品。

考种测产。各小区分别进行收获,并现场记录收获水稻籽粒产量。用采集的2个样段(20 cm×20 cm)的植株样品,统计其有效穗数;取20个穗,统计其穗粒数,风干后测千粒重。

分析方法。植物全氮、全磷采用H2SO4-H2O2消煮法,消解后的待测液供全氮、全磷的测定,全氮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全磷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有效磷采用0.03 mol·L-1氟化铵、0.025 mol·L-1盐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1.4 数据处理

参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肥料使用效果测算方法》等方法进行计算,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理化性状

从表1可知,土壤pH范围在5.09~5.62,可见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22.8~33.8 g·kg-1、全氮含量范围为1.04~2.01 g·kg-1,且以无钾处理最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大;土壤有效磷含量范围为6.5~9.5 mg·kg-1,整体水平偏低,以配方全肥区最高,常规施肥Ⅱ区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为33~65 mg·kg-1。整体上,土壤磷含量中等,钾含量低,较缺乏,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较丰富,属于微酸性土壤。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2 水稻生物学性状

由表2可知,水稻以常规施肥和配方肥的株高、穗长、旗叶长较高,配方肥的长势最好;无氮区水稻的长势最差,无磷区与无氮区长势相差不大,无钾区株高、旗叶长长势好于无磷区。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3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3可知,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有所差异。配方肥区667 m2水稻产量最高,为494 kg;其次为常规施肥区,无氮区产量最低,仅有410 kg。千粒重范围在23.17~24.59 g,以配方全肥区最高。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4 配方全肥区水稻氮肥利用率

由表4可知,配方施肥氮肥当季肥料利用率达到40%,氮肥偏生产力为49.9%,与常规施肥相比较,配方施肥可提高早稻氮肥当季肥料利用效率。研究表明,在不同季节的水稻上,以早稻肥料利用率较高[1],这可能与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环境、施肥习惯等有关。

表4 全肥区不同施肥处理水稻氮肥利用率

2.5 水稻经济效益

由表5可知,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经济效益有所差异。常规施肥Ⅰ和Ⅱ的667 m2产值分别较对照增收147.84、139.52元,配方肥区水稻667 m2纯收入较对照增收183.72元。无氮区相比对照增加的纯收入最少,各缺素处理的纯收入排序为无磷>无钾>无氮,说明氮素是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限制因子,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收入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表5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667 m2经济效益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配方肥是在多年测土配方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肥料,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把养分进行合理配比的科学施肥模式。有研究[6]表明,配方施肥的肥料用量、肥料配比及肥料运筹更有利于水稻体内氮、磷、钾的累积,促使其平衡吸收。本研究条件下,配方肥区水稻的长势最好,与常规施肥相比,未表现出负面影响;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有一定的影响,千粒重达24.59 g,667 m2产量为494 kg,与其他处理相比,均以配方施肥区为最高,而无氮区的水稻产量最低,仅有410 kg。配方肥区水稻纯收入1 126.12元,较不施肥增收183.72元,各缺素处理的纯收入排序为无磷>无钾>无氮。由此可见,水稻产量限制的养分因子中氮素最为重要,其次为钾和磷。在大田生产中,应适当增加氮肥,稳定施用磷肥,适量增加钾肥,优化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提高水稻产量。配方施肥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达到40%,可提高水稻产量和纯收入。

猜你喜欢

基肥利用率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