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2022-06-10王笛李基成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王笛 李基成

摘要:文章对山东省17市2003~2017年城镇化进行测算,利用熵值法确定二级指标在总体中的权重,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山东城镇化现状的成因,并运用面板回归研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城镇化成因可大致分为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等;财政支出在山东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较弱。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发展,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

关键词: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新型城镇化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从最初的19%左右逐渐升至60%左右。山东省作为全国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金融发展势头强劲。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重视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持,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远远不够,金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金融体系为我国城镇化进行融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各市金融发展状况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各市在新型城镇化中金融支持的程度,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为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切实的建议。

二、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1. 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总结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三个方面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指标解释:用一年内的GDP从总量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拆开衡量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二、三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城市工业用电量既可以反映企业开工情况和整体经济的状况。通过第三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状况衡量当地经济结构以及城镇化发展程度。城市户籍人数考察人口城镇化规模。通过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来衡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通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衡量地区生态环境水平,通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衡量人民的居住环境。

2. 金融发展指标

从金融效率、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三方面构建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如表2所示,研究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本文选择2003~2017年山东省的相关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实证分析运用stata分析软件。

(二)实证分析

1. 对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的分析

本文采用熵值法,通过客观赋值得出了山东省各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得分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进行分析。

城镇化发展受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拥有良好的深水港口,与日韩隔海相望。对外贸易方便,便于引进外资,建立企业,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内陆地区综合指数较低,如泰安、枣庄、临沂,多山地丘陵,缺乏港口条件,自身禀赋条件欠佳,不利于城市发展。由于城市起步时间较晚,资本积累不足使得难以通过自身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城镇化发展受历史、政治因素影响。省会济南在城市建设中也会考虑其政治地位优先发展。淄博自1949年起一直处于山东省的重工业中心,烟台青岛成为中国较早的通商城市。聊城曾受京杭大运河的影响繁盛一时,但在海运的发展冲击和运河自身航道淤塞的情况下,经济逐渐滑坡。

城镇化发展状况受城市发展阶段影响。目前济南青岛烟台正处于城市扩张期,受极化效应、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影响,吸引周边地区各生产要素流向中心城市。由于资源有限,要素集中趋势会造成周边城市发展资源不足。

2. 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影响分析

运用前文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统计推断描述,如表3所示。

以山东省17地市的金融发展状况和新型城镇化指数为依据,构建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的模型,具体如下:

ZS=αGM+βXL+γJG+θCZ+ε(1)

其中,ZS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GM为解释变量,衡量金融发展规模;XL为解释变量,表示金融发展效率;JG为解释变量,衡量金融发展;由于考虑到财政支出,对于城镇化也有影响,因此将CZ设为控制变量,表示财政支出;ε为扰动项。

(1)实证检验。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P值為0.081,因此,在1%拒绝原假设即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因此,本文对面板数据回归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2)结果分析。金融发展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考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财政支出产生的重要影响,对财政支出变量进行控制,实证结果如表5。

在财政支出变量参与下,金融规模对新型城镇化指数影响最大,而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对指数的影响趋近于零,对城镇化的长期发展不利。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追求短周期、见效快、高收益的特点相悖,导致金融机构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意愿不高。而财政支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明显,即财政支出每增加1%,推动城镇化增长1.5%左右。由此看来,山东省的城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来完成,目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金融支持作用有待加强,资本市场有待完善。

去掉财政支出变量后,金融结构、金融规模、金融效率的显著性水平分别处于1%、1%、10%,对新型城镇化指数产生显著影响。此时金融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负作用,可归因于山东省资本市场有待完善,储蓄向贷款转化受限,从而难以有效地转化为投资。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正作用,反映了山东省的金融机构自身拥有丰富的资产,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具有潜力,若能有效地改善资本市场,完善存款向贷款转化的传导路径,对城镇化建设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金融结构是用固定资产投资占贷款的比重衡量,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中大部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综上分析,山东省目前城镇化建设瓶颈主要在金融效率方面,如何有效促进存款向贷款转化是山东省城镇化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3)实证结果。山东省各市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根据山东省各地市2003~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数,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四类城市,如表6所示,并通过每一类代表性地市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逐步揭示结构对总量的影响。

对一类城市青岛市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如表7、8所示。结果如下: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以及财政支持均具有显著性的正效应;财政支出对青岛市城镇化建设作用明显。青岛市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推动;金融规模对城镇化建设影响微乎其微,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金融效率与山东省整体呈现的情况相反,青岛市的金融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影响明显,表明资本市场较完善,存贷款转换路径较通畅;金融结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负,与当地金融机构对收益低、周期长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意愿有关。此外,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存在自相关的可能,进行BG检验,结果表明可接受不存在自相关。

对第二类代表城市济南市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如表9、10所示,结果如下: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及财政支持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济南市呈现的存贷款转换率对城镇化建设作用为负。该问题与山东省整体出现的问题相同,济南市的资本市场存在问题;金融规模对城镇化没有影响,金融机构对发放贷款的欲望不高,居民存款意愿也不强,资本市场亟须改革。经BG检验发现,可以接受不存在自相关。

对第三类代表城市德州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如表11所示,结果如下: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财政支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显著影响;金融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影响不显著,接受原假设,认为金融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没有影响,金融规模对城镇化建设影响较小。德州市地处山东省内陆,缺乏引进外资和进行对外贸易的地理优势,储蓄较少,缺乏资本积累,金融部门对投资的方向过于谨慎,使得金融结构呈现出负相关,因此德州市城镇化建设更多依赖于政府的投资支出。经BG检验,可以接受不存在自相关。

综上,财政支出在山东省各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力度不强,资本市场亟需优化。

三、结论与建议

宏观上,财政支出对城镇化建设影响显著,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总体上呈正向,但效果较弱。因此,目前山东省资本市场需要不断完善货币传导机制,促使资金更多地流向城镇化建设。在去掉财政支出控制变量之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总体仍是正向的,但金融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负作用,可知山东省资本市场自身存在缺陷,金融机构存贷款转换不畅通。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呈正向,可知山东省金融机构现有资产规模和对固定资产较高的投资积极性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微观上,三个代表性的城市都突出了财政支持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影响较弱。对于第一类城市,金融效率对城镇化有正向作用,金融结构对城镇化为负向作用,金融规模对于城镇化发展无明显影响。对于第二类城市,金融效率对城镇化影响是负影响,在存贷款转化上问题较严重,而金融结构对城镇化影响是正影响,对金融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第三类城市,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对城镇化建设都为负影响,金融结构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呈现出微弱的正效应。由此看来,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随城市发展壮大而逐渐增强。

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应归纳总结各地市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成因,正视自身资本积累的差距,制定合理的金融发展政策: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将金融效率控制在可控区间;提高资金的转化率、利用率,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政策和商业性金融政策的优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此外,各地市在制定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政策时,要考虑周围地市的发展,以应对极化效应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先明,王策,熊鹰,肖锦,谢伟俊.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耦合协调发展[J].经济地理,2019,39(07):96-105.

[2]籍磊,陈立泰,叶长华.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机制研究[J].预测,2019,38(03):70-75.

[3]吴国维,章颖,朱萌,沈祥成,罗治情.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效应研究——基于2004~2015年276个地级市数据的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J].生態经济,2018,34(08):100-104.

[4]何茜,温涛.县域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分层化差异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18(07):84-94+2.

[5]张建军,周妹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约束测度研究[J].西南金融,2017(10):29-35.

*基金项目:“青海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对接研究”(项目编号:18044)。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城市权利:从大卫·哈维到中国城镇化问题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