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2-06-09何艳辉周新萍

教师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总分韧性

何艳辉 周新萍

(1.萍乡市第三中学,江西 萍乡 337055;2.萍乡中学,江西 萍乡 337055)

积极心理资本简称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和卡洛琳·约瑟夫-摩根(Carolyn M.Youssef-Mor⁃gan)提出,他们将积极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提升绩效的心理资源,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建设性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心理资本理论认为高中生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积极品质在他们的成长成才、职业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心理资本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证明,积极心理资本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积极心理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针对在校34个班级共1701名高中生,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填写。本研究选用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四个维度。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

通过描述性分析法调查问卷得知学校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总体平均分为3.488,处于明显低于理论中数值4的状态内。其得分结果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乐观(M=3.829)>自我效能(M=3.698)>韧性(M=3.281)>希望(M=3.142),说明高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略低,详见表1。

表1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总体水平(N=1643)

(二)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韧性和乐观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希望和自我效能在维度上未体现差异性,其中男生积极心理资本总分(M=3.74)稍高于女生积极心理资本总分(M=3.37),详见表2。

表2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

(三)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在年级上的差异

通过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方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在乐观维度上呈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自我效能维度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韧性和希望维度上没有呈现出差异,其中高一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详见表3。

表3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在年级上的差异

(四)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

笔者根据高中生的学业成绩情况将他们分为三组(偏上组、中等组、偏下组),以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检验变量,结合表4数据统计结果可知:不同学业成绩的高中生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但在韧性维度上没有呈现出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可知,学业成绩偏上组高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学业成绩中等组和偏下组,即学业成绩偏上组高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要高于其他组。

表4 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

二、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干预对策

(一)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规划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切实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立足自身学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自己的优势领域,指导学生根据专业和社会岗位的特点,为自身设置适当的学业或职业目标,旨在学会将个人优势与未来专业或职业进行合理匹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品格;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实现目标的路径并相信努力的意义,培养学生乐观的精神品质。

(二)重视朋辈关系建设,营造积极的人际互动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1.重建高中师生关系。教师多给予学生关注与肯定、理解与尊重、鼓励与帮扶,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希望品质。

2.培育良好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增强班级成员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因此,学校应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会课、校园文化活动等平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凝聚班级团队力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建设强大的积极心理资本。

3.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多陪伴、支持和引领孩子成长,通过良性的亲子互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给学生带来希望,帮助学生形成韧性品格。

(三)重视校园特色课程建设,增强学生自我价值体验,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1.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中的自我价值感的训练,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反复做那些缺乏自信、难以成功的事情,明确屡次失败的原因,在失败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最终建立起自信心。[3]

2.教师通过学校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且容易获得成就感的课程领域中更多地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其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品格。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学校需要重视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希望和韧性资本为主线,通过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引领感悟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高中生树立合适的学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并学会设计合理的目标实现路径,教师还可以尝试创设一些压力性情境磨炼学生抗逆情境,引导其学会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做到心理韧性意识化,总结积极应对策略,增强心理复原力,重点提升高中生对现实与未来的希望感及心理弹性。[4]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总分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稳住农业基本盘 增强发展“韧性”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