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转型,提升管理,克服困难谋发展 中纺企协举办重点会员单位视频交流培训会

2022-06-09苏榕

纺织服装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疫情管理企业

苏榕

企业遇到困难和压力时,首先要坚定信心,其次要争取支持,再次是重新梳理思路,把关注点从批发、订货转移到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满意层面,改变发展模式。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各地纺织服装企业接连面临物流不畅、停工停产、订单外流等影响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亟待通过管理提升、资源整合、渠道开拓和供应链协同等方式优化服务供给、发掘新增长点,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竞争力。为了帮助企业通过调整经营模式应对形势变化,有效解决堵点、难点问题,近日,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组织召开了重点会员单位视频交流会议,并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永生分享了题为“加速‘订货驱动到直面消费者DTC转型”的解决方案,为企业调整经营模式、应对形势变化提供了启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夏令敏,中纺企协常务副会长谢青,中纺企协顾问杨峻,以及来自吉林化纤、东方国际、魏桥纺织、康平纳、波司登、红豆、爱慕、以纯、安徽华茂、天虹、鄂尔多斯、福华织造、环思智慧、北京方圣、绍兴飞亚印染、北京时尚控股、大杨集团、雅鹿、森马、歌力思、大帝集团和榆林羊毛绒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等共计50多家企业的近200位负责人参会交流。会议由中纺企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国学主持。

疏通供应链和产业链,

保障龙头企业稳定生产

疫情、战争、逆全球化等给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极大冲击和不确定性,企业决策受外界因素干扰,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开发动力。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介绍到,吉林化纤现阶段工作重点是巩固好老客户、老渠道,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配备资源。企业自身要强化要素、优化配备,在传统装备改造升级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把人、机、料、水、电、气、冷、风等要素的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要素效率,同时做好现金流管控。由于疫情封控,集团各子公司开展车间自制、班组自管,努力提高管理效率,跟上形势、适应变化。在业务方面,坚持存量优化升级,增量主要是调结构。人造丝板块坚持优质化,腈纶板块在规模化基础上坚持差别化,竹纤维在联盟化基础上推行国际化,碳纤维在一体化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同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产融结合,把现有资产充分整合,通过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资本化,助力各业务板块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行政管理中心总监王晨华表示,今年一季度对于羽绒服企业来说是销售末季和业务淡季,疫情影响暂时可控,一季度销售同比有增长。由于公司位于江苏常熟,距离上海、无锡较近,供应链和物流受到疫情的较大影响,特别是国际货运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非常大。因此,公司对原材料全流程进行闭环管理,导致综合成本上升。预计今年上半年,企业发展面臨较大压力。

就不利影响而言,目前无论线上、线下还是外贸业务都受到极大影响,供应商居家办公导致50%的原材料交货延期,面辅料检测机构时效拉长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工厂成衣订单不能按时生产,外贸订单交期延误自主品牌交付延误;物流货运压力增大,运输成本大幅上涨,快递延误给工厂造成停工待料的影响;进口方面,大量货品堵在上海港不能及时清关,清关结束后又面临仓库管控无法提货,影响了生产和交期等等。

建议政府优先保障龙头企业稳定生产,延缓缴纳社保费用,倡导商业体减免租金,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和附加税,呼吁金融机构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化解疫情影响,

以信心和团结迎接挑战

疫情既是挑战,更带来了机遇。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在疫情面前充分展现了实力与责任。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顾伟达说到,北京时尚控股旗下拥有24个品牌500多个销售渠道,打造了北京时装周展览展示平台。今年4月,北京工美集团的并入,为公司结合文创产业发展带来利好。受北京疫情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增高、负担加重。面对未来发展,第一,公司要抓住北京打造商圈经济的机遇,主动融入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大任务中去。第二,提升企业的柔性化制造水平。第三,加强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具体来说,一是打造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打造具有时尚化、差异化、体验式的购物场景;二是探索数字化发展,打造服装设计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发挥好时装周的平台作用,用平台拉动经济发展;四是打造老字号品牌新的体验以激发市场活力;五是整合资源,增量发展,充分发挥工美集团老字号国宾礼品优势、创意设计叠加优势、创新研发叠加优势和营销渠道叠加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文创园区作用,拉动经济发展,培养产业人才。同时,公司要打造包容性的供应链、灵活的供应链、数字化的供应链,推动公司实现进一步发展。

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冬梅介绍到,大杨以西装出口为主要产品和业务,2020年受国际疫情影响出现断崖式下滑,公司紧急布局国内市场,发展自有品牌、私人定制和团装市场,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4月,同比增长55%,达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国际市场定制业务平稳恢复,目前企业生产平稳。受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的供应商无法正常供货,进口面料需要消杀静置等因素导致生产周期压缩。国内市场团装和定制业务同比明显下滑。疫情的考验坚定了公司走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之路的决心,接下来将向更多的品类延伸,优化吊挂系统和智能仓储等。面对国际上的不确定因素,一方面要保持乐观心态,坚定信心;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不确定性的准备,以信心和团结去迎接挑战。

加强管理、提供服务,

助力企业练好“内功”

视频会的召开具有深刻意义,杨峻谈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探讨目前的情况和做法。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防控常态化、地区冲突和自然灾害,我们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准备,在逆境中冷静思考寻找机会,像吉林化纤、无锡一棉等行业标杆企业,一季度的数据都是有所增长的,说明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方法去提高效率和速度。二是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帮助企业练好“内功”,树立标杆,特别是信息化和质量管理方面,也为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谢青在发言中表示,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属于“硬实力”,管理创新则是“软实力”,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硬实力,更离不开软实力。前不久,工信部召集相关单位共同研究企业管理提升工作,相关工作方案后面会正式发布。根据行业自身特点,结合中纺企协多年来的工作成果,我们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梳理总结历届纺织服装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征集大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功经验,在全行业范围内开展企业管理诊断评估,发布中国特色纺织服装企业管理创新案例、建设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管理创新标杆企业,并充分发挥协会集企业、集群、园区、专业市场为一体的优势,搭设更多更优质的平台,推广成功经验,促进交流合作。

坚定信心、争取支持,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夏令敏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行业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各位企业家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企业当前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韩永生教授的报告也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

今年1—4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较一季度稍有回落,但同比增长也达到了8.6%,内销市场的降幅比较明显,1—4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零售额同比下降了6%,4月当月同比下降了22.8%。国内疫情的影响对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国际形势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行业企业而言,我们首先是要坚定信心。”夏令敏表示,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信心很重要,要把目前的问题应对好、解决好。其次是要争取支持。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纺联组织了纺织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行业争取必要的支持。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企业的诉求,争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个层面给予行业一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再次,对企业家自身而言,要重新梳理思路,把关注点从批发、订货转移到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满意这个层面。伴随着思维方式的改变,管理模式也要进行改变,加强打造柔性供应链,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把数字化提升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A13CC26E-A41A-4625-BE00-7782B4289655

猜你喜欢

疫情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