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遂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法与探索

2022-06-08遂平县农业农村局许科

河南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权制度集体经济乡镇

遂平县农业农村局 许科

2017 年,遂平县被确定为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遂平县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提升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取得了扎实成效,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截至2020 年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结束,全县共清查核实资产14.56 亿元,资源性资产8.98 万元,清产核资后全县集体资产增加11.6 亿元,比清产核资前增长3.9 倍,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3.4 万户、53.2 万人,量化资产2 969.35 万元。

一、强化工作推动

(一)领导重视到位

遂平县坚持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攻坚工程安排部署,遂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个班子领导、县直相关单位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遂平县委、县政府将产权制度改革纳入乡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构筑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使县、乡、村三级领导切实增强了产改工作的主体意识、主角意识、主场意识,在改革中负起责任用心干,开动脑筋创新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二)政策支持到位

遂平县研究出台了《遂平县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遂平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遂平县关于各级财政拨款在农村形成的资产权属问题的意见》等12 个配套文件。乡、村制定出具体工作台账、工作细则和相关制度。

(三)宣传培训到位

遂平县把宣传培训贯彻产权制度改革的全过程,通过微信平台、遂平零距离、发放宣传册、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方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到省内外学习考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集中辅导组织业务人员下沉到乡村,分批次逐乡镇、逐村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596 次,培训业务骨干2762 人,培养了一大批改革操盘手,让基层干部明白“为什么改?怎么改?改了以后怎么办?”。

二、规范有序运行

遂平县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紧扣“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这条主线,把握政策、主动对标、注重节奏、有序推进。

(一)严把代表选举关

各村结合实际,以家族、居住区域和自愿结合的方式,10~15 户为一个选区,依法依规依程序推选出一名群众信任的代表,并签订代表授权书,参与本村产权制度改革全过程。

(二)严把清产核资关

遂平县紧扣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6 个环节,全面进行清产核资,摸清了集体家底。一是实现资源归属清。为了解决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和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产权归属问题,遂平县出台了《遂平县关于各级财政拨款在农村形成资产权属问题的意见》,对自然资源、财政、水利、扶贫、教育等14 个部门在农村形成的资产权属予以确认。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和推介。二是实现资产家底清。采取“图表+实测”“照片+定位”等方法,对集体资产进行逐笔逐项清理,真正做到账实相符。清产核资结束后,按照村级自查、乡镇复查、县级核查“三步走”的方式,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工作,确保清产核资数据全面、真实、准确。三是实现遗留问题清。针对部分村承包合同不规范、不完善问题,依法依规对现有合同进行规范,并结合县委巡察、扫黑除恶、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全面清理非法占用、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现象。目前,全县重新发包合同585 份,涉及金额277.5 万元;重新签订合同482 份,涉及金额103.2 万元;规范合同349 份,重新发包金额562.6 万元;共清收拖欠集体租金91.3 万元,处理移交案件58 件。

(三)严把成员界定关

遂平县坚持“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综合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的贡献等因素,实行“宽接受、广覆盖”,统筹进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保障了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的权益。

(四)严把股权配置关

遂平县把经营性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历史遗留债务仍归属村“两委”管理,让集体经济组织轻装上阵,更好地保值增值。

三、确保健康发展

(一)创新督导推进机制

遂平县建立了周例会、会商会、推进会、观摩会“四会”机制,全过程管控,引正纠偏。压实督导责任,成立由县处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3 个督导组,对乡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程督导,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立即整改,保证改革的进度和质量。

(二)创新“三资”监管机制

遂平县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明确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和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为“三资”管理部门,每个乡镇(街道)配备2 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做到机构、编制、人员三到位,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

(三)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遂平县建好“三个平台”。一是建设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其信息发布、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抵押融资、平台服务等功能,让集体资产能交易,能投资,能增值,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建设农村财务管理平台,按照“分级管理、村民参与、全程监督”原则,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规则和流程,实现遂平县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三是建设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农民群众便捷地了解集体资产管理和运营情况,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

(四)创新档案管理机制

遂平县完善县、乡、村、组四级档案,由遂平县档案局统一指导,对所有产权制度改革档案及时整理并分类编号装订成册,实行统一归档管理。乡、村、组档案由乡镇统一保管,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

四、探索“六种模式”

遂平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了“1+1+6”发展模式。第一个“1”,即坚持党建引领。全县203 个振兴股份经济合作社,均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推动村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第二个“1”,即政府注资引导。遂平县财政为每村注入不低于30 万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拟注入6 235 万元。遂平县以振兴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使发展集体经济和集体发展经济相结合,加强对区域资源的统筹配置,定好盘子、厘清路子、开对方子,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精准发力,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目前,已形成6 种经济发展模式。

(一)乡村旅游模式

遂平县依托村域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区位优势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及配套服务,在遂景公路沿线建成杰美葡萄庄园、河南绿盈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鸿壹香椿基地等特色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农家乐 36 家。

(二)项目引导模式

遂平县整合各类政策、项目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特色产业。采取财政直投方式,筹资7 344 万元在37 个贫困村建立了光伏电站,所得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每村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在15 万元以上,受益农户2 214 户。

(三)龙头带动模式

遂平县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与村级优势产业、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有机结合。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扶贫等形式,为周边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增收渠道。

(四)特色小镇改革模式

遂平县整合区域内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特色产业、土地林地等资源,与开发主体进行股份合作。在嵖岈山景区北侧遂平县友利实业有限公司建设植物观光园200 hm2,丰富了景区看点,补齐了景区植被覆盖率低的短板。

(五)政府注资拉动模式

遂平县结合脱贫攻坚,对193 个有贫困人口的村,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采取“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乡镇为单位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园,对评审可行的产业发展项目,按每村每年10 万元的标准,分批将资金注入各村振兴合作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改革成果。目前,全县已注入发展引导基金2950 万元。

(六)城改拉动模式

遂平县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明晰产权,股份到人。建设仓储、门面房、冷库收取租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这6 种发展模式的引领带动,目前,遂平县旅游休闲采摘观光园已达100 家,其中集体入股占30%左右,年收入10 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已达46 个,年收入50 万元以上的村集体3 个,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今后,遂平县将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机遇,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使之与精准扶贫、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

猜你喜欢

产权制度集体经济乡镇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产权应允许部分员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