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 从英国到中国

2022-06-07王宇航徐强

劳动保护 2022年4期
关键词:救援事故评估

文/王宇航 徐强

有限空间又被称为受限空间、密闭空间、封闭空间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不但在我国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在国外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上个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英国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高发,为使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免受中毒窒息等事故的伤害,英国先后制定发布了有限空间作业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1997 年,英国依据《工作场所健康安全法案》出台了《有限空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4年,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制定发布了《经批准的行为准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第三版)》,对《条例》内容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建议和作业指南,帮助相关单位和人员更好地落实《条例》具体要求。

本文介绍了英国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要点,探讨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的路径,可为国内企业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有限空间的特征

《条例》所指“有限空间”是由于空间封闭的性质导致合理可预见特定风险的地点,包括任何舱室、储罐、大桶、筒仓、坑、沟、管道、下水道、烟道、井或其他类似空间。

全封闭的有限空间很容易被识别,如下水道和用于储存化学品的密闭储罐。一些不是全封闭的空间则不太容易被识别,如顶部或侧面敞开的船舱、筒仓,空间较大的粮仓,汽车维修中心的喷漆空间等。还有些空间因其内部条件或封闭程度不断变化而演变成有限空间,如进行因为焊接、喷漆或使用化学品清洁等作业,逐步消耗氧气或增加污染物浓度,当氧气浓度和污染物浓度没有达到标准规定的安全水平,则该空间可以定义为有限空间。为此,《条例》规定“有限空间”应具备2个条件:一是必须形成基本封闭的空间(并非全部情况);二是必须存在或合理预见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风险。《条例》中“特定风险”指中毒、窒息、火灾、爆炸、淹溺、坍塌等。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

《条例》规定,雇主应当对工人或受有限空间影响的人员所从事的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进入有限空间或者在该空间作业的风险,以及可能受作业活动影响的人员所面临的风险。在开展风险评估时的同时,应当征询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应优先采取措施避免在有限空间作业,如果不得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则必须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如果超过5 人,则应将评估结果形成书面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应由有资质的人员实施。评估人员应熟悉相关工艺、厂房和设备,具备必要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知晓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对于比较复杂的情况,应由多人开展特定领域的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包括空间状况、内外部作业活动、作业人员能力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风险。

空间状况

空间状况评估主要包括5 个方面:一是空间内过往存储物质可能产生的危害;二是空间内的残留物,包括化学残留物以及污垢、铁锈、淤泥等其他残留物存在的危害,以及污垢、污泥或动物粪便被扰动可能释放出的危险气体、烟雾或蒸气;三是邻近工厂、生产线、气体总管以及周围土地、土壤或地层释放出污染物的风险;四是空间内氧气浓度,如明显偏离正常浓度水平(氧气正常浓度水平即20.9%),应查清原因并评估安全风险;五是空间大小及布局对安全的影响,如偏僻或低洼的隔间等。

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作业活动产生的残留物、污染物会使空间更危险;二是外部焊接作业产生的废气进入有限空间时的风险;三是使用化学清洁剂与残留物发生反应释放的有毒气体;四是焊接产生的火花引燃空间内可燃气体、粉尘、塑料等;五是动火作业造成环境温度上升等。此外,空间附近的工艺过程和作业活动也需要纳入风险评估,评估外部液体、气体、蒸气和其他原材料等进入有限空间的风险。

作业人员能力

作业人员能力评估是对作业人员及受作业活动影响的人群进行全面评估,从人员体型、过往身体状况、职业禁忌证等方面评估作业人员是否适合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评估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及受影响的人群开展评估,确定所需的救援设备和措施,需要做出的应急救援安排。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

为消除或控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避免或减轻人员受到健康安全伤害,《条例》规定雇主应从建筑设计、空间结构改造以及修改操作规程、建立并实施安全工作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改造有限空间,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条例》规定:“除非不进入有限空间就无法合理完成任务,否则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目的进入有限空间”。雇主应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必要性,尽可能在不进入有限空间的条件下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具体包括:对有限空间设备设施实施技术改造,使工作任务能在有限空间外部完成。修改作业操作规程,禁止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例如,使用长柄工具或探头完成检测或采样;使用水枪、蒸气或内置清洁系统完成清洁、除垢任务;增设遥控旋转链枷装置、振动器和空气吹扫器等,处理粮仓结块或结拱;加装舷窗、观察镜或闭路电视系统等实施远程视频检查(RVI)等。

二是从设计、建造等方面入手,避免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英国《工作场所健康安全法案》第6 条规定:工作场所使用设备设施的相关设计者、制造商、进口商和供应商,有义务在合理可行的条件下,从设计和构造上确保设备设施安全,且没有健康安全风险。工程师、建造师、承包商以及建筑设计、建造或改造的人员应努力消除或减少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必要性。厂房和设备的设计、建造应充分考虑人员健康安全的需要,避免结构对人员健康安全构成风险,同时在有限空间设计阶段应考虑正常作业、清洁、检查和维护工作不会导致新的危害。

三是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安全。《条例》规定:雇主应针对有限空间存在的特定风险,建立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有效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应采用书面形式,主要包括作业监督、人员能力、通信畅通、气体检测监测、气体吹扫、通风换气、清除残留物、管道隔离、机电设备隔离、工器具选择、个体防护设备和呼吸防护装备选择、安全通道、消防安全、照明器材、静电防范、救援设备、工作时间、严禁事项等内容。

四是执行作业许可程序,确保安全措施落实。《条例》规定:如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会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和健康,则需要申请作业许可证。作业许可证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许可证,是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延伸。作业许可证本身并不能确保作业安全,不能取代其他的安全措施,但是有助于安全制度的落实,通过作业许可程序检查相应措施的落实情况。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包括进入空间的时间限制、气体检测的结果以及紧急情况所需的信息等重要信息。工作后,作业许可证应存档备查。

五是制定紧急处置方案,降低救援人员风险。《条例》规定:除非已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否则任何人员均不得进入有限空间或者在有限空间内作业。雇主要根据有限空间性质、存在的风险及紧急救援需求,制定适当的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方案主要包括救援和复苏设备、发出警报和施救、保护救援人员、消防安全、工程控制、急救、公共紧急服务、培训等内容。

国内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16 年1月1 日至2021 年7 月15 日,全国工贸行业发生有限空间较大事故66起,共造成248 人死亡。有研究表明工贸行业较大事故中有限空间事故占比接近50%。事故原因主要表现在对有限空间的风险认识不清、人员能力不足、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不高等方面。

一是作业风险的辨识不足,安全措施未有效落实。国内部分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没有辨识或辨识不出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机械地套用标准和规范中已经列明的实体空间,缺少主动的辨识行为,当一些实体空间常规作业从来未出现风险时,就会放松管理,甚至不作为有限空间进行规范管理,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例如,2020 年4 月23 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农牧企业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公司未将污水沟清理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将项目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未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手续,致使进入污水沟作业的两人和一名参与施救的人员,吸入污水沟内硫化氢、氰化氢等高浓度混合型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2020 年5 月29 日,云南省普洱市某水电站发生较大爆燃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水电站冲砂作业扰动有压隧洞内淤泥,使得淤泥中的甲烷气体迅速释放出来,在洞内的气流带动下,迅速进入工作弧门室和闸门操作室,以及通风洞、交通洞,达到爆燃浓度,遇点火源引发爆燃。该起事故暴露出公司风险辨识评估不到位,对异常气候和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动态风险关注不够、辨识能力不足,未能辨识到泄洪冲沙作业使底部淤泥被扰动,释放出甲烷气体并扩散到交通洞、通风洞、泄洪冲砂洞等空间内,导致这些空间的状况发生了动态变化,逐步形成了具备爆燃的空间环境。

二是作业人员缺少安全作业能力。《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同时规定了专项安全培训的内容。法规中规定,实施专项安全培训的主体是企业,但国内大部分企业不具备开展培训的能力和师资。典型有限空间事故往往暴露出作业负责人对风险辨识不清,作业人员不具备安全作业能力,监护人员不清楚工作职责,救援人员不掌握应急处置方法等问题。

例如,2019 年2 月15 日,广东省东莞市某纸业公司发生较大中毒事故,公司环保部主任安排2 名车间主任组织7 名工人对污水调节池(事故应急池)进行清理作业,3 名作业人员吸入硫化氢中毒晕倒,先后有6人下池施救,其中5 人中毒,事故共造成7 人死亡、2 人受伤。如果在作业前、作业中及救援的整个过程,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作业能力,事故伤亡人数就不会如此严重。

三是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低。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较多,一些场所在设计阶段未考虑清洁、检查和维护等工作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还有在厂房和设备的设计、选型上未充分考虑人员安全作业的需要,设备设施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大量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所必须要人员进入才能完成工作,这也是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例 如,2018 年5 月30 日,湖南省岳阳市某食品公司发生较大中毒事故,2 名作业人员清洗腌制池,发现抽水泵进水口被覆盖在腌制池边缘的塑料膜堵住,其中1 名作业人员进入池内清理堵塞物时因吸入硫化氢中毒,2 名救援人员在施救时也被毒倒,事故导致3 人死亡。如果该公司腌制池在设计、建造阶段或设备设施安装、选型阶段,充分考虑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经验借鉴与启示

借鉴英国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国内典型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带来的教训、反映出的不足,我国在提升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出台有限空间作业方面的单行条例,提升作业标准的法律地位,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法规要求执行。

二是通过立法推进安全措施的优先顺序,即首先选择在设计、规划阶段规避或减少有限空间作业,其次改造现有设备降低有限空间作业频次,最后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工作许可、编制应急处置方案等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的标准。

三是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推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行动,推动机器人、远程控制、智能化操作等先进设备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从本质上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四是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国家特种作业管理范畴,规定由专业部门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定期开展复审和再培训,从源头上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救援事故评估
紧急救援
学中文
3D打印大救援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评估依据
救援行动
最终评估
紧急救援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