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骨质疏松,你知道多少

2022-06-07马莉静

科学导报 2022年31期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质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身边经常会有老年人轻微摔一下便会骨折的现象;有些老人虽没有骨折,但总会腰背疼、腿疼,影响正常生活,有的甚至不能行走。其实这都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所造成的。什么是骨质疏松?什么原因会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表现为骨骼中骨量减少,骨骼硬度降低、脆性增加,从而引发骨折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是人体骨骼衰老的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它的主要原因就是骨钙的丢失,所以除临床症状外,常可通过测定骨密度来了解骨骼健康状态。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和定量CT(QCT),均属于无痛、无创检查。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身体对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能力也会减低,骨质的破坏大于生成,从而造成骨质疏松。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约为25%(约1.4亿人)。骨质疏松发展隐匿,老年人是高危群体,但人们常常对其认识不足,预防不到位,因此在健康教育和社区体检中,要加强宣教,早发现,早预防,降低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风险。建议女性绝经后和男性50岁以上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2.女性绝经。研究显示中国男性在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均低于同龄女性,且每长10岁,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分别增长约15%和20%。女性整个绝经期和绝经后初期的激素水平骤降,直接和间接地加速骨质丢失。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间可丢失全身骨量的30%~50%,其骨质流失的速度是同龄男性的4~6倍,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症。

3.疾病和药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引发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疾病,它可以直接造成骨钙大量丢失。另外,胃部分切除和肝胆系统疾病等消化系统问题也会影响钙吸收,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白血病等也会影响骨代谢。另外一些慢性系统性疾病的长期服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一些化疗药物也会诱发骨质疏松。

4.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会诱发骨质疏松。首先就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酗酒、吸烟成瘾;其次是饮食习惯,如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再者就是缺乏运动锻炼,长时间居家、卧床,这些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乏阳光照射、长时间缺少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及长期高钠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比较隐匿,早期没有特殊表现。典型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常白天症状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严重,长时间站立、持续坐姿、长时间弯腰动作等均可加剧。脆性骨折和脊柱变形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是身体的支柱,承担人体主要重量,骨质疏松后硬度减低,使得容易被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骨折好发于腰椎和股骨颈,有时甚至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轻微的磕磕绊绊都会导致骨折,严重限制患者活动,影响晚年生活质量。据统计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长期卧床休息,一年后死亡率达30%,2~3年死亡率达50~60%,死亡率非常高,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质疏松病因众多,病程漫长,重在日常预防。从儿童、青少年起就需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飲料,尽量提高骨峰值。对于中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量更容易减少,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丢失较快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同时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旁亢、慢性肝炎等。对已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一旦骨折也应积极手术,力求早期下地活动。

1.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研究推荐,中国成人每日需补充碳酸钙800mg和维生素D3 200IU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群建议补充1000mg碳酸钙和400~800IU维生素D3。日常生活中,牛奶、大豆、虾皮、海带、芝麻酱、木耳、芹菜、花生、黑芝麻、小白菜、油菜、香菜、花椒、柑橘以及五谷杂粮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物。

2.适量适度的活动。适宜的运动在骨质疏松方面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他不仅能够通过机械刺激来促进骨质形成,还能在内分泌系统方面起作用,提高激素水平。适宜的运动在骨质疏松方面的作用就是“开源节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质生成,防止骨质流失,起到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有氧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选。对于老年人,低强度日常活动及体育运动是必要的;对于存在慢性腰背疼痛症状的患者,建议选择对脊柱不增加负重和前屈负荷的伸展运动;对于身体基本条件差、骨折风险高的患者,可以选择相对较安全的、舒缓的训练,如水上运动、太极拳及步态训练等。平衡练习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改善平衡能力,避免跌倒和骨折。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指出,我国传统健身方法太极拳等可增加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韧带及肌肉、肌腱的柔韧性,改善本体感觉,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3.行为习惯和健康促进干预。通过照射紫外线,人体皮肤可以自身合成约80%的维生素D。因此建议骨质疏松的患者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照射时间>30分/天。但也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另外建议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行早期营养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限制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摄入,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高钙膳食,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正确的健康宣传教育也是相当重要,包括告知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危害,用药常识及饮食结构等。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马莉静)

猜你喜欢

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质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吃钙片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预防骨折, 从认清骨质疏松症开始
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