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2-06-07冯冬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

冯冬怡

摘要:如何给予高三学生科学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探索并付诸实践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即通过课程化的心理活动课、高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有效的朋辈辅导、正向的网络宣传、助人自助式的辅导读本、社团类的小团体辅导等,积极改善高三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学业成就,为他们顺利度过高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考试焦虑;发展性心理辅导;高三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7-0069-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而18~25岁组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各年龄段。高三学子背负高考重担,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再加上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都处于明显的高峰期,容易出现各类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自卑、浮躁等。其中,最普遍的消极情绪便是学习焦虑,尤其是考试焦虑。有研究表明,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达57.8%。研究发现,高三学生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在整个高中阶段呈最低水平,他们对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显得不自信。绝大多数高三学生因为考试及学业的巨大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在高考期間,16.8%的考生反映头晕,25.4%的考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50%的考生考前坐立不安。因此各中学目前在关注学校全体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这批高三的学生。因为高考,他们成为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特殊的心理需要。对近年来学校心理辅导站辅导学生个案问题的归类发现,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人数远远超过高一高二。那么如何给予他们科学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顺利度过人生的关键期,已经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高三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特征

根据近几年学校心理辅导站学生辅导个案情况,发现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在数量上与高一、高二有明显的差别(见图1),在类别上也有显著不同(见表1)。根据对学生问题情况的具体了解,发现主要有以下七种特点。

(一)高三学生易出现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两种极端

高三学生在情绪上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由于过于关心学业而产生较为严重的考试焦虑,另一种则是因动力不足导致情绪低落的状态。这两类极端情绪一般出现在高三的十、十一月份,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访谈调查发现,前一类学生成绩较为理想,但激烈的竞争压力、家长和教师的殷切期望,使他们对高考结果过分担忧,紧张情绪严重,考试焦虑加大。后一类学生相对基础较差,经过高三连续的月考和统测,成绩只退不进,自卑加疲劳使得这批学生丧失学习动力,情绪低落。

(二)高三学生易出现自信不足

对自我信心不足的学生在高三期间明显增多,其群体不仅包括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包括一批成绩较理想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考试次数增多,学业难度加深,不少学生的学业失败次数增加。连续几次失败后,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同时随着考试时间临近,“我还可能提高吗”的疑问和担忧会充斥学生内心,并由此衍生更多问题,如考试焦虑、动力不足、心理疲惫、情绪不稳定等。

(三)高三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瓶颈”

与高一、高二相比,高三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隐晦、压抑。因为课外活动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时间简化成简单枯燥的学习考试生活,互动时间和空间都大大减少。同学之间交流少了,情感疏远,导致学生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微妙的变化对高三学生的心理是有冲击的。同时过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会使学生莫名产生嫉妒、怀疑、敏感、脆弱等消极情绪,导致产生畸形竞争心理。而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友情的愿望比高一高二更为强烈,但又不知为何同学关系竟疏远隔阂,惴惴不安的情绪会时不时地干扰他们的学习。

(四)高三学生更容易“注意力分散”

与高一、高二相比,学生更易感到自身无法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首先,不少同学以牺牲睡眠时间为代价,加上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过度的大脑使用,他们疲于应对,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下降,出现“走神”“大脑一片空白”等状态。其次,状态要求明显比高一、高二高,希望“老师讲的我都能记住”,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达不到这种状态。不少学生把成绩下降归因为“注意力分散”“精力无法集中”等,由此产生不必要的敏感、担忧与焦虑,严重的会陷入“恶性循环”,出现越关注精力集中越难以集中的身心不良反应。

(五)高三学生缺乏充足的应试与备考的心理素质

高考能否考出应有的水平,除了取决于掌握的知识水平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应试和备考技巧与心理素质。如果缺乏应试能力,考试容易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每一个高三学生,如何在学校繁多的考试和练习中积累应试的经验,如何有意识地锻炼提高自己备考的心理素质,如何在考试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都成为他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六)高三学生对生涯选择产生迷茫与不安

处在抉择自我人生发展阶段的高三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对未来的发展也高度关注。虽然他们面临高考,需要在学业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也关注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考虑大学和专业。目前高考选择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而高三不少学生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意识到选择困难时,会不自然地产生惶恐、担忧、迷茫等不安情绪,影响了他们整体的学习考试状态。

(七)高三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加敏感A99D243E-1450-4DF7-8EC2-FA1A3561304F

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而很多家长也面临同样的情绪问题,甚至有的家长比孩子情绪更焦虑,行为反应更激烈。有一类家长在学业上无法帮助孩子,而心里焦虑,容易唠叨、催促,导致孩子与家长易产生语言上的冲突。还有一类家长怕孩子压力过大,说话做事与平时相比反差很大,束手束脚,谨言慎行,反而让孩子觉得压力过大,亲子沟通不畅。

三、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内涵和特征

(一)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

许多学者对发展性心理辅导进行过详尽论述。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D.Blocker)指出:“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 国家心理学联合会在1984年指出,“所谓发展的模式,是指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努力帮助辅导对象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早期研究发展性任务的著名学者R.Jhavighurst和E.Erison指出,人生在每一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征和任务。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个人心理的成长,重视心理发展过程中个体心理的内在冲突对个体成长的意义,重视环境、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这为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三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基本特征

本文认为,在高三阶段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辅导理念:所有学生在其一生发展的各阶段都需要一种成长性的辅导。

辅导前提:针对的是常态的、正常的心理群体,是心理基本健康,无明显的內心冲突,能尝试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基本适应环境的个体。

辅导目标:着眼于高三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潜能开发,帮助学生尽可能完成该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促进个性的最优化发展。

辅导手段:以前摄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前摄性干预指预测学生在高三特定阶段可能会遇到的心理冲突,通过发展性心理辅导使学生增进完成高三发展任务的心理能力,预防问题产生。

辅导模式:整合多方面辅导策略,包括纵向上的辅导整合、横向上的策略整合、内外心理活动策略训练等。

辅导主要内容:预防高三特定阶段潜在的心理问题;帮助高三学生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重点为学习策略和应试心理的调整;帮助学生处理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规划好生涯,学会人生选择。

(三)高三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建构

作为完整个体的人,应该在身体、心理、精神上是和谐统一的。学生个体心智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与自我、他人、环境三种关系的和谐上。高三学生易出现因这三者不和谐而产生的焦虑、敏感、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因此,要针对这样的关系,建构能提升他们处理与这三者的和谐关系的心理辅导模式。(见图2)

四、高三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科学有序的高三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

针对高三学生特殊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学校有序安排课时,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课程目标突出强调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有别于高一高二的辅导目标,即通过有效学习、考试心理辅导等,减缓学习压力及延伸的各类心理问题;课程内容贴近高三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安排以学业问题为主的四个序列,分别为学习考试、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和生涯选择,每个系列下设置详细的辅导内容(见图2);课程形式是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游戏、自我体验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性;课程策略强调从高三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的体验,完成助人自助。

(二)高效科学的高三学生个体心理辅导

辅导地点安排照顾高三学生空余时间不多的现实,选择在高三教学楼附近学生出入方便的位置设置辅导室。这与传统辅导站要求设在校园隐秘处不同,便捷性高,让学生更喜欢来辅导室一吐为快,接受帮助,避免了问题积压的可能。辅导时间安排方面,除了例行每天中午一小时,考虑高三月考或模考前有较多自修课,考前学生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每天下午最后两节自修课开放辅导室接待学生,同时可通过邮箱向心理教师预约。辅导策略上,采用多种策略综合运用,如情感认知疗法,强调让高三学生去自我察觉、自我体验,心理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性倾听与反应;如理性情绪疗法,强调让学生改变或澄清自我观念;如行为策略疗法,以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改变原有不良习惯。

(三)积极有效的高三朋辈辅导

高中阶段,同学的相互影响已远超父母、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在高三组织一批学生作为心理委员进行朋辈辅导,一定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心理委员的选拔:每班选1~2位,要求自信、开朗、热心,擅长与人沟通交流。心理委员的培养:统一培训,如心理辅导概念、问题解决方式等内容。心理委员的职责:负责班级黑板报高三心理板块资料搜集;负责观察日常生活中同学的情绪变化,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汇报;积极与同学沟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帮助同学调节情绪,化解同学的心理困惑;组织同学参加辅导中心举办的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四)快速便捷的高三心理辅导网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化数字化需求递增,为了更好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在学校网页上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网络版块,分设四个内容,定期更换,主要包括心学漫步、家庭教育、生涯规划、学习心理。其中,学习心理主要针对高三的学业问题及延伸的其他考试焦虑等,并定期上传有关如何缓解学习压力,如何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知识,同时开通高三学生网络在线预约辅导。在校园微课平台,有专门针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微课,学生可随时点击观看。平台微课在疫情期间为平复学生的情绪发挥了较大的作用。A99D243E-1450-4DF7-8EC2-FA1A3561304F

(五)简便实用的高三心理自助读本

目前市场上的心理书籍有的过于专业,学生读不懂,且不知如何操作;有的过于娱乐,没有科学性,不少学生找不到适合他们读的实用辅导书。进入高三后,不少学生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有购买调节自我情绪的心理书籍的需求。为此,学校专门编辑了针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助读本,以解决这一客观需求,人手一份。内容上,读本围绕高三学业问题,分设五个主题:心理常识、自我认识、情绪、挫折与应对、自信;设计体例上,主要包括常识、个案、故事、测试和思考练习等形式。

(六)心理社团形式的小团队心理辅导

将高三心理问题分类,针对有共同问题的学生,利用心理社团这个载体进行分批分类辅导。小团体心理辅导比常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比个别辅导更具互动性。辅导群体上,注重同质学生分类,如考试心理提升组、拖拉习惯改善组、自控能力提高组等。辅导目标上,确定在同类群体的互动交流中提升心理安全,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减缓共有的心理压力。辅导主题上,侧重解决学业中的策略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辅导人数上,大约控制在10人以内,以圆圈团坐形式进行。辅导方式上,学习策略辅导以互动式交流和讨论为主,人际辅导以角色扮演和体验为主。

(七)开展针对性的亲职家庭教育活动

借助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室,根据高三亲子交流的特征,开展针对性的亲职教育,提升高三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活动主题围绕“助力孩子成长成才”,开展形式以讨论、讲座、沙龙为主。“如何做一个好家长”,邀请家庭教育杂志社的专家做报告;“做一个高情商的家长”, 聘请优秀学生家长谈体会;“学会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通过高三问卷调查,让家长了解考后学生最想跟父母交流的话,来帮助家长调整亲子的交流方式和心态;举行“走进高三冲刺阶段”论坛,各类家长交流困惑,专家答疑解惑。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最终帮助高三完成该阶段的发展性任务。

五、高三发展性心理辅导实践后学生的初步表现

(一)改变观念,提前研判,寻求帮助,积极对待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产生心理问题的预见性和防御准备性提升了,能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冷静寻求帮助。认为“在高三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是正常的”的学生占了92%;认为“遇到连续的考试失败有受挫感是正常的,但需调节”的学生占了95%;对“是否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了应对的心理准备”这一问题,有76%的同学的答案是肯定的。有92%的学生认为“如果有心理问题自身无法解决会找心理老师来帮助自己”,有94%的学生认为“自身学会调节情绪状态是保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有75%的学生认为“考试水平是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68%的学生建议学校安排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心理知识及掌握心理调节能力。

(二)学生更注重心理因素对自身学业的调节

高三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后,学生更注重自身心理因素对学业的调节,开始明显意识到,提高学业仅仅靠简单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考试、学习策略,良好的应试技巧,考试心理状态等。在改善学习策略上,学生开始注重如何有效控制考试时间、提高学习针对性、自我反思、分析试卷等。在改善考试心理上,学生开始注重对考试时间的把握、考场消极心理的克服、非理性情绪的自我控制等。特别是在参与了小团体辅导和个案辅导之后,不少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应考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亲子沟通、师生互动更顺畅和谐

实施了发展性心理辅导之后,高三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再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本身,还会向学科教师询问更多关于学科学习技巧、应试技巧、时间安排、学习心理状态等问题,有效提升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通过家长工作室的系列活动,与家长的互动学习交流增多,明显改善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少高三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更为和谐温馨,有效提高了高三亲子沟通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家长为孩子助跑助力。

参考文献

[1]黄艳生,谭钰,陈德欣,等,广州市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状与应对行为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07-109.

[2]窦凯,聂衍刚,王玉洁,等,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3):207-210.

[3]赛晓光,宋兴川,谢路军.高考心理攻关[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5):7-11.

[6]边玉芳,李邵才,祝新华.全员参与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研究[J].心理科学,2002(6):697-701.

[7]黄明芳.依托朋辈开展“三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路徑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67-70.

[8]吴增强.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J].教育研究,1998(1):3-5.

[9]吴增强.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浅论[J].江苏教育,2019(8):25-30.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A99D243E-1450-4DF7-8EC2-FA1A3561304F

猜你喜欢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
害怕英语考试的女孩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直视骄阳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
提高山区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策略
对高三学生心理亚健康分析及对策探索
高三学生应该怎样面对及准备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