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渝铁路渔家咀渠江特大桥设计比选

2022-06-07雷敏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墩

雷敏

摘要 文章比选了连续梁、刚构-连续组合梁、连续刚构的桥式方案,比选了不同顶推力的合龙顶推方案,选择了经济合理、受力合理、外观协调的(48+4×80+48)m刚构-连续组合梁方案,此方案集高墩、长联于一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刚构墩数量及尺寸、合龙顶推力,可优化、平衡施工过程及成桥后的桥墩受力状态,充分利用桥墩混凝土性能且保证全桥纵向线刚度足够大。研究过程及结论可为高墩、长联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刚构-连续组合梁;高墩;长联;比选

中图分类号 U448.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10-0128-04

0 引言

连续梁结构体系通常分为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和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是连续梁桥与连续刚构桥的结合体,兼顾了两者的优点而扬弃两者的缺点,在结构受力、使用性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刚构墩墩身内力与其顺桥向抗推刚度、距主梁顺桥向水平位移变形零点的距离密切相关。抗推刚度小的墩身能有效地降低其内力,但随联长的加大,墩身距主梁顺桥向水平位移变形零点的距离亦将加大,在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等荷载的作用下,墩顶与主梁产生很大的顺桥向水平和转角位移,墩身剪力和弯矩将迅速增大,致使部分刚构墩难以满足受力要求,为此,解除受力困难的刚构墩,采用顺桥向水平和转角位移自由的支座形式,墩身受力问题得以解决。

该文以兰渝铁路渔家咀渠江特大桥为例,通过连续梁桥、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连续刚构桥的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各体系的受力特点。

1 工程概述

渔家咀渠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广安市化龙寺渔家咀,属川东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桥位河段内地层平缓,构造单一,未见断裂构造。年日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雨量1 200 mm。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 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 s。

渠江为通航河流,航道等级为Ⅳ级。

该桥为客货共线单线铁路桥梁,位于兰渝铁路广安支线上,线路等级为国铁I级,设计旅客列车行车速度为160 km/h。桥梁几近垂直横跨渠江,桥梁主要受地形、水文和通航控制。线路平面位于半径为R=2 500 m、R=2 000 m 的两反向曲线上,纵坡为−5.7‰、−5.4‰,变坡点设置在ID1K847+400处。主跨立面布置图如图1。

根据地形、水文和通航情况,对主桥作了方案比选[1]。

2 主跨跨度、主跨孔数比选

桥址处,河槽深度大,墩高普遍较大。当墩体及基础工程量占总体工程量比重较大时,适当增加跨长,减少高墩数量可以起到节约工程量的作用。

主桥横跨水面宽度340 m并需满足双孔单向通航Ⅳ级航道净空要求,单孔通航需要68 m净宽,故考虑桥墩尺寸后主跨至少大于72 m且至少布置两个主跨。

综合考虑航道宽度富余量、主跨与墩高比例关系、上下部总工程量规模,对(48+2×80+48)m、(48+3×80+48)m、(48+4×80+48)m、(48+5×80+48)m四种方案进行比选,(48+4×80+48)m方案符合各项要求且总工程量最为节约。故主桥孔跨选择(48+4×80+48)m,后文比选均在此孔跨方案下进行。

3 桥式方案比选

一般来说,刚构、刚构-连续组合梁的刚构主墩采用无纵坡形式,连续梁、刚构-连续组合梁的连续梁主墩采用纵向放坡形式,为达到形式统一、外观协调的美学效果,渠江桥多跨结构全部采用无纵坡形式,连续墩纵向壁厚1.0 m,刚构墩纵向壁厚0.9 m。故该桥在主墩无纵坡的条件下比较不同方案墩身混凝土方量。5个主墩(29~33号)墩高分别为64.5 m、67.4 m、69 m、68.5 m和66.0 m[2-4]。

在结构满足受力要求条件下,连续梁主墩混凝土方量较大,刚构、刚构-连续组合梁主墩混凝土方量差别不大,故刚构、刚构-连续组合梁方案经济性更佳。

由于桥址处渠江水位常年较深,只能采用高桩承台桩基础形式,而且墩高较大,下部结构(墩体及桩基础)整体刚度相对较小。由表1比较可知:在主+纵向组合下,连续刚构、刚构-连续组合梁纵向刚度较大,纵向位移较小。

由表2、表3可知:恒载状态下,各方案跨中、墩顶弯矩相对趨势明显,其中连续刚构各跨跨中弯矩普遍大于其他方案,连续梁边主墩墩顶弯矩显著大于其他方案;连续刚构方案29、33号墩墩底弯矩远大于其他方案。由表4可知:恒载+活载+温度力+制动力+墩体纵向风力组合下,连续梁跨中弯矩普遍偏大,三个方案的各主墩墩顶弯矩差异不大。在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力作用下,连续刚构方案的29、33号墩成为设计难点。由表5可知:29、33号主墩墩顶、墩底弯矩极大,需要采用较大结构尺寸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连续梁、刚构-连续组合梁方案正好避免了该困难。三个方案在31号墩墩顶、墩底弯矩上有一定差异,连续梁最大,连续刚构最小,刚构-连续组合梁居中。连续梁墩顶、墩底弯矩巨大,需要采用较大的结构尺寸才能控制全桥的纵向刚度、纵向位移。对于长联结构,从墩体设计角度看,刚构-连续组合梁方案较连续梁、连续刚构方案更合理[7-8]。

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发现刚构-连续组合梁方案在经济、受力上更具合理性、平衡性。故主桥采用(48+4×80+48)m刚构-连续组合梁,最大墩高69 m。

4 合龙顶推方案比选

经进一步比选,确定梁体尺寸、施工顺序,该文对此两部分比选不作展开。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箱梁。梁体全长417.2 m,桥面宽7.0 m,箱宽4.0 m,中跨中部和边跨端部梁高3.3 m,中墩处梁高6.0 m。30~32号刚构主墩为墩梁固结形式,29、33号主墩墩顶设支座。29~33号墩均采用16根桩径2.5 m钻孔桩。

由于该桥为高墩、长联结构,由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荷载导致的梁体纵向水平位移,引起主墩附加弯矩及变形,同时影响主梁相关部位的应力。为此,该桥决定进行合龙顶推方案比选,可顶推的位置有29~30号墩之间、30~31号墩之间、31~32号墩之间、32~33号墩之间,考虑到全桥其他客观因素决定的合龙顺序为:先2、5跨合龙,再1、6合龙,最后3、4跨合龙。

最终采用顶推位置為3、4跨跨中(即30~31号墩之间、31~32号墩之间)。若2、5跨也顶推施工,对30、32号墩的弯矩及墩顶纵向位移不利,对30、32号墩靠内侧的支承处下缘应力没有改善。故拟对该桥3、4跨进行合龙顶推方案比选。选取主+附荷载组合:恒载+活载+温度力+制动力+墩体纵向风力;墩体纵向风力、制动力均向大里程方向加载;模型中未考虑28、29、33、34号墩支座摩阻力;考虑基础沉降影响;顶推力每级50 t,最大计算顶推力400 t。

经分析,随顶推力增大,由顶推力引起的各主墩墩顶位移相应增大;当顶推力为300 t时,各主墩墩顶位移达到约50 mm,位移在施工受控范围。

由表6可知:在主+附组合下,施加合龙顶推力对30、32号墩墩顶弯矩影响不大,对30、32号墩墩底弯矩影响明显,当顶推力达到一定时,墩底弯矩的最大值、最小值的绝对值更为接近且绝对最大值较合理,此时,30、32号桥墩在相同结构尺寸、钢筋配置下,能更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提高经济性;施加顶推力对31号墩墩顶、墩底影响较小。

由表7可知:施加顶推力减小了D点下缘压应力,由1.86 MPa减小到0.5 MPa;增加了A、B、C点上、下缘及D点上缘的压应力,特别是对主梁设计较为控制的B点,下缘压应力由0.59 MPa增加到0.9 MPa;当顶推力为300 t时,B、D下缘压应力接近,两点对设计的控制程度接近,对主梁正应力控制点来说,300 t顶推力为最优顶推力。

综上所述:300 t顶推力使主梁正应力控制点的压应力得到最有利调整;顶推力引起的位移在施工受控范围;有利地调整了大部分主墩的弯矩,改善了受力情况[5-6]。

5 结语

该文比选了连续梁、刚构-连续组合梁、连续刚构的桥式方案,并且比选了不同顶推力的合龙顶推方案,选择了经济合理、受力合理、外观协调的(48+4×80+48)m刚构-连续组合梁方案,此方案集高墩、长联于一桥。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取刚构墩数量及尺寸、合龙顶推力,可优化、平衡施工过程及成桥后的桥墩受力状态,充分利用桥墩混凝土性能且保证全桥纵向线刚度足够大。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兼顾了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的优点而扬弃两者的缺点,可作为山区铁路的优选桥式方案。

研究过程及结论可为高墩、长联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学谦, 陈玉龙, 潘诚.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浅析[J]. 智城建设, 2019(7): 22-23.

[2]刘彬. 四线铁路连续梁空心薄壁刚架主墩设计[J]. 高速铁路技术, 2019(1): 97-100.

[3]武松. 连续梁桥悬臂现浇施工技术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9(2): 62-63.

[4]曹爱虎. 连续梁桥设计与结构计算分析[J]. 安徽建筑, 2019(9): 161-162.

[5]江山. 高速铁路桥梁连续梁工程技术要求及施工后果控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9): 136-137.

[6]蔡忠亮.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及线形分析[J]. 低碳世界, 2019(5): 244-246.

[7]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 1—2005[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8]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 3—2005[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高墩
桥梁高墩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纵目沟特大桥高墩墩身施工监测与监控冯上朝
中跨高墩架桥机悬空拼装工艺
连续梁直线段施工托架设计及应用
爬模技术在桥梁薄壁高墩施工中的运用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高墩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高墩大跨径连续钢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关于路桥高墩翻模施工技术的研究
高墩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高陡边坡桥梁高墩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