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022-06-06

体育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服务平台居民

张 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体育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580)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中指出:“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让广大居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就近享有”强调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任务迫在眉睫。后疫情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年人慢性病爆发式增长及青少年体质下降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形成现代化的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模式,促进科技、医疗、体育三方协同融合发展,为改善全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增添动力。

1 构建“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的重要意义

1.1 助力满足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能够提供社区范围内针对居民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精准、适切、及时的医疗干预和运动预防,同时也为满足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可逐步改善人体机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为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提供治疗和康复的功能。平台可针对不同居民提供“运动处方”,采用科学的运动指导方案,为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1.2 助力居民养成新健康理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但据统计,2018年我国三甲医院共773所,成都、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不足4人,“就医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部分居民对于“体医融合”理念的认知仍然存在着不足,怀着一种“有病就去医院”的心理状态。“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不仅注重社区层面的需求服务供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注重“治病”和“治未病”的科普。侯万里研究发现,在社区医疗中心,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率仅为15%,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规范治疗率为32.9%。因此,我们急需拓展“体医融合”新理念让居民享受到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等服务,帮助居民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观念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健康理念。

1.3 助力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盘点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发现,我国在注重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发展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社区居民对体医融合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很大,但受居民健康意识和供给影响,尚未转变为现实消费。在“互联网+”背景下,“大众点评”“去哪儿”“携程旅行”等APP平台包括住宿、餐饮、旅游各大业务,能够精准的为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但是涉及体医融合相关应用软件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的发掘。通过构建“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以期所提供的服务能够像“美团外卖”“京东到家”一样,只需一键即可轻松“下单”。通过多方位多主体协同推进体医融合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健康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全方位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1.4 助力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既是体育医疗功能价值的体现,也是体育回归生活的本质反映。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强调体医要深度融合。而体育与医疗作为促进身心健康的“左右手”,如何配合打好“融合牌”,形成健康管理新模式的任务日益迫切。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体医融合的倡导者和领跑者,在政策引导、融资渠道、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服务方式、补偿机制、监管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健康服务体系,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平台,大力开发具有消费引领性的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内容,有效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2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构建的主要内容

结合国内外健康促进平台成功案例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基于社区体医融合本身特点与业务需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构建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框架(参见图1)。该平台由物理层、数据传输层、云计算平台层、应用层、用户以及技术支撑6部分构成。

图1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框架

2.1 物理层

物理层通过局部网络或互联网通信技术,利用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收集的基础数据,形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紧密联系,实现远程控制管理智能化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传感技术中智能家居设备、视频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自检设备的普及,使用成本在不断降低,对居民智能健康自检、运动监控防护、治疗慢性病等方面的运用已非常广泛(见表1)。

表1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物理层设备及功能

2.2 传输层

传输层根据不同类型的传输需求,在终端用户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将物理层设备收集的数据通过光纤线路、无线网络、移动通信、蓝牙、红外线、zigbee等途径准确、可靠、安全、快捷地传输至其它层,保证提供数据的可靠性。通过线性分割、重组数据、连接管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确保居民的原始健康数据信息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准确无误的传输,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送。

2.3 云计算平台层

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对其它平台层传输的数据进行统一智能分类管理计算,在云端处理数据并留下备份,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服务。利用运算结果建立体医关系型数据库、运动处方数据库和健康知识图谱等,解决不同类型数据的集中存储问题。对数据进行智能运算,建立长期演化规律分析模型,生成居民健康状况报告、运动科学指南和健康生活管理等服务内容,为政府规划和设计平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4 应用层

依据云计算平台层提供的数据智能运算结果,精准对接居民生活健康需求,为“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应用层提供包括健康档案、运动健身、运动康复、医疗服务及互动平台在内的体医融合协同健康服务系统(见图2)。健康档案系统是整个平台的“中枢”,将居民健康信息汇集于此。运动健身系统、运动康复系统、医疗服务系统为递进级的居民健康管理或疾病干预系统,分别面向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互动平台系统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和信息共享。

图2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应用层功能结构

2.4.1 健康档案系统

健康档案系统是数据存储的中枢。(1)我的健康系统通过对社区居民选择就医或参与运动之前,居民提供的以往病史、家族病史、现病史、治疗结果等数据情况,为居民建立一个实时健全的健康档案。(2)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常规健康状况维护、亚健康疾病预防促进、非健康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覆盖现代化的健康因素,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动态收集。(3)健康习惯系统利用问卷选择方式完成居民的健康行为调查,形成初步的健康报告。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居民的实际需求完成存储,既要满足多元数据的共享,更要保护居民的隐私,时刻把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4.2 运动健身系统

运动健身系统主要面向健康人群。(1)运动健身APP系统连接Keep、FitTime、运动家等软件,实现居家锻炼、有氧无氧锻炼、器械锻炼等全方位健身选择,针对增强个人身体肌肉力量、关节柔韧、心肺耐力等多方面的运动目标,居民可随时随地采用线上形式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2)运动技术讲解系统选择专业教练对多类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项目特点、比赛规则等方面进行讲解,形成教学视频,使居民学习运动技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3)精彩视频集锦系统筛选国内外经典比赛,提供居民观看欣赏,激发参与运动的兴趣,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4)运动直播课系统根据居民早中晚固定时间,平台利用智能化VR设备结合线上互动式的运动模式,增加锻炼的新鲜感。(5)场地预约服务系统可查看周边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专业场地资源,通过预约的形式进行线下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技能指导或健康服务,体验线下运动锻炼的乐趣。

2.4.3 运动康复系统

运动康复系统主要面向亚健康人群。(1)运动处方数据库系统中普适性运动处方通过对处方对象的个人病历信息诊断、健康行为评估、体力活动水平评估等各类不同阶段的综合数据,连接国家运动处方数据库中的应用体系,筛选适合处方对象的实证范例,内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进度及注意事项等。(2)体能恢复师系统可提供较为专业的运动处方,例如:使运动员快速恢复身体机能保持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恢复的重要性体现在身体能量的恢复,体能恢复师通过指导调节呼吸、强度刺激、躯体拉伸等方式使人体快速度过疲劳期,恢复正常状态。(3)物理治疗师系统主要利用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运动来帮助患者康复。在适时的情况下采用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对常见的慢性劳损进行辅助康复。(4)运动营养师系统根据居民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膳食营养方案,包括运动时功能性饮料的选择以及蛋白粉的摄入标准,以此来保证健身饮食的科学性和效率性。(5)健身私教系统除了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健身指导,还掌握解剖、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知识,以家庭“私人医生”形式满足居民不同类型的实际需求。在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更要实现医务监督,通过监测处方对象身体恢复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处方内容,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4.4 医疗服务系统

医疗服务系统主要面向患病人群。(1)专家预约系统登录后录入需要预约的医院、科室、专家姓名、就诊时间、就诊方式等有效信息,系统及时将居民需求转接医院后台系统处理。(2)智能分诊系统可将精确的分诊服务置于到院挂号就诊前,居民通过系统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推荐就诊医院、科室,避免由于就诊偏差,造成多次挂号或排队带来的时间成本浪费,提高医疗效率和居民就医体验。(3)医院导航系统显示各大医院清晰地理位置,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便捷方法,满足居民就医出行的需求。(4)科室医生系统按照科室推荐全国各地好评科室、好评大夫,详细介绍大夫擅长病症、出诊时间,为居民就医提供多元化选择。(5)健康咨询系统采用线上询问的方式,为患者解决医学相关方面的问题,也为进一步治疗康复提供专业的意见。(6)健康百科系统连接病毒库、药物库、急救库等常见数据库,为居民积累医学常识,维护健康生活提供帮助。医疗服务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异地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护理等多宗医学功能。打破区域和时间限制,将上下端医疗资源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本区”,为病人节省看病时间和医疗开支,在社区内享受到同质化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

2.4.5 互动平台系统

互动平台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流。(1)志愿服务系统可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区健康服务工作。(2)好友互动系统类似现代诸多聊天软件,居民之间讨论运动技能、病情康复、锻炼方法等,互相交换建议,促使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3)赛事活动系统主要发布社区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或趣味活动,鼓励居民参赛,享受体育比赛带来的乐趣,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4)投诉建议系统收集居民的投诉建议,平台工作人员要及时回应并解决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健康服务内容,发挥平台的重要作用。

2.5 用户层

用户层包括社区居民、平台服务机构、体育机构、医疗机构以及政府机构,各用户群体通过统一的“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进行方便快捷的操作,形成运转流畅的健康服务体系。平台设计简单易懂,智能化水平高,在意用户体验,可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验。

2.6 技术支撑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与运营涉及很多互联网技术,包括SSH(Struts Spring Hibernate)框架、身份认证技术、JAVA语言、ASP.net技术等各项服务系统无缝衔接,同时平台使用移动互联、智能传感、GPS定位、智能AI等技术为居民提供相应功能模块,通过云计算平台的分析,对运动健身系统、运动康复系统、医疗服务系统的需求做出智能化回应,同时不断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智能互联技术的创新,保证平台顺利稳定运行。

3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运行方式及流程

3.1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运行方式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卫生、体育等产业发展不尽相同,“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盘活市场经济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运行方式。(1)对于经济发达或体医融合发展较快的地区,采用市场主导型运行方式。利用政府组织号召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体医融合资源配置中的中坚作用,不断引入新投资满足新供给,推动平台发展。(2)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采取政府主导型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通过加大专项体医经费投入力度、定点项目扶持、顶层设计倾斜等手段来促进平台顺利运行。(3)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采用政府协同社会共同参与型运行方式。根据各地区实际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市场资本”来共同促进平台发展的运行方式。各地区平台采用不同的方式运行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特点,一方面可以解决平台在建设中经费不足、专业人才无法汇聚、多部门协作不顺畅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过度市场化的问题,切实保障居民的服务需求和切身利益。

3.2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运行流程

“互联网+”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由于服务对象千差万别,运行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平台需要根据每个居民的不同需求,分析决策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智能化服务目标。具体流程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1步:居民及亲属、社区机构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体育机构工作人员,通过访问用户层进行数据对接,进行信息录入及传输,实现智能互联,明确服务内容和工作职责。

第2步:平台通过个人录入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云计算平台层进行后台数据运算分析,为居民反馈数据情况,提供数据库中的案例建议,分析健康状况。

第3步:平台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制定出多元化的健康促进方案,居民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对应系统,实施具体操作细节,将数据结果再次传输给平台。

第4步:平台收到居民选择的健康促进方案后,向子系统如健身运动APP、处方师、医生等发出连接信号,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

第5步:完成居民健康需求后,居民及时将服务评价和建议反馈给互动平台,平台进行数据整理存储,工作人员收到反馈后及时整改,开发出更优质的应用。

4 结语

在“互联网+”新时代,构建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实践内容。平台的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建设后要不断完善平台运行方式和流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服务平台居民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富裕县 搭建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