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对比式体验教学探析

2022-06-06李鸿图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9期
关键词:体验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

李鸿图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笔者如何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引入生活元素,借助学生生活相关的对立的事例或现象,运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角色”“对比情境”“对比案例”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些“枯燥”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对比式; 体验教学

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自我、自然、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学习空间中不断螺旋上升;进入六年级,学生的眼光更要放到世界发展的高度。然而,多元化的动态社会以及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又“沉闷”的话题。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爱和平—战争带来的伤害》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对比式体验教学架设学生与教材间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国际社会,让学生在对比中增强体验,辨别是非,激发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一、对比角色,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虽然当前国际形势暗流涌动,但对于如今幸福一代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对于战争的苦难,学生很难有切身体会。在《我们爱和平——战争带来的伤害》新课导入中,我紧贴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创设“幸福的我们”和“战争中的他们”的角色体验,让学生置身天壤之别的角色对比中,有效增强学生对战争带来的伤害的理解。

上课伊始,我播放六一儿童节活动视频,让学生感受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伴随着轻松愉快的乐曲,顺势引导学生:我们的童年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可那些身处战乱中的儿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为了突出对比,我先出示我们美丽的家、明亮的教室照片,当学生沉浸在快乐、幸福之时,我来一个急速转折,呈现活动园中的第一组材料——无家可归的儿童,在帐篷里学习的儿童,带着凝重、悲伤地叙述:“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当我们沐浴着阳光在野外郊游的时候,当我们在饭桌旁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的时候……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很人正在遭受着战争带来的伤害。”

课前导入采用角色对比的体验教学,创设紧贴学生生活,富有话题性、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而引发共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对比情境,触发学生对话体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我们可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截然不同的情境,把课文和图片信息立体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对比,触发学生对话体验,从而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这样不仅避免空洞的说教,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因此,当学生对战争的伤害有了初步感知后,我出示我们幸福生活的照片,带领学生感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让学生思考:那些身处战乱中的儿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学生带着疑问,播放第二组材料——“战争亲历者的述说”音频,提问:望着躺在病床上的阿里,你能想象他在想什么吗?你想对他说什么?虽然学生见过战争,但了解不深,我再播放《何以为家》视频片段,听听“战争亲历者”赞恩的述说。视频讲述的是一个年仅12岁小难民赞恩的故事。他和家人因受到战争的伤害,从叙利亚逃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并在贫民窟里居住了八年。通过情境对比,加深体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

显然,利用电影、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通过幸福与痛苦的情境对比产生震动,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反差撞击,让学生边交流,边理解战争带来的伤害,触发学生渴望和平的意识,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三、对比案例,提升学生认知体验

学生通过影视、图文初步了解了战争的危害,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分析,给他们留下的只是战争“不好”的粗浅印象。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好”,知道“怎样变好”,实现从“知”到“行”的认识提升,我选取了两组对比鲜明的事例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第一组:介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示伊拉克战争起因、战争前后视频,引导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了解: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出兵伊拉克,致使成千上万的伊拉克人过着悲惨不堪的生活。

第二组:出示中国维和部队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资料:中国于1991年9月首次派遣军事人员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截至2006年7月已累计向10个联合国非洲任务区派出维和军事人员4300多人次,有3名士兵为非洲的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目前,仍有约2000名中国维和人员在6个联合国非洲任务区执行任务。通过具体的数字让学生感受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努力。

在上述的案例中,从发动战争到维护和平,对比两个国家截然相反的做法与观点,使学生产生了极强的认知体验:美国的行径激起了学生痛恨战争、嫉恶如仇的情绪体验;我国的义举则使学生对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通过对比,迅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和中国维和部队的热爱之情,正义、和平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萌芽,“维护和平、彰善抑恶”的道德认知得以升华。

对比式体验教学改变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沉闷的现象,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合理整合资源,引入生活案例,能促使教学更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和对比体验,加深了解感悟,实现教材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盛春荣.新课程与体验式教学[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8:19-41.

[2]黄运钦.对比法教学让思想品德课高效而生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123-125.58F46A42-D4EF-481E-AA9F-F1ECCE1D1C4D

猜你喜欢

体验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抓住方法,实施体验教学
优化体验教学,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体验教学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