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通未来课程新境界

2022-06-06马斌

江苏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摘 要】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益清”课程基于学校教育哲学的有机沉淀,进行了育人模式的校本化表达,有机融入“融合育人、协同育人、学生为本、教学相长”的基本理念,凝聚了全员育人的新合力,构建了全程育人的新载体,形成了走向未来的学校愿景。

【关键词】融学课程;课程体系;融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4-0070-02

【作者简介】马斌,江苏省教育学会(南京,210024)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江苏省清江中学(以下简称“清江中学”)有70多年办学历史,多年来依托“益清”融学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办学活力。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是学校工作的“代表作”,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在清江中学“益清”融学课程建设中得到了有力印证。

一、“益清”课程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有机沉淀

“益清”融学课程是清江中学基于国家政策指导的系统思考,着力聚焦于“人”,回归“情境”,指向“发展”。“益清”融学课程的建设,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落地,并通过有意义、有挑战的活动开展评价,努力推进柔性激励,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益清”是目标,“融学”是方式,这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

“益清”融学课程是学校教育哲学的形象表达。学校课程体系,是从学校教育哲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体现教育主张、课程理解和价值追求,具有区域性、系统性和独特性等特征。“益清”融学课程在“以文化人、立己为人”办学方略的引领与驱动下,展现了清江中学特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自觉,也反映了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教育哲学的深度阐发和有为践行。“益清”旨在追求更加“清正”的校风、更加“清新”的教风、更加“清涌”的学风。学校对教育哲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螺旋式上升的体悟,是学校长期的气质沉淀与时代升华,呈现了“清风徐来、静水深流”的特质。

二、“益清”融学课程是学校育人模式的核心表达

质量是学校存在的生命线,课程是提升质量的核心点。“益清”融学课程坚持立德树人,践行五育融合,实施“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方略,充分发挥了育人载体的积极作用。

在课程建设上,系统建构。“益清”融学课程形成了“基础扎根型课程”“综合拓展型课程”“社会实践型课程”三大板块,有机融入“育人”理念,全面实施“育人”策略。精心的课程设计和丰富的课程活动,促进了学生实现生命的增值与人格的完善。

在育人模式上,整体致达。“益清”融学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提出“融合育人、协同育人、学生为本、教学相长”的基本理念;从人员、载体、资源等方面积极推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从顶层设计层面推进“三全”育人的落实落细,形成全员育人的新合力,构建全程育人的新载体,取得了全方位育人的新成效。

在文化育人上,全面通透。清江中学的文化建设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在“益清”融学课程中,阅读文化、国防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体育文化、劳动文化等各方面的文化彰显出新时代的办学气象。学校广泛开展“全员读书工程”“‘小水珠’品格提升工程”等活动,文化影响广远,“以文化人”的育人主张得到精准贯彻。在“清正品格、江海襟怀、中慧外秀、学思合一”的文化熏陶中,全体师生向上发展、相互成就、共生共长。

三、“益清”融学课程是学校走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教育愿景指引着学校未来发展路径,助力学校向更快、更高、更好的方向前进。学校愿景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坐而论道的产物,而是学校办学活动的实践蓝图。学校依托“益清”融学课程,积极引导师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有作为、出实绩、作贡献。

课程实施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舞台。教师既是课程的建设者,又是受益者。“益清”融学课程追求教风更加“清新”,旨在树立“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心育人”教师形象,让教师有深度地理解、有挑战地学习、有灵魂地教学。“益清”融学课程更提供了专业学习的共同体,聚合全体师生共同的成长信念和内生动力,让教师找准角色定位,在团队合作中优化对教育的理解,在集体学习中实现生命的延展。

课程体系决定学生成长的高度、速度和宽度。“益清”融学课程既观照学生群体的“最大公约数”,更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水平,致力于表现全校学生的“气象万千”。课程日益沿着“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合适的教育”这一方向不断优化,致力于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问题的探究者、学科的思考者、生活的学习者。与此同时,“益清”融学课程突出“融学”,强调“五育融通”“资源融汇”“学教融和”,指向未来学科生活的引导,强化学生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方面的培养,体现“综合育人、融通未来”的新境界。

清风徐来,融通未来。清江中学“益清”融学课程,具有明显的标识度、黏合度、张力感。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教师追求更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学生追求更大空间的生命成长和特色发展,学校追求更大价值的改革创新和前瞻布局。这是学校多年来办学由实然走向应然、由过往走向未来的使命担当,是“對学生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实践写真。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