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晖:我在海底“种”珊瑚

2022-06-06陈霖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9期
关键词:珊瑚礁珊瑚潜水

陈霖

当别人知道黄晖从事的工作需要经常潜水时,总会兴奋地问:“你见过鲨鱼吗?珊瑚礁是不是像花园一样?”黄晖常常苦笑。她说:“从第一次潜水至今,我没见过鲨鱼,也见不到几条鱼。先不提生物多样性,现在已是珊瑚礁荒漠化了。”黄晖是中科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站长,中国第一位在海底进行珊瑚修复的女科学家。

黄晖从小在山区长大,大学时被调剂学了水产养殖专业,在海南的海边实习,给繁殖的斑节对虾做育苗。当时母亲开玩笑:“养虾养鱼还读什么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改行了,但黄晖因经常接触海洋,觉得大海更有意思,便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读了硕士,专业为海洋生物。后来又读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她到南海所工作。

一开始,黄晖带队,领着同事出海,那时条件有限,他们常向渔民租渔船。第一次上船,黄晖和船老大打招呼,对方却绕过了她,只和她身边的男同事讲话,不搭理黄晖。原来,渔民有个传统,觉得女人不应该上渔船,“不吉利,会让出行不顺利”,而黄晖是团队里唯一的女性。几次出海,黄晖和渔民同吃同住,背着很沉的氧气瓶潜水调查,结束后上船,太累了,就一屁股坐在甲板上,甚至直接躺上去。船老大见她不娇弱,很敬业,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渐渐接受了黄晖。

从事和大海相关的工作已经20多年了,黄晖仍然会晕船。她第一次潜水是在西沙,当时晕得特别厉害,游到几十米处开始反胃想吐,后来实在忍不住,她只得小心翼翼地拿掉呼吸嘴,憋气把嘴里的东西吐掉。2019年,黄晖去南沙进行科学考察。平日她和团队最多下到20多米深处,但这次她一口气就潜了30多米深,“要不是同事拽着我的手臂,我还会继续游下去”。原来,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即便到了30米处,水温也有30摄氏度,黄晖没感觉出异常,才一直往下潜。海洋暖化,也是珊瑚遭受滅绝威胁的一个原因。

2008年,黄晖开始在位于海南三亚鹿回头的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珊瑚修复。海底珊瑚修复有几个步骤:收集精卵团(采精卵),上岸进行有性繁殖培育(繁殖、育苗),再放回海底(移植)。

采精卵要等珊瑚虫产卵,黄晖和同事出海到附近海域,“在海上待一两天,‘猫’着等”。珊瑚产卵时间一般是晚上8点到10点,珊瑚即将排卵,他们就下海。卵产出后,像雪花一样在海里飘散,黄晖和同事拿着滤网,把它们小心地抄起来放到水桶里。

移植是恢复珊瑚关键的一步。建苗圃需要很多巧劲儿,比如在失重的环境下打锚。“在海里抡锤子,好像有个人在拉你的手往后扯,有个反作用力,使不上劲”。黄晖钉个锚要来回挥好几回,一罐氧气一般能撑40分钟,但钉鸭嘴锚时很耗气,一趟要用掉两三个气瓶。

就这样,黄晖和她的团队在我国西沙群岛及南海南部建立了面积达300亩的珊瑚礁修复示范区,搭建的苗圃可培育4万株珊瑚断枝。

(小双摘自《环球人物》)

【人物速写·坚守】20年,300亩,4万株……从在山沟沟玩水的小丫头到“海底森林”的守护者,面对重重困难,黄晖依然选择远航,只因海洋深处,有她心中最美的珊瑚世界。黄晖用担当、坚守和奉献在海底书写了她最真挚的告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像黄晖那样“深潜”下去,才会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

(特约教师 王文炎)

猜你喜欢

珊瑚礁珊瑚潜水
终于等到你!ATOLL(珊瑚礁)ST200流媒体播放机、SDA200流媒体播放/功放一体机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跟踪导练(三)3
碧波荡漾珊瑚海
快乐潜水
美丽的珊瑚
潜水去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送你一支珊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