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

2022-06-06陈彦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苦心人课文文本

陈彦

在语文课堂上,组织有效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这不仅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引子,而且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是课堂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一种體现,更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课堂提问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堂提问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语言的学习,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语言中,抓住语言样本,设计指向语言品析的问题。

如《父爱之舟》一课,主要描写了父亲用小船送“我”上学的情形,流露出的是父子之间的深情。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述,但是在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其中“他的儿子”出现得有些突兀,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文本语言中的这一独特表达设计了问题:“请大家思考,在第一人称的文章中,为什么不直接用‘我’称呼自己,却偏偏要用‘他的儿子’这种有些不合常规的称谓呢?”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研读文本,慢慢品味出其中的滋味——句子中不用“我”来指称自己,是与前述的“老天不负苦心人”有关,如果此处用到是“我”,那么,这个“苦心人”也就是指“我”无疑,传达的意思是指在求学之中“我”所付出的太多了,显然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本意;作者在这里要说的是父亲为了“我”的求学,付出了太多,比如摇船的辛劳、怕嘲笑,更有代替长期卧病的母亲“为我缝补棉被”的背影。因此,作者用“他的儿子”考取了,才能够与“他”的付出匹配,强调的正是父爱的厚重。“他的儿子”这种平常而意外的称谓,在文本中竟然有着如此深刻的内涵,不通过语言品析是难以理解的。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要从理解文本内容与表达形式的角度出发,还要注意所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启发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提问策略单元学习,充分说明全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作为学习提问策略的精读课文,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问,问得有没有意义。以围绕课文题目提问为例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这是绿豆还是大豆呢?为什么是五粒豆而不是三粒豆、八粒豆呢?”这样的问题,对课文学习没有丝毫意义。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这五粒豆会有什么神奇的经历吗?这五粒豆会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呢?”这样的问题就是指向文本阅读的关键所在,问在点子上。

统编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编排的,突出的变化就是语文要素的系列化和螺旋推进。在教学中,教师要聚焦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进行重点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入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

如《带刺的朋友》一课,课文所在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动的语言”,进而发现课文中作者用许多成串的词语描写小刺猬偷枣的画面,写得具体可感,富有情趣。接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描写小刺猬的词语,说说这个词语的生动表现在哪里?”有学生抓住“爬”字,找出文本中“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急匆匆地爬来爬去”等例子。从这些“爬”的动作描写中,学生可以看出小刺猬偷枣时,先是很小心地试探与张望,然后很有经验又很熟练地摇枣与收枣。这些语言非常生动,让人感到小刺猬就像在自己眼前一样。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从语文要素、阅读策略、表达特点等关乎语文素养的角度进行提问。

猜你喜欢

苦心人课文文本
苦心人,天不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名言警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诗情画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