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策略

2022-06-06陈龚纯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意义价值

陈龚纯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的要求,但劳动教育近些年来无形之中被弱化。针对这种情形,党和国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为学校正常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劳动课程之外的其他学科课程中也要融入劳动教育。语文学科作为学生人文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自然也要融入劳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材中努力挖掘劳动教育因素并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劳动教育。

小学生要认识的劳动意义或价值不是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在统编教材中,不同学段的课文中都蕴含着劳动意义方面的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比如,一年級的《上学歌》明确说“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劳动的意义就在于“为祖国立功劳”,这是从大处着眼的教育;《胖乎乎的小手》《动物儿歌》强调的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二年级的《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伟人参加劳动来体现劳动的重要意义;《千人糕》《青蛙卖泥塘》等课文,通过劳动产生的结果体现劳动的价值。三年级的《纸的发明》《赵州桥》,体现出来的文明成果,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手术台就是阵地》,表达了不同的劳动内涵,老屋的助人为乐、白求恩的救死扶伤,都是劳动意义的体现。四年级的《走月亮》《芦花鞋》《乡下人家》《蟋蟀的住宅》等课文,劳动的意义体现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是神话,精卫坚持衔西山之木石填东海,女娲寻找并熔炼五色石补天,都包含了辛勤的劳动。

当下的社会中,有的劳动不仅辛苦,收入也不高,因而常常被人看不起,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为了纠正学生对劳动的偏见,教材中出现了不少赞美劳动和劳动者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具有劳动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改变自己对劳动产生的错误认识。

如二年级的《田家四季歌》,还有一些描写劳动生活的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等,都描写了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赞扬了劳动者勤劳的品质。《赵州桥》《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等课文,通过现存的历史遗迹及在文化史上的价值,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文中“我”的身份是一个少爷,在文章中显然只是一种陪衬,而主角闰土是一个来自海边乡下的孩子。闰土有健康的肤色,更有从小参加劳动获得的丰富知识和经验。他会捕鸟,他敢于夜里在海边的西瓜地里去刺猹,他还知道海边许多稀奇的事情,如各种各样的贝壳、有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等。这些内容都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人民赞美的因素。

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劳动实践中,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语文教材中,教师要挖掘能够影响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的典型,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邓小平爷爷植树》《朱德的扁担》等课文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能够带头参加各项劳动,在士兵和群众中树立了榜样。学生学习这些课文,在表达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敬仰之情的同时,还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以他们为榜样的心愿,积极投身到适合自己的劳动中去,在劳动中发光发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总之,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劳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时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劳动教育成为语文人文性、思想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猜你喜欢

劳动意义价值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诗里有你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