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用在训练中“生长”

2022-06-06卞小燕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句桂花文本

卞小燕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积极创设文本语用情境,搭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找准文本语用训练点,通过读写有效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教材文本大多选自名家名篇,也许不是最优美的,但却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这些文本不仅文学鉴赏价值高,而且蕴含的语用训练点较多,这些都是开展语用训练的好素材,都可以融入课堂语用训练中。

比如,教学《桂花雨》一课,教师可以先出示预习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找出各自认为最为经典的语句,主动搭建语境平台,尝试替换关键语句,进行语用训练。在阅读中,学生很快就会找到一些经典语句以及文中的主旨句,比如,“桂花雨”,“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等等。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继而在语用训练中加以运用。在语用训练中,有的学生这样理解“桂花雨”:“这不是真的下雨,而是桂花被摇落时像下雨一样,说明摇落的桂花很多……”有的学生将“桂花雨”进行拓展延伸,联想到“杏花雨”“桃花雨”“柳絮风”,等等。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品读经典语句,对文本内容有了个性化的思考,将文本中的表达方式拓展延伸,开展替换比对训练,准确把握“雨”在文本中的内涵,并在训练中联想到“柳絮风”。教师通过整合经典语句巧设语用训练,不仅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能提高语用训练的实效性。

学生学习语文,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语用训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对接他们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感。

比如,教学《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标出生字词,学会通过关键字词梳理文本内容,从中找出经典语句进行品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准确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向。比如“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这一句话,作者用三个分句对“长”进行了具体描述,其中“飞快”针对的是“速度”,“跳跃”针对的是“形式”,而“活生生的看得见的”则是指“状态”。

在语用训练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同样的句式描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某个场景。当然,学生的仿写无论是结构,还是表达形式,与文本相比,都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多元互动,引导他们活学活用,强化语言积累,给课堂教学带来一种鲜活的体验。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语用表达同样也离不开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用表达技巧。

比如,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挂图以及语言叙述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想象,并且针对具体场景进行描述。教师通过呈现国庆70周年阅兵的视频,然后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你们看,7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贵宾,或者是仪仗队中的一个军人,或者一个摄影师、一个群众代表,乃至一个组织者,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激情高涨,自己选择一个角色,融入情境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个性表达。实践证明,学生充满自信的表达,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由此可见,开展语用训练,并不一定需要专业的语用知识,只要能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将文本中的表达技巧融入语言表达之中,这样就可以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升语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犹如语文的双翼。巧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而且还能将习作训练渗透其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的方式初步理解文本,为写作奠定基础。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批注、圈画、仿写、续写等形式进行语用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技巧。

比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从中梳理主要事情,找出人物描写经典片段,然后给学生布置读写训练:“作者抓住少年闰土的特征,塑造了一个富有个性的海边少年形象。请大家借鉴这种写作方法,选择你身边的同学,抓住特征写一写他们的外貌,看看谁写得最像。”学生通过阅读对少年闰土有了初步感知,对描写同学的外貌产生了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写,又要关注学生写作的动态,适时给予指导,让他们顺利完成创作任务。

写同学的外貌,学生并不陌生,之前之所以写不好,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其中的技巧。借助课例,教师通过渗透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收获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通过读写互动的形式,在探索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语用能力。

总之,语用训练不应局限于习题练习,教师应该借助文本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興趣,让他们通过训练巩固语用知识,提升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语句桂花文本
做桂花糕
重点:语句衔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桂花蒸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打桂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