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022-06-06赵连权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琥珀西游记群文

赵连权

问题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质疑开始,以提问为路径,借助问题促进阅读理解向深度發展,提高阅读水平。

主次式提问是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确定一个核心问题,然后再从文本内容、表达形式、思想价值等不同层面提出次要问题。次要问题是对核心问题的对接、分解,阅读教学中,随着次要问题的一一解决,核心问题也随之得以解决。主次式提问,比较适合在单篇课文阅读中运用。

如教学《琥珀》,学生阅读课文,自然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说出阅读课文时自己发现的问题,那肯定会又多又杂。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看看课后练习1提出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指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作者提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是可以统领整篇课文教学的主问题,问题中的关键词是“推测”,这种推测在文本中就是有根据的联想和想象。在确定课文主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围绕关键词“推测”提出次要问题:这块琥珀里因为有什么而显得很奇特?根据琥珀里出现的事物,作者做出了怎样的推测?你赞成这样的推测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与思考,就能够回答课后练习1的问题。

所谓多维式提问是指在比较异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或者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方式适合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在多文本内容、形式、价值的比较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杨万里在诗题中直接点明这是送别诗,但在具体诗句中却没有送别的表述,重点描写了“莲叶”“荷花”。教师可以采用“1+X”的方式,与《江南》《池上》组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首古诗表达对象上的共同点——莲(花),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莲是古代诗人喜欢表达的对象呢?学生抓住古诗中描写的莲(花)所体现的情感,明白莲(花)适合诗人表达一种美好的情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首古诗表达中的不同之处,由此提出问题:诗人分别抓住莲(花)的哪些方面进行表达?学生思考之后,明白了——《江南》侧重描写鱼儿对莲(花)的依恋,《池上》侧重描写小儿与莲(花)的可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侧重描写湖面上莲叶的延伸姿态与荷花的醒目之美。

整本书阅读因为信息量大、阅读内容丰富、阅读的过程也比较长,教师根据阅读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系列问题往往呈现出梯度性,这就是递进式提问。

比如,阅读《西游记》一书,在导读阶段,学生可以在通过篇目了解整个故事梗概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片段或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对没有读明白的内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如《西游记》为什么要从猴王出世写起?谁才是《西游记》中的主角?对这些问题,教师无需急着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给出答案,或者留待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在阅读推进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对象与目标开展探究性阅读,并提出探究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如《西游记》描写的八十一难中,比较有规律性的表达是哪些?这种规律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西游记》的结果中有封神的情形,你觉得这样的结果与人物的经历是否匹配?这些问题比较有深度,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与探究才能获得相应的答案。在交流阶段,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收获,可以是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并继续提出自己阅读《西游记》留下的问题,如唐僧作为取经队伍的领头人是否称职?孙悟空在取经的过程中是否有越位行为?这样的问题就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促使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阅读《西游记》整本书的内容。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有所得,收获满满。

猜你喜欢

琥珀西游记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群文活动
西游记
西游记
琥珀诞生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