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

2022-06-04胡南燕宁满秀

学前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初中生

胡南燕 宁满秀

[摘 要] 学前阶段家庭照料质量在个体人力资本积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选取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可以显著促进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主要体现在城市户籍、非贫困家庭初中生身上,不过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则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农村户籍的初中生。承担儿童早期照料任务的祖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抚养能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孙代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同步发展。政府与社会应努力在儿童早期照料上给予家庭以积极支持,学校应尽力弥补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贫困与农村家庭初中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隔代照料;学前阶段;初中生;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

一、问题提出

在传统照料模式中,女性是子女照料的主要承担者。社会分工模式的转变唤醒了女性的就业意识,显著提高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减少了女性亲自抚养子女的时间。[1]与此同时,中国公共幼托服务的发展水平相对不足,社会照料的缺失使家庭照料资源仍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女性肩负着家庭照料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作环境下,女性只能通过挤占其参与家庭照料的时间以完成工作任务,从而避免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将使学龄前的孩子陷入照料危机。

在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攀升和社会幼托服务稀缺的背景下,无论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祖辈已成为孩子照料的重要力量。[2]2014年的中国家庭发展调查显示,有26.9%的农村孩子日常生活主要由祖辈照料,有9.7%的城镇孩子日常生活主要由祖辈照料。[3]因此,探究隔代照料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很重要。

梳理现有研究发现,关于隔代照料对孙代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学者持负面态度,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不仅不利于孙代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可能导致其营养状况恶化,甚至面临严重的心理疾病。[4][5][6][7][8][9]上述文献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原因在于,由于祖辈受到年龄偏高、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科学养育知识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因而难以提供优质的照料资源。具体而言,受限于文化程度,祖辈无法对孙代的日常学习提供有效的辅导或监督,致使孙代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逃学和厌学等问题。此外,大多祖辈在履行监护人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活动,往往只注重基本的照料行为,忽视了孙代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相反,也有研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认为隔代照料对孙代的发展产生能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隔代照料不仅有助于培养其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10][11]还在照料的过程中通过频繁的互动将家庭教育期望传递给孙代。[12]此外,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以更为豁达的心态来照料孙代,为孙代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13]现有文献大多聚焦于隔代照料对孙代某一方面能力的短期影响,却鲜有将上述两种能力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内,进而未能全面关注隔代照料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效应。

值得强调的是,人力资本的投入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过程,学前阶段是个体人力资本可塑性最强的时期,[14]在此阶段的家庭照料为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表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培育土壤。[15]倘若个体在学龄前未能得到高质量的陪护与照料,一方面,这将使其在成长与学习阶段面临营养不良等健康损耗问题,从而严重制约其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16]另一方面,他们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这是引致社交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的重要诱因,[17]从而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非认知能力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认知能力是提升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关键因素,较强的认知能力能带来更高水平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个体的工资性收入;[18]非认知能力是搭建人际关系网络的必备要素,良好的非认知能力使個体在求职时更具有优势,从而获得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这对于提升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发挥着积极作用。[19][20]由此可知,若个体在学前阶段未受到高质量的照料将引致其在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等方面积累不足,不仅使其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还可能使其工作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引致劳动力要素配置损失,甚至抑制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初中学习阶段是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积累水平将关系到个体成年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本文特选取初中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据此,本文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学前阶段隔代照料经历能否对初中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这种影响是否存在城乡差异,且是否因其早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效应?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深入了解家庭对初中生在学前阶段所实施的照料方式在其人力资本积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为探寻通过合理配置家庭照料资源,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进而激发劳动力市场潜力的有效路径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在研究视角上,本文试图探究隔代照料对孙代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等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2)在研究方法上,考虑到隔代照料并非随机发生,可能取决于一系列家庭特征,即祖辈照料与否的家庭存在系统性差异,对此,本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自选择偏误,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研究假设

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主要包括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其形成既取决于个人的先天禀赋,还依赖于家庭的成长环境。[21]学前阶段是个体人力资本形成的至关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的照料模式对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容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从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两个方面探讨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学前阶段隔代照料有助于孙代获得教育、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支持,这有益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祖辈分担了父辈对学龄前儿童的照料责任,从而增加了父辈的劳动时间,提升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刺激了有利于孙代认知能力发展的经济支持行为,如选择更好的学校、购买更多的学习资料等,[22]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孙代的学习条件,丰富其所获得的教育资源,从而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家庭收入的提升有助于加大对孙代的健康投资力度,良好的健康资本为孙代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另一方面,与父辈照料模式相比,学前阶段的隔代照料对孙代非认知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受到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制约,祖辈在培养孙代非认知能力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23]日常互动氛围不足,不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孙代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进而阻碍了孙代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承担沉重家务负担的祖辈可能只能给予孙代基本的生活照料,无暇在照料过程中顾及孙代的情感诉求,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学前阶段是个体非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期,错失了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会对个体在初中学习阶段的非认知能力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对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学前阶段隔代照料会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简称CEPS)。该项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与实施,受访对象为全国28个县级单位中112所学校的2万名初中生。本文使用2013—2014学年的调查数据。该调查共分为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班主任老师、主课任课老师以及学校负责人五个问卷,其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学生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学校信息,还涵盖了认知能力测试得分、非认知能力得分等信息,能够有效地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在剔除样本的缺失值和异常值后,最终保留有效样本16 947个。

(二)变量说明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人力资本。鲍威斯和金蒂斯(Bowles and Gintis)提出个体的人力资本主要由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两个方面组成,并强调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具有相对独立性。[24]鉴于此,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有2个,分别为“认知能力”变量和“非认知能力”变量,具体测度方法如下。

第一,“认知能力”变量的测度。通过学生问卷中认知能力测试的得分进行度量。CEPS通过认知测试卷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涉及学校课程教授的具体内容,具有全国可比性特点(Cronbach’s α信度系数=0.9113)。

第二,“非认知能力”变量的测度。由于大五人格量表在测度非认知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普适性与较高水平的测量信度,[25][26]因此,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将大五人格量表与CEPS的具体问卷相结合,从三个方面对非认知能力进行测度,分别为环境适应能力、①情绪调节能力、②自我效能感知。③[27][28][29]首先,对上述各项能力对应的每个问题得分取值进行累加后求均值,得到各项能力的平均得分;其次,为了使不同能力得分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将各项能力的平均得分进行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处理;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各个指标合成0~100的连续变量(Cronbach’s α信度系数=0.8 259)。该变量取值越大,表明样本个体的非认知能力越强。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学前阶段隔代照料,结合CEPS问卷上针对“孩子在上小学以前,主要由谁来带?”这一问题的回答进行定义,其中“主要”是指谁在孩子照料中占据主导地位。若回答“孩子的祖父母”或“孩子的外祖父母”,则“隔代照料”的变量取值为1;若回答“孩子的父母”,则取值为0。

本研究还在分析中加入了初中生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以全面考察可能影响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其中,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学前教育、自评健康状况;家庭特征包括兄弟姐妹数量、贫困经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否与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学校特征包括是否寄宿、同伴质量、学校排名。变量的具体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见表1,本文利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研究方法

1. 基准回归—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

2. 纠正选择性偏误

3. 遗漏变量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报告了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基准回归结果。表2第(1)列的结果显示,在1%显著性水平上,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1。这是因为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减少了父辈抚养子女的时间,有助于父辈劳动供给时间的增加,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刺激了家庭对孙代成长的经济支持行为,如购买学习工具、学习书籍等,为初中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表2第(2)列的结果显示,在1%显著性水平上,学前阶段隔代照料显著抑制了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设2,可能是受限于教育水平,祖辈未能对学龄前孙代的非认知能力培养予以重视,使初中生的非认知能力在学前阶段难以得到有效积累,致使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非认知能力处于滞后的发展状态。

控制变量中,就个体特征而言,学前教育显著促进了初中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学前教育既能帮助初中生在学前阶段积累丰富的技能经验,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学生以更为耐心的态度对待学业,增强认知能力。与此同时,学前教育还提供了学生与他人频繁互动的机会,在互动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其非认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家庭特征而言,兄弟姐妹数量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在有限的家庭资源约束下,兄弟姐妹数量的增加会稀释家庭中每个孩子获得的资源,包括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等,而家庭资源投入的减少降低了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质量。良好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利于初中生的人力资本积累,条件优越的家庭往往具备更强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会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丰富的家庭资源,使初中生人力资本得到充分的积累。与父母同住有助于家庭功能的实现,不仅在亲子互动过程中教导初中生如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且在相处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将积极心态、自信心等非认知能力传递给初中生。就学校特征而言,同伴质量显著提升了初中生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与高质量的同伴交往不仅能锻炼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以在频繁交往的过程中督促自身保持刻苦学习状态。排名靠前的学校一方面汇聚了更多資源,如更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富有见识的良师,均能显著促进初中生人力资本的积累。另外,良好的学校氛围促使初中生与同伴、教师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进而转化为非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纠正自选择偏误

1. 倾向得分估计及匹配效果

图1展示了共同支撑域检验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少数控制组倾向得分样本不在共同取值范围内,表明匹配效果较好,即满足共同支撑假设。共同支撑域检验的结果得出,使用PSM方法是可行且合理的。PSM方法有效消除处理组与控制组之间的标准化偏误,使得两组样本不存在可观测变量导致的选择性偏误。

表3报告了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估计结果。从表3可知,在消除了处理组和控制组可观测变量导致的选择性偏误之后,研究结论与基准回归的结果保持一致,证实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2. IPW和IPWRA方法

为克服PSM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采用IPW和IPWRA方法探究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IPW和IPWRA估计得出的ATT均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且与PSM估计结果相似。这表明,无论采用PSM方法,还是IPW和IPWRA方法都有力佐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三)遗漏变量检验

从表5的遗漏变量检验结果来看,就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影响而言,方法一,?茁1为0.170,落在估计参数的95%置信区间,则表明顺利通过检验。方法二,δ取值为11.364,大于1,检验通过。同理,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也顺利通过了两种检验方法。由此可知,在考虑遗漏变量后,基准回归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四)异质性分析

1. 城乡异质性分析

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城市具备较为完善的幼托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与家庭照料资源形成互补关系,[34]而农村地区在早期幼托服务上尚处于空白状态,家庭的照料责任大多只能托付给祖辈,无形中拉大了城乡在照料资源上的鸿沟。因此,对于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城乡异质性分析,能够揭开前述全样本下基准回归结果所掩藏的信息。鉴于此,本文将樣本划分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两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知,对初中生认知能力而言,学前阶段隔代照料显著促进了城市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证实了研究假设1。而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农村初中生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究其因,可能有两点。第一,相较于城镇地区的祖辈,农村地区的祖辈受教育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35]受到教育程度的制约,祖辈难以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孙代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农村祖辈大多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忽视了认知能力的开发,导致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在学龄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错失了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而无法对其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赫克曼(Heckman)的人力资本理论相符合,即人力资本积累是动态递进的过程,早期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会影响下一期的人力资本发展。[36]第二,与城镇地区的祖辈相比,农村地区的祖辈在承担孙代照料责任的同时,还需要从事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挤占了隔代照料的时间,难以有效培养孙代的认知能力,致使孙代在学前阶段认知能力处于劣势地位,从而无法显著地提升其在初中生阶段的认知能力。

对于初中生非认知能力而言,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初中生,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其非认知能力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再次证实了研究假设2。学前阶段是个体非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对其言传身教和有效引导,非认知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阻碍了其在初中学习阶段非认知能力的发展。

2. 早期家庭经济条件异质性分析

家庭经济背景在个体人力资本积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37]具体而言,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进而对其认知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贫困家庭则会因视野狭隘和预算约束的影响忽视子女人力资本的积累。鉴于此,本文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38]将早期家庭经济条件分为贫困家庭与非贫困家庭两组。

表7结果表明,对于非贫困家庭的初中生而言,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其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其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力佐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对于贫困家庭的初中生而言,学前阶段隔代照料促进了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并不显著。对此,本文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方面家庭贫困使祖辈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照料过程中仅满足孙代的基本物质需求,可能会忽视孙代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物质需求,[39]以致孙代的认知能力在学前阶段未得到充分的培养。另一方面,家庭贫困增加了祖辈的心理压力,使祖辈丧失了改变孙代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刺激孙代的认知能力发展,孙代在学前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滞后将影响其在初中学习阶段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学前阶段隔代照料无法对孙代在初中学习阶段的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贫困家庭的初中生而言,学前阶段隔代照料抑制了其非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并不显著。一是因为在贫困家庭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祖辈在日常照料中便将自立自强等价值观念灌输给孙代,[40]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孙代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而导致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二是因为祖辈具备耐心和宽容的心态,在照料过程中将这一心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孙代,使孙代在面临新环境时心态更为平和,这与卢富荣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41]

总而言之,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农村户籍、贫困家庭初中生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而初中生作为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其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无疑会制约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个体在学前阶段的照料模式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弱势家庭。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在培养子女认知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子女的非认知能力。

五、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一是学龄前隔代照料显著促进了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二是学龄前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在城乡和早期家庭经济条件上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来说,就城乡异质性而言,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农村初中生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对城市初中生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早期家庭经济条件上,学龄前隔代照料对贫困家庭的初中生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非贫困家庭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非认知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启示:

首先,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可能会损害个体在某方面长期的人力资本积累,但是其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不能全盘否认祖辈在孙代长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弱化隔代照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应该对子女的教育和健康等方面提供经济支持,还需要加强陪伴意识,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给予子女情感关怀,为其人力资本积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此同时,家庭要注重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子女的非认知能力,即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其自信心、环境适应力等非认知能力,促使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得到整体上的提升。第二,提升祖辈的抚养能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孙代的非认知能力,发挥隔代照料应有的效果。

其次,随着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不断提升,家庭非正式照料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加大公共照料机构的建设力度,使正式照料能够对家庭非正式照料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满足家庭灵活的照料需求,如完善幼教服务体系,提高幼儿的照料服务水平等。同时应该鼓励非营利性幼托服务的发展,挖掘非营利部门在提供儿童照料服务的潜力。

最后,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人力资本积累的提升力度,弥补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需要转变只注重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忽视非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过程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能力,提高其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更为全面、持久的竞争力。

注释:

①环境适应能力是指初中生与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进行互动的情况。本研究参考邢敏慧的做法,将采用学生问卷中五个问题对环境适应能力进行测算:“我对这个学校的人感到親切”“我所在班级班风良好”“我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我认为自己很容易与人相处”“班上大多数同学对我很友好”。以上问题选项的计分均是“完全不同意”为1,“不太同意”为2,“比较同意”为3,“完全同意”为4。上述问题很好地反映了初中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该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10 3。

②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初中生是否在复杂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本研究借鉴乐军杰的做法,利用学生问卷中的五个问题来度量情绪调节能力:“过去七天是否有沮丧”“过去七天是否有抑郁”“过去七天是否有不快乐”“过去七天是否有生活没意思”“过去七天是否有悲伤”。以上问题选项的计分均是“总是”为1,“经常”为4,“有时”为3,“很少”为2,“从不”为1。上述问题可以很好地衡量初中生在复杂情况下表现出的情绪控制能力。该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56 5。

③自我效能的含义是初中生对自己是否能够达成目标的主观判断,体现了初中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本研究沿用王慧敏的处理方法,根据学生问卷中三个问题来构建自我效能感知:“我能够很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我的反应能力很迅速”“我能够很快学会新知识”。以上问题选项的计分均是“完全不同意”为1,“不太同意”为2,“比较同意”为3,“完全同意”为4。采用以上三个问题能够很好地衡量初中生在对自身能否达成目标进行评价时表现出的自信心。该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736 0。

④参考黄超的做法,通过父母的职业地位得分、受教育年限、党员身份以及自评家庭经济地位构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其中,职业地位得分是取父母两人中职业地位较高一方的得分;受教育年限同样采用父母两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一方的取值;党员身份是父母两人中任意一方为共产党员或民主党派即赋值为1,其他情况赋值为0;之后将四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因子法分析,通过0~1标准化后,将四个变量综合生成取值范围为0~100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变量。

⑤借鉴黄超的做法,依据CEPS学生问卷中询问被访者好朋友的表现,分为积极表现(学习刻苦、上大学、成绩优异)和消极表现(违反校规、经常上网吧或游戏厅、打架和退学)。本文将积极表现加总为“积极同伴数量”变量,再将消极表现加总为“消极同伴数量”变量,用前者除以后者,构建出“同伴质量”变量,数值越大则表示被访学生的同伴质量越高。

参考文献:

[1]吴帆,王琳.中国学龄前儿童家庭照料安排与政策需求:基于多源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7,41(6):71-83.

[2]孙鹃娟,张航空.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04):70-77.

[3]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12-13.

[4]胡枫,李善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02):67-74.

[5]贾勇宏.农村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在校发展成就的影响研究:基于4596名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3):59-65.

[6][23][27]邢敏慧,张航.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86-95.

[7]曾迪洋,洪岩璧.早期隔代抚养对初中生教育和健康状况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96-107.

[8]刘志军.能力还是心理?——对留守经历长期影响的一项实证检验[J].浙江社会科学,2021(03):74-86+158-159.

[9]吴永源,张青根,沈红.早期留守经历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吗: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21,19(1):82-88.

[10]严骏夫,徐选国.社会资本、抗逆力与留守儿童的教育获得:基于7省“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2):96-105.

[11]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06):6-8+20.

[12]张帆,吴愈晓.与祖辈同住:当前中国家庭的三代居住安排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J].社会,2020,40(3):212-240.

[13]YORGASON J B, PADILLA?鄄WALKER L,  JACKSON J. Nonresidential grandparents’ emotional and financial involvement in relation to early adolescent grandchild outcomes[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11,21(3):552-558.

[14]HECKMAN J J, STIXRUD J, URZUA S, et al.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abilities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and social behavior[J]. NBER Working Papers,2006,24(3):411-482.

[15]TIM K, HECKMAN J J. Fostering and measuring skills: interventions that improve character and cognition[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9:341-430.

[16]GRANTHAM?鄄MCGREGO, SALLY, ANI, et al.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iron deficiency 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Nutrition,2001,131(6):649-668.

[17]AIDERMAN H, HOOGEVEEN H, ROSSI M. Preschool nutrition and subsequent schooling attainment: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Tanzania[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9,57(2):239-260.

[18]ARTHUR J. How much can we boost IQ and scholastic achievement[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69,39(1):1-123.

[19]DUNIFN R, GREG J. Long?鄄run effects of motivation on labor?鄄market success[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98,61(1):33-48.

[20]HECKMAN J J, YONA R. The importance of noncognitive skills: lessons from the GED testing program[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2):145-149.

[21]HECKMAN C. Estimating the technology of 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 formation[J]. Susanne Schennach,2008,43(4):738-782.

[22]袁夢,郑筱婷.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教育获得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16(3):53-63+96.

[24]BOWLES S, GINTIS H. 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life[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76,37(2):340-492.

[25]COSTA P T, MCCRAE R R. Four ways five factors are basic[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2,13(6):653-665.

[26]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Ⅰ:理论框架与信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5):545-548.

[28]乐君杰,胡博文.非认知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17(04):66-76+127.

[29]王慧敏,吴愈晓,黄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前教育与青少年的认知—非认知能力[J].青年研究,2017(06):46-57+92.

[30]乔舒亚·安格里斯特,约恩-斯特芬·皮施克.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57-64.

[31]HACKL P, CERYLLI G. Econometric evaluation of socio?鄄economic progra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 Statistical Papers,2016,57(3):861-862.

[32]ROBINS J M, ROTNITZKY A. Semiparametric efficiency i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s with missing dat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95,90(429):122-129.

[33]OSTER E. Unobservable selection and coefficient stability: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2019,37(2):187-204.

[34]苏华山,吕文慧,黄姗姗.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J].经济科学,2017(06):102-114.

[35]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03):37-49.

[36]HECKMAN J J, HUMPHRIES J E, VERAMENDI G. Returns to education: the causal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earnings, health, and smoking[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8,126(1):S197-S246.

[37]姚昊,叶忠.家庭背景、教育质量与学生能力形成:基于CEPS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4):70-79.

[38]鲁元平,赵颖,石智雷.产假政策与子女长期人力资本积累[J].金融研究,2019(11):57-74.

[39]闵文斌,茹彤,史耀疆.幼年贫困经历对农村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9(05):90-98.

[40]BERT H,  KAMINSKI P L. Grandparents raising their grandchildre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J]. Gerontologist,2005(02):262-269.

[41]卢富荣,宋煜静,刘路培,等.隔代教育对孙辈和祖辈的影响:双刃剑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0):1733-1741.

The Influence of Grandparent Care at the Preschool Stage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EPS Data

Nanyan Hu, Manxiu N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Preschool ca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a person’s human capital in adulthood.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 2013-2014, this paper used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grandparent care at the preschool stage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early grandparent c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especially to those from urban and non?poor families, but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on?cognitive ability especially to those from rural families. Grandparents who take care of young children should improve their care concepts and abilities.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give child?care support to families in need. Middle schools should try to help their students especially from rural and poor families overcom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early grandparent care.

Key words: grandparent care, preschool stag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non?cognitive ability

稿件編号:202109170006;作者第一次修改返回日期:2021-12-06;作者第二次修改返回日期:2021-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村医疗保险便携性、就业‘锁定’与福利再分配效果研究”(编号:71773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农村收入差距视角的农民子女教育获得研究”(编号:17YJC79018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的福利效应研究”(编号:2021J01646)

通讯作者:宁满秀,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njauyeying@163.com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案例调查及启示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