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2022-06-02高志文

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 2022年4期
关键词:彩塑樊锦诗洞窟

◎高志文

很多人都参观过敦煌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但你是否知道莫高窟的守护者樊锦诗的故事呢?

樊锦诗,1938年7月出生于北京,195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她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被安排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实习。实习时,洞窟里的艺术作品,从伏羲(xī)、女娲(wā)到力士、飞天,那些丰富多彩而灿烂瑰丽的壁画、彩塑令她震撼、倾倒、陶醉。

莫高窟背靠着由沙丘堆积而成的鸣沙山,似乎随时都有被黄沙掩埋的可能。研究所的房子是用泥土砌成的,大家饮用的是宕(dàng)泉河里的苦咸水。樊锦诗因为水土不服,双腿浮肿得几乎不能走路。实习结束后,她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北京,父母见了非常心疼。

1963年大学毕业,樊锦诗被正式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虽然水土不服,但她认为只要国家需要,就应当无条件服从。

敦煌的艰苦,令她格外想念家人。她有时坐在沙丘上仰望辽阔的苍穹,又看看孤独的月牙泉,仿佛天地间只有她一人,不免难过哭泣。哭过之后,她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苦的了。雍容大度的佛像、栩栩如生的彩塑、婀娜多姿的飞天在她心里生了根。敦煌是她一生的守望。

2000年,有人提出开放莫高窟,搞旅游。樊锦诗坚决反对。她说如果有什么闪失,她这个守护人就成了罪人。因为大量游客进洞窟参观,对壁画的长期保存非常不利。根据她的提议,研究院测算出每批进洞游客不能超过25人,以此保护壁画。

她最担心壁画会慢慢地斑驳(bó)、消失,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如何将敦煌壁画、彩塑的辉煌永久地留给后人呢?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想到了建立数字档案。研究院采纳了她的建议,用先进的数字化采集、图像拼接技术,为200多个洞窟建立了数字档案。在数字敦煌网站上,30多个洞窟的高清影像可以免费浏览。

樊锦诗是我国唯一的一位“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她一生最好的年华,都在戈壁、荒漠的漫天风沙里度过,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有人称她为“敦煌的女儿”,她说:“这个美名让我倍感不安和压力,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猜你喜欢

彩塑樊锦诗洞窟
樊锦诗学会了遗忘
学会遗忘
泥彩塑:天地之美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洞窟惊魂
洞窟惊魂
敦煌,第245号洞窟前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
浅谈云南筇竹寺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