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新生硬笔书写入门指导策略

2022-06-02胡俊杰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 要】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人,从小应该写好中国字。对小学一年级新生而言,由于其自制力相对较差,在写字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加强指导,激发学生对于汉字书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硬笔书写入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7-0036-03

【作者简介】胡俊杰,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重庆,400084)书法教师,高级教师,大渡口区书法兼职教研员,重庆市书协会员,重庆市书法教育先进个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第一学段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低段硬笔书写也有明确的目标与内容要求。依照《课标》《纲要》的有关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一、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一年级教写汉字,是从基本笔画学起。但语文课本上的汉字和笔画,都是印刷体,横平竖直,生硬规整,缺乏变化,不利于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笔者认为,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应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认好字、写好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和书法之美。

1.直观演示,加深情感体验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元素,汉字中每个笔画都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呼应。东晋卫夫人在《笔阵图》里曾对汉字主要的笔画分别取象设喻,以“点”为例,她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个小小的“点”画,在卫夫人眼里,有速度,有力量,有质感,有气势。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领会这种感觉和意境。教师可以播放“高峰坠石”的视频,引导学生借助各种“坠石”图片,对比观察各种“点”画,感知“点”画的重量、势态、神采、气韵与变化。丰富的感觉,是欣赏的开始;多样的笔画,是欣赏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图片、音频、全息投影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笔画的不同姿态与作用。例如,“多”字中有四个“撇画”,长短不一,摆放位置不同,所以应在长短、起笔等方面错开,第一笔短撇,第二笔横撇稍缩,第四笔短撇亦缩,第五笔横撇舒展。“撇画”的变化,避免了字形呆板、单调,凸显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畅所欲言,促进情感交流

小学生初学书写时,对于手写体与印刷体的区别、书写水平的好坏等等还没有清晰的认知。教师要加强引导,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经典碑帖,不断提高和丰富其书法艺术修养。《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整篇字端庄舒展,雅正大气,秀美灵动。学生学习硬笔书法可以从《灵飞经》入手。因此,笔者常常会将教学中的例字,先在《灵飞经》中集字,再逐一裁剪制成教学PPT。学生每次看到PPT展示的集字时,总会“哇”的一声,无比崇拜地睁大眼睛。此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欣赏“人”字时,教师提问:“书法家是怎样把‘人’字写得这么好看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撇画和捺画写得很舒展”,有的说“捺画一波三折,书写时先由轻到重,捺脚又由重到轻,很漂亮,我平时写捺画没有停顿,没有写出捺脚”,有的说“书法家把‘人’字写得活了,像一位奔跑着的人,笔画很生动,而我写的笔画却像牙签一样僵硬”,还有的说“书法家把‘人’字写得扁扁的,撇短捺长,我写成撇长捺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感受、欣赏经典碑帖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二、带领学生掌握书写方法

1.控笔训练

控笔能力是汉字书写的基础。在汉字书写的初始阶段,一定要从最基本的线条开始练习。从画基础的横线、竖线、斜线、曲线、折线等简单的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握笔姿势,训练大脑的灵活度,锻炼手腕和手指的控笔能力。

2.拼字游戏

书写汉字时,学生对长短、宽窄、疏密、高低等关系往往把握不好,教师此时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帮助他们观察与发现汉字笔画和结构特点。例如,教学“早”字,多数学生总喜欢把它写得头重腳轻,十分难看。教师可借助希沃电子白板,将“早”字拆分成“日”和“十”,做成几个不同大小、不同宽窄的部件,让学生按照范字的大小比例、部件的占格位置,经过选择、拖动、组合,将“日”和“十”拼凑在大小一样的田字格里。通过观察、比较、调整,学生最后都能十分出色地完成拼字任务。在这个拼字游戏中,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动手动脑,寓教于乐,往往事半功倍。相比教师反复分析“‘早’字上窄下宽,下部横画写长”等说教,无疑更直观、更有趣。

3.范写指导

教师的范写指导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直观高效地帮助学生体味字体特点、结构规律。为了让示范达到最佳效果,建议教师在课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设计课堂环节,重点关注学生书写易错、难写的部分,重点指导未学过的部件。

4.规范训练

一年级新生虽然年龄小,但可塑性强,乐于接受新知识,愿意掌握新技能。从笔画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要紧紧扣住“起笔、行笔、收笔”笔画书写三部曲。这三个动作,应注意轻重有度、节奏分明、连贯流畅,即使是最小的“点”画书写,也必须将“起、行、收”三个动作交代清楚。笔者在教学每个笔画时,常常配以书写口诀。例如,教学笔画“点”,“起笔轻入、行笔短小、收笔重顿”;教学“竖弯钩”,“斜切起笔先写竖,弯处圆转右写横,稍顿之后向上钩,由重到轻短有力”;教学“捺画”,“起笔轻轻行笔斜,捺脚之处停一停。平着往右重到轻,方向一定要看清”。这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可以帮助学生“读写结合,快乐书写”,体会笔法,领悟节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书写技能。

5.找寻规律

在书写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借鉴一些科学规范的硬笔字帖的编排体系,按照笔画和结构,给汉字归类,引导学生找寻规律,举一反三,写好同类汉字。例如,“十”“千”两个字都是独体字,而且结构类型相同。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两字外形后发现:两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悬针竖,都是主笔,都压住竖中线,写得中正挺拔。在教学相同结构的字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最后总结出书写规律。比如,左右结构的字的观察方法有三看: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关键笔画。再如,字中突出的主笔,穿插避让、压住中线的笔画等都是要重点观察的关键笔画。写字起步阶段,学会观察是关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例字,就能循序漸进地提升书写质量。

三、指导学生强化姿势训练

1.坐姿规范

书写汉字,规范坐姿是基础。例如,臀部怎么坐?大腿、小腿、双脚怎么放?腰背、头部怎么配合?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养成习惯。

2.执笔正确

学生近视、驼背、肩颈酸痛,以及写字过慢、书写难看等问题,都与学生不良执笔姿势有关。近几年,幼儿园和小学都在进行互动研讨,全面推进幼小衔接,但正确的握笔姿势一直是被忽略的问题。执笔训练是硬笔书法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写好字必须先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笔者建议可充分利用儿歌这一有效的载体强化执笔训练。儿歌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韵律感,便于低年级学生吟诵与理解。例如,《执笔儿歌》“大指食指齐捏笔,中指前侧托起笔。四指五指自然弯,笔杆斜靠虎口边。腕放桌上手背立,汉字美观又有力。”只要拿笔,就建议学生自念儿歌,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进行创作和改编“执笔”儿歌,自查自纠错误握笔姿势。

3.习惯良好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和督促,不断强化要求,不能松懈。“提笔就是练字时”,一旦发现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或姿势改变,就应立即帮助其矫正。要让学生把“头正、肩平、背直、足安”“双臂分开、八字展开”“胸口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肘”“手离笔尖一指节”等要求牢记于心,付之于行,让规范变习惯成自然。

特别是从一年级学生练习基本笔画开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笔画特点和书写方法,把“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技法贯穿于整个笔画教学的始终,把“页面干净、笔法正确、结构合理”作为书写的基本评价指标,为软笔书法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做好铺垫。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教师应在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技法等方面加强引导,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内容,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