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是科技强国的楷模

2022-06-02王丽华

快乐作文(7.8年级) 2022年5期
关键词:天河探测器雷达

王丽华

科技强则国强,科技兴则国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科技工作者听从祖国召唤,积极投身到科研事业中去,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从第一颗卫星升上天空,到“北斗”星耀全球;从神舟飞船翱翔宇宙,到嫦娥探月圆满成功……这累累硕果凝聚着多少科技人的汗水和泪水。

让我们向这些科技强国的楷模们,致敬!

让“空中战鹰”看得更清晰

邵烨波

从先进战斗机实现超远程打击,再到防空反导屡获成功……负责探测预警、引导打击的雷达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就是我国研制上述雷达的幕后功臣之一。

1938年4月,贲德出生在吉林省九台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读初中时,由于交不起每天7.5元的伙食费,他只得往返40里路上下学。1954年,贲德考上吉林市第二高中,几乎所有课程都拿到了满分5分。

1957年,贲德顺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5年后,贲德被分配到了“14所”。1964年,贲德来到北方某大山深处开始参与研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雷达——相控阵雷达。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的贲德不得不争分夺秒地背单词和学语法,连吃饭排队、去卫生间的时间都不浪费。短短两个月,他就攻克了语言关。

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贲德和其他科研人员从原理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设计方案、加工生产,日夜兼程向着目标发起了冲锋,最终研制出能探测到几千公里以外空中目标的“深山巨无霸”,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后,贲德会选择变换赛道,研制战斗机雷达。当时我国战斗机上的雷达只能向上“看”,“看”不到低空飞行目标:当雷达下视的时候,目标信号会淹没在强烈的地面杂波信号中。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世界领先的脉冲多普勒技术,但在当时,这项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那之后的10年里,贲德没有休息日,即便大年初一他都在工作。在一年多的试飞期,贲德曾两次遇险。发动机停转、起落架失灵,都没有把这个文弱书生吓走。“任务逼人!只要能做出雷达,献出什么都行!”他说。

经过10年努力,该型雷达通过了国家鉴定,然而次日贲德就因心肌炎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两个月。直到5年后,他的病才被治愈。

(选自《教师报》2021年5月26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国之所需,吾心所系。为了让被誉为“空中战鹰”的战斗机“看”得更远,近60年来,贲德一直致力于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在近乎空白的科研基础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他把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把青春年华,全都献给了雷达,献给了伟大的祖国。

【适用话题】

勤奋刻苦,全力以赴,服从整体利益,坚持,勇敢。

引﹃天河﹄之水润泽产业创新

陈 曦

今年才42岁的孟祥飞是超级计算机领域的“老兵”,是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也是高性能计算领域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

孟祥飞在南开大学读博期间,为了课题的开展,被公派留学美国。中美当时在超算领域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孟祥飞,同时也激起了他强烈的使命感。2008年,孟祥飞放弃了当时在美国优渥的研究环境,毅然选择回国。

2009年正值国家在天津滨海新区筹建首个国家超算中心,孟祥飞参与到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研制和首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中去。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团队成员一起从改造机房、安装电缆等“体力活”做起,经过7个月的日夜奋战,孟祥飞团队完成了其他国家要一年多才能完成的工作,“天河一号”超算系统实现了稳定运行。

随后,孟祥飞又开始了新的攻坚战,开发出国际首款大规模异构并行模拟软件;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分辨率雾霾预报准业务化平台……使“天河一号”做到了“中看又中用”。

如今,“天河一号”实现了“顶天”“立地”。“顶天”是指为科学研究服务,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立地”是指为产业发展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现在的“天河一号”,大到可以计算宇宙的形成演化、小到可以模拟一个个原子组合成新材料的过程,在航空航天、基因科技、先进制造等数十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累积支持我国各领域重大创新突破和成果超过2500项。

(选自人民网2021年7月12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为了让中国的“超算”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直至“领跑”的根本性改變,孟祥飞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全身心投入到了“天河一号”的研制当中。历经无数挫折,终于梦想成真,让“天河一号”成为“顶天”“立地”的国之重器。

【适用话题】

心怀祖国,责任和使命,攻关,榜样。

他帮“天问一号”挺过恐怖9分钟

赵颖全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为了成功着陆的这一刻,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今年34岁的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赵瑞就是其中之一。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远达3亿公里,通信时延接近18分钟。探测器要在9分钟内将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且这段时间地面人员无法干预,探测器只能靠自己。很多人用“恐怖”二字来形容“天问一号”从进入火星大气到最终着陆的这9分钟,因为这段时间出事的概率极高。

为了闯过“恐怖9分钟”,探测器需要被设计成什么结构?选用何种材料?这些问题都与其进入火星大气层时所受到的力、热甚至噪声等因素息息相关。当设计部门找到赵瑞时,他不假思索接下重担,决定勇闯“无人区”。

由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时整个流场环境也与地球相差甚远,需要重新设计针对火星大气的气动仿真软件。代码是仿真软件的“零件”,赵瑞和团队成员的设计工作,从打造“零件”开始。几千行的程序代码,赵瑞与团队成员需要一行一行敲定。那段时间,他们整日泡在实验室里,几乎天天晚上都是过了零点才回家。

最终,赵瑞所在团队创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多类大气再入的通用气动分析软件。

(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6月28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不断叩问苍穹、勇拓天疆,把一个个惊喜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原因就在于,有无数个像赵瑞这样的航天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用拼搏和奉献,汇聚成非凡强大的力量。

【适用话题】

勇挑重担,废寝忘食,从零开始。

猜你喜欢

天河探测器雷达
对天河览胜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隐形飞机哪里躲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一条天河走运来
第二章 探测器有反应
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