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1夏萌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夏萌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根据儿童在真实的或者有意义的任务或活动情境中的实际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它是超越传统纸质测试,针对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表现而开展的评价方式。本文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运用表现性评价,旨在以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学科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文也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点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以阅读教学为重,语文教学中多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主,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篇,感悟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而课外阅读则是扩大和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表现性评价需要通过真实的情境或任务来落实,具有情境性、复杂性,评价的是复杂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课外阅读正好给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评价的任务。

一、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

新课改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将会被时代淘汰。在平时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不强,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统编版教材中每一册都有“阅读专题单元”,其中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又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阅读。所以,笔者将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阅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使用表现性评价,既能关注到教学目标,也能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动力不足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提高孩子阅读量很重要,因此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目。可是很多学生只是流于表面,对课外书的阅读多是浅尝辄止,很难深入体会,因为他们缺乏动力。还有的家长说看着孩子天天阅读,但是并没有提高语文的成绩,好像对语文的写作也没有什么帮助,这种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过程的急功近利,怎么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相信一直坚持课外阅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肯定有所提高。

二、在课外阅读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模拟的阅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旁观察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真实反应,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相比,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反应和表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认知策略和情感态度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比于传统教学评价模式来说,表现性评价更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可以在情境模拟活动中感受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真正爱上语文课程。

(二)转变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评价时教师更多地使用分数或等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标准和要求是不清晰的。而表现性评价可以清晰地给出评价标准和评价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照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将表现性评价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都需要依照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和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教学也不再是割裂的、静止地发出指令和验收成果,学生也不再是一味等待老师抛出问题。在教——学——评链条中,学生自主的学、教师有目标的教、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形成良好的循环,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在课外阅读中实施表现性评价的策略

(一)根据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单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例,里面涉及了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而且第二单元的篇目也是四大名著中精彩篇目的节选,这里以《三国演义》为例。其中第二单元中的第六课是《草船借箭》,这也是《三国演义》中的篇目。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均被文中神机妙算,机智有计谋的诸葛亮所吸引,以此为突破口引入《三国演义》这本名著的阅读。在阅读这本书之前,笔者精心设计了阅读任务單,具体详细的阅读任务会让学生阅读起来更有目标。

(二)根据具体的课外阅读内容,设计具体的表现性评价量表

同样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草船借箭》为例,笔者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随即组织了学生关于《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根据书中的大事节点,将整本书分成了不同的阅读任务,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设计了不同的表现性评价量表。

笔者以《最佳主公阅读分享课》中所使用的表现性评价为例来谈谈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表。在课堂进行之前,笔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了详细的分析,以《草船借箭》这篇课内的阅读文章作为铺垫,增加新的故事《三顾茅庐》,这两篇故事是有一定联系的,都涉及到了一位主人公——诸葛亮。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学生能够按照顺序将事情讲清楚,教师启发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清楚。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展示,因为之前的系统训练,学生们对表现性评价模式有了了解,在其他同学展示完之后,学生能对该生的回答,依据语言组织的流畅性、故事叙述的连贯性、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清楚故事等方面进行评价、打星。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下一组的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就会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在评价中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当然也要对学生相机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指明要害,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收获。

在第二个环节,针对《三顾茅庐》中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三次亲自前往庐中请诸葛亮出山,你觉得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会抓住刘备珍惜人才、尊重人才 、有长远的眼光等优秀品质,这时候教师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讨论任务:三国里的优秀领袖很多,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主公谁最让你钦佩呢?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教师设计了表现性评价的量表,将量表针对阅读内容和目标分成了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即:积极收集主公的相关战争材料,整理分享;主动思考主公们在领导战役时成败得失及原因;激发对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呈现出小组评选出的最佳主公,评价的方式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因为评价量表设计的很清晰,学生针对量表中的要求,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更有针对性,逐条讨论,学生在组内分享,组内的成员也会根据评价量表给出相应的评价。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辨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当学生再次小组展示的时候,将会以更出色的面貌展示出来,这时候全班学生在针对该小组的分享,进行评价,他们的分享是否全面、语言是否符合逻辑性、故事是否连贯等方面进行分析,每个同学在分享的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评价只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是目的。在评价的过程中会针对每一组的分享予以评星,在得星星的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调整量表中的评价指标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合理的、具体的评价指标,让儿童在浩瀚的书海中了明确的行动方向。根据系统的评价内容,儿童才有可操作、可借鉴、可执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它是儿童前行的脚手架,并且由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评价内容要求上也是层层递进,儿童理解性思维也会不断深化。儿童经历自主阅读、自主理解、自主修正的过程,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深化。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分享与交流课上,思维在一次次碰撞过程中,不断进阶升级。由最初的接收信息到转化信息,再到输出信息的过程,让儿童对书中内容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逐步建立多角度的思维模式。

因此,评价量表的设计尤为重要,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也要反复调整。教师应在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设计的量表中评价的内容是否符合学情,以及教学任务的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否符合自己使用表现性评价的初衷等。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完善评价的任务,只有在不断推敲和探索中才能发现更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现性评价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方式,它以其包容性、广博度,对课外阅读教学做出细致规范与长远规划。儿童的学、教师的教都应建立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阅读、同伴交流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使用表现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敏感悟性,培育坚毅韧性,张扬非凡个性,保护快乐天性,落实树人德性。心手脑融会贯通,良好的评价体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讀的热情与表达的渴望。儿童在一次次深度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创造性思维,让阅读素养培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