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

2022-06-01尚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

摘 要: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关键词:滨河绿道;泊水公园;生态修复

古往今来,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河流与人类社会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由于社会各方面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日益增加,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动植物生态环境污染范围扩大,甚至水环境也逐渐出现问题。因此,大众逐渐产生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和对自然环境可持续性再造的意愿。创造优美的生态植物景观,提高滨河景观的艺术品质,不仅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有关,也取决于植物群落理论,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种类、形状、色彩、质地的艺术组合。

植物配置结构和植物群落具有多层次、多样化且适宜滨河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通常涉及对滨河绿道中植物配置和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从而将具有不同形态、结构、特性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以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为基础,研究城市中小河流的生态与景观修复,对泊水公园滨河绿道进行生态改造,从而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一、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概述

泊水公园位于石家庄市区以南栾城区郄马镇景观路,公园景观规划以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为主,突出水文化主题,利用水生动植物净化中水,打造一座滨河开放式城市公园及水利示范基地,周边以工业、居住、教育和公共设施用地为主。河北省石家庄市季风温和,冬夏季气温差异大,季节分明。春天干燥多风,雨量少,夏天雨量集中,秋天晴朗多云,气温适中,气候宜人。石家庄市环城水系由东南环水系、石津总干渠、西北水利生态防洪工程和西北南水北调工程四部分组成。在建设环城水系的同时,根据城市的绿地系统,选择低洼地势,挖湖蓄水形成串珠式大型水景公园和生态园,连同三环路、环城水系两侧的绿化带,共同形成环绕市区的生态景观长廊[1]。

二、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现存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原有的泊水公园滨河空间整体景观连贯性较差,空地较多,区域划分较为杂乱。由于缺乏对城市河流绿地总体环境的前期研究,改造前缺乏统一的设计原则,从城市河流和景观绿道的空间形态来看,划分和分割不合理,难以在景观规划上与绿道功能上形成紧密的结合,缺乏整体性、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二)植物管理不善

隨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受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知识缺乏的局限,一些地方相关部门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产出大量生活垃圾,占用植物生长区域,浪费了城市有限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城市滨河区域绿地的生态系统,其完整性及可持续性受到损害。

灌木、地被植物区域分布杂乱,杂草丛生,缺乏植物管理机构专业人员的妥善系统化管理,造成植物枯黄、衰败。水生植物种类匮乏,没有水生植物与陆地植物的层次性,缺少对水陆交接地带的整体规划,观赏性较低。

三、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形成完整的、协调的景观自然状态为标准,确保该滨河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打造能赋予石家庄主色调的滨河植物景观。在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强调自然状态下的滨河植物景观配置基本准则,保证两岸原有植被条件不被破坏,并且以本土树种为主要景观植物,适量增添观赏植物。

(二)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

第一,安静的休闲区域采用生态密林区域与开敞植被区域相结合的植物配置形式。生态密林区主要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郁闭度为0.7~1.0,土壤湿度较大,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组织脆弱,不耐踩踏[2]。而开敞植被区域以灌木、地被植物为主,形成开敞的植物空间。这是最适宜游人休憩的植物配置模式,同时也是园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植物配置模式[3]。例如,本方案中的儿童活动区域(图1)和西北区域采用的是生态密林区域与开敞植被区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以给人群提供相对隔离的安静场所。生态密林区不仅可以使滨河绿道区域形成独立的景观区域,并且将滨河景观与城市景观进行灵活的隔离,使滨河地带形成独立的景观区域;开敞植被具有的通透性,可以完全将优美景观地带呈现出来。二者相结合,可以形成独立又幽静的滨河绿道氛围。

第二,人群相对较为密集的区域适宜疏林草地区与开敞植被区相结合的植物配置形式。疏林草地区结合半开放的植物空间,遵循乔木、灌木、花木穿插的原则,形成虚隐的边界景观,科学搭配绿地上的不同植物物种,使传统的植物景观布局与草坪相结合,形成一个透明开放的植物空间;开敞植被区是由矮生灌木、草坪草地组成的缓坡地,孤植少量风景树,使整体垂直高度以不遮挡人的视线为宜,通透感强,空间开阔明快,是欣赏河岸风景的最佳场所[4]。例如,本方案中的岩石花园(图2)和入口处区域(图3)采用的是疏林草地区与开敞植被区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以给游客留下通透又开放的空间视觉印象,既可以成为观景的绝佳位置,又可以成为良好的休憩场地。

第三,人群密集、游憩人数多的区域采取滨河广场区域与开敞植被区域相结合的植物设计方式。滨河广场作为游人的主要活动空间,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公众游憩空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这种植物的布局方式既可为游客提供开放的休息空间,又可提高绿地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相对完整的植物景观群落。滨河广场区是人群休息的最佳场所,设置在开敞植被区的外侧。人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漫步后可在滨河广场内休息。滨河广场区作为游客休憩的集中点,使游客在休憩的同时可以欣赏灌木留出的透景线,可休息可赏玩,意趣盎然。例如,本方案中的亲水木栈道(图4)采用的是滨河广场区域与开敞植被区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可以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憩体验,形成丰富的水岸景观。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三)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

米黄色与微红色的暖色系色彩为石家庄市的主色调,还包括两种相似的颜色,浅咖啡灰色和砖红色。作为城市色调的延伸,米黄色用于城市公共区域。滨河绿道的植物色彩配置基调应与城市主色调相协调,促进局部与整体关系的整体和统一,代表相应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见,某个地区的基调色是决定色彩组合整体性的关键要素,如果规划与控制得当,对其空间景致塑造将非常有利[6]。因此,泊水公园滨河绿道在植物景观改造中,既要注意植物种类的配置,也要注重植物色彩配比因素。

自然界中的滨水区是典型的水陆交接地区,承担着主要的水陆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代表着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生产力[7]。因此,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是滨水植物景观的特点,同时水生植物色彩多样性的变化也象征着物种类型的多样化。丰富的物种类型有利于满足生态要求,也是频繁的交换过程所要求的[8]。

石家庄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秋季节短暂,温度舒适平和,冬夏季节长久,常有烈日酷暑。目前还没有能自然常绿越冬的水生植物,配置时可考虑不同植物开花时期的季节变化,达到春、夏、秋、冬季部分时段颜色鲜艳的效果。例如,可将花期为4月至6月的黄菖蒲、8月至12月的芦苇、6月至9月的荷花搭配栽种于水边,使人群密集的水岸边有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配置组合取自不同花色和叶色的水生植物,如将草绿色的芦苇、亮绿色和柠檬黄花朵的黄菖蒲、深绿色的水葱、嫩粉色的荷花或睡莲等进行精细配置,使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塑造令人耳目一新的水景。在一定程度上,水生植物色彩的选择也很重要。植物花朵及叶片应色彩丰富、温暖、平静、宜人、低沉或彼此和谐。选择同一株植物时,要注意调整不同的颜色。例如,暖色或冷色、饱和度高或饱和度低、互补色的使用等,避免相同颜色的花邻近种植。

四、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改造措施

(一)绿网构建

本方案串联河流水系水岸线原有设计和绿网原有设计,建构滨水区域绿网体系。公园滨河绿道与城市绿地系统必须是一个整体。绿地的分布应该与当地植物种类、人群活动特征和水岸线特征相结合,城市滨河生态绿道与滨河绿地连接并构成城市滨河区域绿地网络。通过滨河绿道游径系统建设,在城市中心区打造沿两岸宽度不少于4m的连续漫步空间,串联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形成石家庄栾城区城中心的滨水漫步体系(图5)。

(二)乡土植物种植设计

石家庄植被类型是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可以利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营造植物景观,展现植物特有的美丽,通过造型、线条、色彩和其他元素,与建筑物、水体、广场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在本方案中,绿道范围内有大量的杨树、国槐和银杏,特别是在水岸交接处设计了大面积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黄菖蒲、荷花等植物。植被现如今状况优良,为进一步营造美丽的滨河植物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确定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强调自然状态下的滨河植物景观配置基本准则,保证两岸原有植被条件不被破坏,并且以本土树种为主要景观植物,适量增添观赏植物。

石家庄市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适宜的物种,合理搭配植被,丰富空间植物群落结构,并保证其郁闭度在0.8左右[9]。在进行滨河绿道植物规划时,应结合软质驳岸的规划,如“芦苇+小叶女贞+水杉”的配置,在河流沿岸规划栽植水土保持良好的物种,并在驳岸形成混合生态植物地带,大幅度提升滨河空间的稳定性。

五、结语

针对目前石家庄滨河绿道的问题与不足,力求构建内容更为创新、丰富的滨河绿道植物景观设计。泊水公园滨河植物景观设计应该进一步丰富植物种类多样性,增加本土树种的应用;加强植物景观的自然化配置,加强对维护植物专业人员的培养,以促进后期植物养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与人文、植物与城市真正融合,创造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河绿道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牛建忠.石家庄环城水系生态环境设施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2.

[2]郭蕭.南京滨水区绿化现状及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3][8]李文静,贾璐,王承健.滨河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J].北方园艺,2013(7):90-93.

[4]徐育红,胡红.关于城市广场植物造景的思考[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39-142.

[5][7]安然,翁殊斐,陈华平,等.广州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特色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1):186-190.

[6]李鸿飞.传统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生态空间色彩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9(5):223-229.

[9]王宁.滨河绿道系统构津规划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尚晶,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
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示范区域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