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2022-06-01周金堂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职业教育

周金堂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是本科职业教育,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目的。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要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必须在坚持政策引领,优化类型定位,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创新与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先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新兴与紧缺专业,定准人才培养规格,完善教育教学标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增强适应性等方面种好“试验田”,当好“先行者”。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5-0061-07

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特别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1]的要求,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试点工作,我认为需要关注和紧盯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本科职业院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优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德技并修,富有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品质,能服务于技能型社会建设、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引言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国际、国内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新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达到2倍以上。这一方面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上印证了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的本科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可行性;建立和完善学士学位制度,形成职业本科教育的终端闭环,可以有力支撑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既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又回应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顺应了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在我国发展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大、标准高、要求严、需求旺、前景好的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其示范、引领、带动效应就显得更为珍贵、更为急迫、更为重要。如果职业本科教育能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有效缓解“教育焦虑”,真正形成能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就更加突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必将在有力推动和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等过程中释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更加强劲的动能。

事实上,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既缺少现成理论指导、经验借鉴,又面临着试点起步多种问题、矛盾、困难、挑战的阶段。2018年12月,全国9省市15所民办高职院校获批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各校在保持原名称不变的校名后加上“(本科)”。经过半年的完善提高和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测评指导后,2019年5月,教育部行文批复各校校名统一名为“XXXX职业大学”。到2021年12月20日,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职业本科学校32所。通过21所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升格、9所公办高职院校“借壳”独立学院合并转设、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申办职业本科专业、1所公办高职院校直接升格等途径,目前,已有34所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开展了职业本科试点工作,承担了探索我国举办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改革创新“探索者”的角色。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大势所趋,更是党和国家政策保障和驱动的结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明确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并且制定了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2021年11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提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并且提出,要坚持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两种类型、不同特色、同等质量,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按照学科门类分别授予学士学位。同时,在证书效用方面,还明确了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两者价值等同,在考研、考公、就业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力。

做好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必须依据法规与政策规定,顺应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坚持因地因校制宜,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观察与思考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改革任务重、关注主体多、设计难度大、实施问题杂的复杂系统工程。如何观察与思考试点工作,我以为,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完善学校设置条件并达到专业建设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五个大的视角上来观察与思考、研判与分析。

一看是否紧密结合实际,按职教改革的要求,优化类型定位,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任务。

围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制度政策和环境,强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强化和巩固类型特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为此,要注重从五个方面来观察试点工作:

一是能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工作,任何教育都内在地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更不能例外。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综合统一,围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特别是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和方式方法。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提升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二是能否围绕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推动职业教育层次纵向贯通和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上,学校要主动做好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育才方案的衔接。尤其按照长学制培养要求,做好培养周期长、技术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建设,为更好衔接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工作创造条件。坚持以依托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为抓手,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上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目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塔顶”,必须坚持把职业本科教育聚焦在落实类型教育、打通职业教育关键一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美誉度、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上,为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职业本科高校搭建好人才培养平台。

三是能否按照优化职教育供给结构的要求,坚持以重点特色专业为引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专业集群建设,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趋势,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主动服务,为满足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一线人才质量需求层次上移带来的的新需求服务。试点学校要因校制宜,优先发展和办好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并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具有学校办学特色,能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能支撑社会和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体系。

四是能否坚持对标对表设置标准,建好用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要求,用好行业企业搭建的平台或校政企共同搭建的共建共享共用平台,为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丰富学校办学形态上做好试点工作,发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以城市为节点、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立足各省、市、自治区实际,建设产教融合試点城市,打造产教融合标杆企业,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的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满足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需要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为开辟本科职业教育新路径,延伸本科层次学校办学空间,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打牢基础、创造条件。

五是能否坚持以内涵发展、提质培优发展为导向,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勇创新路。试点学校要通过校内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开展与优质企业的多边技术合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等,不断提升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软硬实力、办学整体水平,实现人才强校、特色美校、质量立校的发展目标上有新作为和新贡献。要坚持在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把握本科职业教育既不是专科高职教育的简单升级,即依托高职优质办学资源、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发放本科文凭、高职院校具体承办的“4+0”培养模式和三年高职+两年本科的“3+2”培养试点,也不是普通本科的简化改造,更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模仿跟进,而是高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实体呈现的类型特色和层次特点“新平台”,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结果,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果,是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

二看是否注重宏观、中观、微观的有机结合,办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构建,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相关。新设职业本科高校必须围绕不断增强服务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来实施办学。学校要围绕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再到人才强国的转变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要求,尤其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等“三个转变”的过程中,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高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实践中种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职业本科试点学校要在做好宏观、中观、微观布局与结合中把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围绕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人才培养服务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学校布局,特别是专业设置,有利于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要看到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链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用系统、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看待链接过程中出现的宏观、中观、微观问题,积极而稳健地推动和促进试点工作的有序发展。

宏观:需求导向。主要是看一看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否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是否有利于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是否有利于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学校是否按照办学许可证规定,体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学校类型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办学内容。学校的办学行为能否与政界、行业界、企业界等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是否与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规格相匹配、相协调,是否真正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中观:培养主体。要坚持看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了长学制培养,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革命、合作共建的新专业、开发的新课程等是否主动吸纳了行业龙头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深度参与,开展的订单培养是否落地落细落实。具体来说,一是看学校的教育教学设计路径是否与行业、企业等实行了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二是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对师生是否实行“双师”、“双身份”管理,是否推行了“双导师”和现代学徒制;三是看教育教学过程是否实行双主体育人、双场所教学、双基地实习实训等等。

微观:质量体系。主要是看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能否与校企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等延伸办学空间; “双师双能”型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实效;教学研究和行业企业科技研发相结合的人才拥有量及作用发挥情况;省级以上教学名师、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带头人的落实和培养情况;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进教材、进课堂,高水平教师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及吸收学生参与科技研发有关项目和在研发活动中培养职业本科生的科学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情况等等。

三看是否围绕职业教育改革任务落地与做好试点工作的有机有效对接来建立和执行教育教学相关标准。

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验收要求上看,作为类型教育要突出其职教属性,主要观察考量点应该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教材课程建设、职业培训等指标的分解落地与落实情况,主要反映在:

第一,教育教学的主要观测指标。2021年3月,教育部职成司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两个文件的精神,制定了《本科職业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评议要点》《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评议要点》,这对于规范和指导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特别是承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学校的办学设计、办学行为、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模式构建等,既务实管用,又很及时。就目前观测教育教学的指标而言,笔者认为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在学校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50%。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有一定比例并在学校承担实质性专业教学任务,其专业课教学任务的实际授课课时一般不少于专业课总课时的 20%。师资的职称、学历结构是否达到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 50%,依托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等要求。(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数量及覆盖专业的比例。(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万元以上。(4)学生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严格按四年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来设计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5)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双导师制”,选题来自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的数量及比例不少于50%。(6)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 100%;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少于50%。(7)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数量及占专业课程的比例;校企合作开发的“双元”教材数量及占所使用教材数量的比例。(8)学校的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等是否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并成为试点工作的攻坚点、亮点。(9)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的成效。(10)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有较好的工作基础,拥有省级及以上技术研发推广平台,如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验实训基地等;能根据职业本科教育的功用,面向区域、行业、企业等开展科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项目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1)所依托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一般不低于 90%,新生报到率一般不低于 85%。(12)年度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人次与在校生之比≥2。

第二,课堂革命的发力方向与重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要有利于突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有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助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就学校改革与发展而言,其教育质量是生命、是关键,其教育教学绩效要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的大幅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有利于增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的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从教育教学与课堂革命的关系上看,要促使职业教育改革任务在学校的落地落实,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设计来谋篇布局。即:有利于促进和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进校园、进专业、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双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让更多的青年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从课程与育人的关系上看,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特别是课堂革命,关键在课程、决战在课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能否建好建强优质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教学改革、课堂质量革命,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改革发挥优质课程的吸引作用,让教师的“教”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硬核”力量。因此,必须根据教育评价改革导向,对标试点工作要求,因校制宜,因专业施策,按照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要求,做到精准发力搞课改,行之有效促课改。

四看是否能按照职教的类型定位与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的要求来推进试点工作的特色发展。

承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院校,要紧紧围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从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一支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规格和“材质”是什么样的等四个方面来实施和推进试点工作。在“三个转变”中,特别是“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2]的过程中,观察本科层次试点院校试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要围绕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师资、职业本科学生等四个方面来对标对表,围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在高水平发展、职普融通、增强职教适应性上能否紧跟职教改革新形势、注重职教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突出质量立校。

第一,类型教育形成的人才培养特色规格与模式。(1)坚持按照“德技并修”的职业本科教育育人方式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抓好教育教学。(2)坚持按照获得“双证书”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在构建国家资历框架过程中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3)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的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等设计,丰富学校办学形态,创新育人模式。(4)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形成人才培养特色。(5)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明确教学规范,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第二,类型定位要求的特色发展方向及内涵。围绕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在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上,要注重观测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院校的六个方面的问题:(1)学校发展定位是否契合产业变革背景下职业本科应运而生的时代特点,特别是教育评价改革任务的落地落细落实的要求,是否符合职业教育改革潮流下的高职院校发展趋势?(2)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做强职业本科教育的主攻方向与途径是什么?在“全”“新”“特”上如何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3)职教本科专业建设的理念、理论、推进路径、方法措施与学校专业建设具体实际的契合度、匹配度怎样?(4)职业本科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课堂?学校是怎样“对标对表”进行实务操作的?(5)立足办学实际,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行的目标任务、理论理念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采取的具体举措及实践效果如何?(6)围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学校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能否走在职业院校的前列?创造的新经验、新模式有哪些?

五看是否紧紧抓住和科学把握职教类型特色,创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试点工作,要按照已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设计要求,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前提下,始终围绕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来做好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工作。教育教学改革要有助于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和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层次定位。在“一个目标”“两个服务”“‘两通’打通”“三个有利于”“三个一体”“‘三术’共长”“四个融合”“四链链接”“五个更加”“‘六双’推进”“‘七业’联动”上下功夫、办实事。

“一个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按照德技并修、又红又专、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有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两个服务”: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两通’打通”:有利于凸现鲜明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巩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有助于推进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优化职业教育的供给结构,推动职普融通深入发展,使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能相互“打通”。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有利于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有利于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

“三个一体”:培养过程抓住“三个一体”,包括育训一体: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达到比例要求,实践教学课时及占总课时的比例≥50%;赛训一体:坚持以赛促教促学,在教育教学设计中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等要求纳入教学内容,技术技能竞赛实践融入综合实训;创训一体:坚持以赛以训促教学、促創新、促创业,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实施专业学习双导师制,开展逐级递进的创新创业创训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与能力。

“‘三术’共长”:着力培养技术导向的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着力打造“教术”导向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着力训练学术导向的能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可推动和促进科研成果进教材进教室的教研人员,与此同时,有意识、有设计、有目的地培养具有科技研发工作能力,能参与科技应用课题研究辅助工作的职业本科层次人才。

“四个融合”:培养方案要围绕内涵发展、质量立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促进人岗相适,突出“四个融合”,即产教融合、校企融合、人岗融合、书证融合。

“四链链接”:围绕产教融合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对人才的要求,努力促使职业本科教育朝着更加利于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效链接的方向发展。

“五个更加”: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根据《高等教育法》要求“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应建立学士学位管理和质量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以上规定和要求,做好学士学位授予的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能授予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应该是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规格要求使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才质必须达到和体现“五个更加”:即更加坚实的技术技能积累,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管用的科研素养,更加适岗的专业能力。这样,职业本科教育才能为更多职校学生打开上升通道,使职业教育更具吸引力,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本科層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要保持职校“出身”不变,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不变;积极借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探索人才培养规格的新定位,围绕实现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办实事、练实功、求实效。

“‘六双’推进”:提升教育质量,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培育措施与平台建设上,要按照“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和“双身份管理、双主体育人、双场所教学”的“六双”设计来整体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

“‘七业’联动”:强化“七业”联动办学,让学业与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功业结合起来,形成有机契合,与就业对接起来,形成紧密联系。打通与架设学业、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功业共生融合发展的通道与桥梁,降低毕业就待业、毕业就失业、毕业就无业的机率与风险,为接受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毕业生能体面地在技能型社会中凭一技之长获得人们羡慕和尊重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进而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与优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与素养培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等更加符合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行为与方式,使通过“七业”联动的新体系、新机制、新举措、新通道、新途径培育出来的人才规格更加符合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顺应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服务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服务人才强国建设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

三、结语

坚持类型特色,推动和促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本科教育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试点学校要努力在明确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培养目标、育人方式、办学体制上下真功夫,在达到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满足专业设置条件上做真文章。这样,试点工作才能为切实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对于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观察与思考,应当围绕试点工作的法规架构与政策设计及引导问题、理论形成与实际应用问题、实践探索与总结提高等问题来展开。只有客观、理性、历史、辩证地分析与把握问题,才能有效地促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在不断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扬长避短、总结完善、提质培优、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N].人民日报,2021-04-14(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责任编辑:杨在良)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Pilot Wor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ZHOU Jin-tang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Nanchang Jiangxi 330038, China)

Abstract: The key link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Unblocking talent growth channel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innovative skilled talents is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t is essential to adhere firmly to policy guidance to optimize the type, implement the goals and tasks of talent training, promote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and horizontal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and in-demand major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et standards for talent training, improv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tandards,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enhance adaptability to steadily promote the pilot wor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level; pilot work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职业教育
河南省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研讨会
广东“湾长制”试点将在年底前实施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刑事速裁程序试点中的问题研究
宿州市埇桥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与经营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