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的影响

2022-05-31马改玲

医药与保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抗原切片

马改玲

(登封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2470)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是检验科重要诊断方法,具有广泛且深远的运用,目前已成为检验科操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包括固定﹑切片﹑抗原及抗体选择﹑抗原修复﹑显色等诸多步骤,而若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整体检验结果。因此,加强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对病理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为验证质量控制对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的影响,现对登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集的120例肺部组织标本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登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120例肺部组织标本,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传统组与质控组,每组60例。传统组男性﹑女性标本各34例﹑26例,肺部疾病类型:肺癌﹑肺结核﹑慢阻肺各20例;质控组男性﹑女性标本各35例﹑25例,肺部疾病类型:肺癌﹑肺结核﹑慢阻肺各18例﹑21例﹑21例。两组病理样本均来自于病理活检,性别﹑疾病类型等资料具有同质性(>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标本检测过程均由同一批检验团队完成,团队共包15名成员,在检验及临床质控期间,所有成员无离职﹑中途退出情况。

纳入标准:患者知晓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肺部相关疾病的金标准;患者精神状态正常,能配合检验工作。

排除标准:拒绝参与者;意识模糊或昏迷患者;对检验不耐受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传统组:运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方法如下:常规固定病理组织标本,于组织标本离体约30 min之内,将其置于事先准备好的固定液内或者实施低温保存。而后,把组织标本置入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实施固定处理,时间控制为8~24 h,固体液量需超过组织块体积的5~10倍。以热修复法对经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实施抗原修复,借助热效应对抗原进行引导,抗原修复温度需超过100℃,修复时间控制为4~10 min,修复液酸碱值为7.5~8.5。依照操作流程对经修复后的标本实施切片处理。充分脱蜡,均匀增加足量试剂,确保试剂面积集超过切面组织界限0.10~0.35 cm,以避免边缘效应的发生。科学掌控标本于浸液内的温度与烘烤切片时温度。

质控组:实施优质的免疫组化质控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材料选择的质量管理:①组织固定。在标本离体后半小时内,低温保存或剖开内固定,固定时间控制在24h以内即可,保持固定均匀,抗原保存良好。②选取合适玻片:若遵循价格﹑适用范围广的原则,选择聚赖氨酸硅胶片。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阳离子免疫组化玻片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③组织切片:切片厚度均匀且薄,以3~4 μm,保证切片无缺损﹑皱纹及折叠,温度控制在65~68℃左右,确保脱蜡干净。切片烘烤禁止反复烘烤,避免抗原扩散。

(2)试剂质控管理:①合理分类。将吉姆萨染色剂﹑DNA﹑RNA等类型的染色剂分类,避免造成使用混乱。②采购﹑配置工作合理管理:合理制定采购方案,并通过正轨渠道购买试剂,确保试剂原材料过关,避免发生染色不佳﹑制片不良等情况发生。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完善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所有项目经费和收支及预算情况,包括科研经费支出情况,均应纳入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在论证阶段,就将预算上传至相关的管理系统进行审批;经费支出时,需选择对应的预算项目进行支付;项目结题时,系统可以自行反映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实施科研经费的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

(3)规范化切片制作流程:室温条件下,对标本实施脱蜡﹑切片处理,将其置入3%双氧水(重庆华东化工有限公司)内浸泡约20 min,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切片实施冲洗3次,每隔5 min实施1次冲洗操作,连续开展15 min。在100 mL烧杯内加入700 mL柠檬酸缓冲液(pH=6.0)(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予加热处理,待溶液沸腾后,添加标记有HBsAg抗体﹑HBcAg抗体﹑Ki-67抗体﹑CK19抗体,加热约15 min,在每个切片上加入1滴一抗,将其放置于冰箱内(40℃)孵育。以PBS(pH=7.4)反复冲洗切片3次,每隔5 min,连续冲洗约15 min。室温条件下,于每个切片上加入1滴二抗,孵育约15 min,再以PBS(pH=7.4)反复冲洗3次,每隔5 min冲洗1次,操作连续15 min。把切片置入显色剂内显色10 min,以苏木精对切片实施衬染及水洗,然后,以脱水透明中型树胶给予切片封固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制片质量﹑诊断结果﹑制片时间与出报告时间。

(1)病理切片质量分级标准:优:镜下观察容易,对比明确,色彩鲜亮,无刀痕,无气泡,无皱褶,无污染,贴附端正,薄厚均匀平坦,编号清晰;良:镜下观察较为容易,对比较为明确,色相较鲜亮,无刀痕,无气泡,少量皱褶,无污染,贴附较端正,薄厚均匀,编号清晰;差:镜下观察困难,对比不明确,色彩不清晰,有刀痕,有气泡,有皱褶,有污染,贴附不端正,薄厚不均匀,编号不清晰。制片优良率=优率+良率。

(2)记录两组对疾病的确诊情况,确诊率=确诊例数/总计数×100%。

(3)统计两组制片时间﹑出报告时间。

(4)统计两组不良制片结果,包括组织脱片﹑染色信号不均﹑背景非特异性染色和染色信号弱,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5)检验人员对两组检验结果的满意度评估,从制片质量﹑准确性﹑不良事件﹑制片过程(是否简便﹑完善)四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按照0~25分标准,评分越高提示检验人员的自我满意度越高,总分0~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制片质量比较

质控组制片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比(<0.05)。见表1。

表1 两组制片质量比较[n(%)]

2.2 两组疾病确诊率比较

与传统组比,质控组疾病确诊率明显较高(<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确诊率比较[n(%)]

2.3 两组制片时间、出报告时间比较

两组制片时间﹑出报告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0.05)。见表3。

表3 两组制片时间、出报告时间比较(± s )

2.4 两组不良制片结果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制片结果发生率比较,质控组明显低于传统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制片结果发生率比较[n(%)]

2.5 检验人员满意度评估评分比较

两组检验人员自我满意度评分相比,质控组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0.05)。见表5。

表5 检验人员满意度评估评分比较(± s ) 单位:分

3 讨 论

免疫组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为实施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即指经对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于组织细胞原位实施标记,借助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与组织化学显色反应,对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及定性分析。在实际病理诊断过程中,若想获取理想诊断效果,需首先确保免疫组化制片质量能有效满足检验需要。但在免疫组化病理组织操作过程中,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整体诊断质量下降。因此,临床在实施病理制片操作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准则,规范化免疫组化流程,以提升免疫组化技术准确性及疾病确诊率。

检测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制片优良率,病理组织检验选取的病变位置﹑体积不适宜(如:组织坏死或变形﹑薄厚不均等)是取材环节常见问题,这将会对最终诊断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次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管理中,需做好组织固定﹑组织切片管理工作,同时选择材料良好的玻片,防止材料选择不当导致检测结果失真。本研究中,质控组制片优良率和传统率比,明显较高(<0.05),提示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控制的运用能优化病理组织标本制片质量。

质控组不良制片结果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检验人员自我满意评分高于传统组(<0.05),由此可见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制片质量,减少不良制片结果,提升检验者的自我满意度。可见本研究制片的选材精准,除材料选择准确外,制片质量提升﹑不良制片结果还与严格把控试剂质量有关。每一种试剂质量对病理检验结果存在着直接影响,如果试剂在使用期间发生挥发问题,可造成其纯度下降,进而影响制片质量及病理检验结果。本次在免疫组化检测期间,对不同试剂分门别类,有效防止检测期间试剂混用情况的发生,管理人员还定期更换新的试剂,防止试剂过期。试剂采购﹑配置过程流程化,进而杜绝不合格试剂的使用,保证制片质量。

质控组疾病确诊率显著高于传统组(<0.05),说明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控制的使用可提高疾病确诊率。分析原因:制片过程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流程逐一实施检测,控制检测室温,染色过程确保核浆分化明显﹑对比清晰,控制染色试剂剂量,防止染色过红﹑过蓝的情况发生。为防止染色剂影响到染色效果,及时更新染色实际,根据不同试剂性质,合理控制染色剂调制时间,有效提升制片准确率,为后期疾病确诊率精准化做出贡献。

质控组制片时间﹑出报告时间和传统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表示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质量控制不会造成制片时间和出报告时间的延长,具有较好实践价值。本研究选取的指标较为丰富,从各个角度分析质量控制用于免疫组化病理技术的效果,有效证实质量控制与病理检验结合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120例肺部标本,是不同类型疾病的标本,这给免疫组化检验的鉴别带来难度,同时更能证明质量控制在检验过程中实施的重要意义。除以上优势,本研究也有缺陷,即选取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不足以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从增加样本量这方面入手,不断深化临床研究,进而将质量控制措施推广到整个检验行业。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制片过程中的运用,可优化制片质量,提高疾病确诊率,提升检验人员的自我满意度,减少制片不良事件的发生,且对制片时间﹑出报告时间无明显影响。因此,在临床检验中,不仅要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还需配合质控措施,才能快速提升检验质量。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抗原切片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知多少
新冠抗原检测入医保,算的是大账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前列腺特异抗原高就是癌吗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