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引导法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索

2022-05-31梁晓英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梁晓英

摘 要: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3-6岁幼儿处于情感的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利用情感引导法,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出: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引导方法因人而异;对孩子给予合理的期望,目标要适宜;尊重事实,温和而坚定,成人做错要学会认错;认真观察引导,找出行动背后的动机和心理等四种情绪引导的策略,促进亲子沟通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引导法;家庭教育;亲子沟通

金伯莉·布雷恩著、夏欣茁译《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指出:情感引导需要投入时间和不懈的努力。布雷恩认为,情绪引导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处理所有错误的万能策略。有时候情感引导也会失效,但是只要能够投入50%的努力,其结果总会是积极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一、情感引导的内涵

情感引导,即父母通过共情的方式,感受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的情绪逐渐冷静下来。情绪引导是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行为、处理强烈情绪感受的有效工具,能教会孩子掌握一种“情绪语言”,学会用“情绪语言”来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感受。当父母用心倾听并试图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体验时,情绪引导就开始了。情绪引导的核心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二、情感引导法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引导方法因人而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年龄差异,要关注幼儿的个体性差异。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存在五类说法,其中以埃里克森为代表提出的是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标准。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第二阶段,自主性对羞怯或疑虑(0~4岁);第三阶段,主动性对内疚(4~7岁);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纵向来说,每个幼儿有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横向来说,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父母职业、性格、文化、培养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在情感引导上,首先要做的是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脾气,引导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异,不能以一概全。对于性格比较外向的,性格偏胆汁型的孩子,父母的语言大声点,孩子也不觉得有问题;但是对于粘液型的孩子,又称为安静型,父母的语言稍微大声点,孩子都会觉得是被指责了。比如有的孩子,摔倒在地上,觉得疼,父母要进行同理心引导,尊重孩子对疼的感觉,及时进行安抚;有的孩子就算摔破皮,也一骨碌爬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疼。这时候,父母则不应该做出过多的怜惜、安慰方面的举动。因为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所需,才是合适的。

(二)对孩子给予合理的期望,目标要适宜

不要期望一个三岁的孩子能陪你看完一场电影或者欣赏完一场音乐会。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目标贴切其年龄和性格特点,是情感引导的前提。如果将孩子置身一个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需要长时间做着,或者安静,再有效的情感引导也是难以起效的。所以带孩子出去吃饭,最好带上一些孩子喜欢玩的小玩具,或者旁边可以有个小乐园的餐厅,孩子可以隔一段时间去玩一下,缓解过度约束带来的吵闹。或者看音乐会,看到孩子坐不住了,要闹脾气了,就离开音乐会。大人要有合理的期望和目标,这样的认识对家长、对孩子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家长恐吓孩子,再哭再闹,下次就不带你出来了;或者有的家长甚至因为孩子哭,觉得拉不下面子,打了孩子。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三)尊重事实,温和而坚定,成人做错要敢于认错

情感引导法的前提是尊重事实。孩子没做过的事,家长硬要用自己的理解来引导孩子,说是孩子做的,孩子错了。在没有尊重事实情况下的引导,任何的引导都是徒劳无功,相反会说得越多错的越多,南辕北辙。所以,首先要尊重事实,成人错了的要先向孩子承认错误:对不起,妈妈没忍住先打了你,或者说妈妈错怪你了,你心里是不是很难受,你愿意抱抱妈妈吗?孩子远比父母想象的爱父母。在給父母孩子分别给对方评分中,孩子的打分普遍比父母给孩子的打分要高。当孩子意识到父母也成人错误了,感受到对方的真诚,也才愿意放下心里的戒备,愿意和父母沟通,交谈。父母诚恳认错,不代表父母无理由的认错或让步。错就是错,对就是对,父母要坚持原则,做到温和而坚定。孩子错了,就算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甚至摔东西,把自己关起来威胁父母,父母也不能去妥协,否则孩子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觉得每次犯错,只要自己威胁父母,父母就会妥协,原谅自己了。可以这么说:“孩子,你抢了妹妹的玩具,抢东西是不对的。你现在比较生气,妈妈等你情绪稳定下来,我们再来聊聊。”教育孩子,做到温和而坚定,不是一次两次坚持就能运用好的,要坚持去做,有意识去做,才会成为定型思维,习得与孩子沟通比较舒服的方法。

(四)认真观察引导,找出行动背后的动机和心理

情感引导就是要通过观察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孩子们表现异常,通常是事出有因的:寻求过渡关注、寻求权利、寻求报复、自暴自弃。对于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合理的解读,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就直接采用了惩罚,如暂停活动、打骂、训斥等,都是消极的驱动手段。一旦采用消极的驱动手段,就意味着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下面看一个案例,两个妈妈的不同处理方式:

第一个妈妈的处理(主观粗暴法):

妈妈:乐乐,你怎么啦,碗碟都要被你敲烂了。

乐乐:哪里呀,我才不会呢。

妈妈:什么不会呀,我看你就是坐不住。坐一会就不行,吵死了。

乐乐:我就是不喜欢坐在这里。

妈妈:我要做饭,我没有时间跟你聊。

乐乐:妈妈我讨厌你。(乐乐于是更加大力地敲打碗碟)

妈妈:你这个小孩,怎么就是不听的呢?对面君君比较乖多了。

乐乐:我就是不喜欢君君,我就是要敲!(乐乐大声喊叫着,更加用力敲碗,碗被敲成了两半)

妈妈:你真是把我给气死了。(啪的一声,妈妈的手打在了乐乐的脸上)

乐乐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也大声喊叫起来:这日子也真是受够了。

第二个妈妈的处理(情感引导法):

妈妈:乐乐,你怎么啦?我看到桌子在摇晃。(描述你看到的)

乐乐:我就是喜欢敲。(生气地说)

妈妈:是不是妈妈煮饭没有理你,你有点生气。(同理心)

乐乐:是的,一直这样等着,真的很不好玩。

妈妈:妈妈要做饭,让你自己等着,确实有点闷。那你需要去玩些别的吗?等我煮好饭,我带你去楼下走走,散散步?(学习帮助孩子精神转移)

乐乐:好的。

妈妈:我还有一会就好了,那你现在要过来看看我怎么炒菜吗?你来帮我拿个碟子好吗?

乐乐:好的。(到后来乐乐一直很有趣地看着妈妈炒菜,拿着碟子在旁边等着盛菜,对于到楼下去玩的事已经不记得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出现不同的结果。孩子敲碗碟,第一个妈妈认为孩子是坐不住,好动。所以导致了引向了不同的沟通之路;第二个妈妈通过观察,找出孩子行动背后的动机和原因,通过同理心,认同孩子的感受,循循善诱,引导幼儿疏解情绪,讲出自己的情绪和所需,家长通过缓解情绪和精神转移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和过渡情绪。

参考文献:

[1]金伯莉·布雷恩著.夏欣茁译.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M]南方出版社,2020:3.

[2]九派教育. 用情绪引导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785289688901921&wfr=spider&for=pc.2021.

[3]360问答. 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EB/OL]. . https://wenda.so.com/q/1535599911211144A966CE03-6294-4C5C-AEEA-9D9B1243428D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家庭教育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