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0 km!我国实现世界最长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2022-05-31

河南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信息科学误码率中继

2022年4月12日,记者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官网获悉,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陸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通信距离达到100 km,是当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

这样的指标可以在无中继条件下实现城市之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同时可以支撑基于安全经典中继的广域量子网络一些应用。这一成果为实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中的建设基于安全中继的城际量子示范网络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在以前系统中,抽样检测和信息传输全部采用相位量子态。新系统采用了相位量子态和时间戳量子态的混合编码,时间戳量子态用于抽样检测,大大降低了噪声影响。而通信依然采用具有自补偿性能的相位量子态。因而新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极低的本征误码率(没有窃听时的误码率),结合具有更强纠错能力的极低码率LDBCH编码,有效提高了安全通信容量、距离和速率。

龙桂鲁表示,新系统在50 MHz激光脉冲频率下将最大可容忍损耗从5.1 dB提升到18.4 dB,在商用低损耗单模光纤中的最远通信距离达到了100 km,突破了之前18 km的最长距离。新系统的通信速率也得到了提高,在30 km的光纤距离,通信速率达到22.4 kbps。新系统在激光脉冲频率上还有大的提升空间,相应的通信距离、速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满足部分场景的应用需求。

研究成果表明,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手段,城市间的点对点量子直接通信可行。另一方面,利用最近清华大学、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南方邮电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及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单位学者共同提出的安全经典中继量子网络技术,可以建设安全中继量子网络,支撑多种应用。

该成果于2022年4月6日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光学学术期刊上在线发表。

(来源:C114通信网)

猜你喜欢

信息科学误码率中继
“鹊桥号”成功发射
Link—16中继时隙自适应调整分配技术研究
退化型高斯中继广播信道的信道容量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
二本高校的信息科学本科生培养现状分析
二本高校信息科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与评价制度研究
失效网络中节点可通信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D—BLAST基带系统的FPGA实现研究
线性调频扩频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非线性效应对OOFDM系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