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革命传统教育 培育历史核心素养

2022-05-30吴价宝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研革命

吴价宝

普及革命传统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一直是高中品德塑造的经典主题。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丰硕。以珠海红色文化资源为参照,对接革命传统教育,提取利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史料加以研究,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革命精神传播均有裨益。另外,基于珠海红色文化资源整体探讨革命传统教育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性文章暂时没有,这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一、由红色文化到核心素养

(一)挖掘珠海红色文化资源

新时代更需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弘扬社会正能量。生态宜居的珠海深藏着种类齐全的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较大的有杨匏安、苏兆征、林伟民,创建珠海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的邝任生、参与万山海战的桂山舰官兵。特别是被称为“珠海红色三杰”的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提炼革命传统文化内涵

革命传统文化由革命志士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主题,呈现出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这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革命传统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灌输,又要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三)融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指南。时代巨变,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基于三维目标的核心素养培养应运而生,彰显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能力和品质。从整体与局部的视域出发,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相互独立、彼此关联、浑然一体。然而,培育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需不断研磨、感悟、总结、反思,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本身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即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仅仅根据革命传统教育的特性,只将其与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对接,本也无可厚非,却有自寻捷径之嫌。除此之外,革命事件及革命人物的出现均有特定的时空背景,革命传统文化中呈现的丰富史料可作为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来源。

二、由单一主体到教学相长

(一)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

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学习主体是学生。不过,教师与学生,谁才是真正的主体?一直以来,争论不休。之所以有争论,是因为立足点不同。之前,教师主体的观点几乎不容置疑。如今,面对新课标及新教材,教学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成为拯救传统课堂的良方。此情此景下,不少历史课堂的主角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取代,教师于无形中成为配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历史课堂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其实,科学的师生关系应是“双主体”的“对话式”互动交往关系。

(二)搭建素养培育载体

引入革命传统教育,培育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理应搭建多元化的素养培育载体。进入新时代,学生素养培育的常规途径是独立探究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以便学生学会分工、查阅资料、交流、总结,形成对素养的初步认知。小组基础上的个人探究需要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进行讨论整合。一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就是上课时分组坐在一起,营造学生活动氛围即可,以凸显课堂的完整性。显然,这是一个误区。小组合作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实质是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基于小组合作,教师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深化学生认知,促进师生思维的整体提升。

小组合作的场所不一定是教室,也可以是室外。比如,可分批组织学生到苏兆征纪念馆、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杨匏安纪念馆、中共小濠冲党史学习基地参观学习,听讲解,写感悟,共同交流。回校后,以课堂为主,适当嵌入珠海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片段展示如下。

【师】同学们,参观完苏兆征纪念馆后,是否还记得召开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生】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发动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师】那么,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哪次工人运动规模最大吗?

【生】学生加以思索,大多能回答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目的是反帝。苏兆征参与领导的省港大罢工,时间最久,规模最大。

【师】同学们在参观时,不知是否留意:省港大罢工后期,苏兆征、邓中夏等领导人及时将“反对一切帝国主义”转变为“单独对英”的中心策略,提出了“特许证制度”,确定了“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来广州”的原则。这符合反帝的要求吗?你们怎么看?

【生】学生沉默了一会,有些学生认为如果只反英,好像反帝不够彻底;有些学生认为帝国主义势力太强大,单独反英,这是从实际出发。

【师】展示省港大罢工时期《字林西报》记者的报道:“广州航运业从未听聞过有这样的繁荣……平均每日有船三十艘在港口。”根据材料展示的内容,说明省港大罢工后期采用的“单独对英”策略取得了显著效果。帝国主义势力强大,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不太现实,易引发帝国主义合力反扑,促使刚刚起步且处于劣势的罢工运动夭折。全面反帝对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省港地区受英国压迫最重,单独反英是两地劳工的普遍诉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哲理。

【设计意图】由实地参观联系教材知识,由表面现象引向本质目的,对接珠海红色文化资源,彰显苏兆征在省港罢工中的地位,提出罢工后期应对策略的转变,引发学生对反帝策略的深思,最后由教师做解读,该做法同时渗透了历史核心素养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研发适合学情课程

该课主标题拟为“赓续革命传统 永葆奋斗精神”,副标题拟为“珠海红色三杰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架构重新调整,分为“因缘际会——国共合作的契机”“多路并进——国共合作的举措”“绝境逢生——国共合作的结局”三部分进行。珠海红色三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举措之一,即协助国民革命。苏兆征号召罢工工人支援北伐,参加运输、卫生等后勤工作,促使北伐迅速出师。整体梳理下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改变了学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单调认知。

采用此种方式,除了前面提及的优势,还利于推进校本研究,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最终受益者是师生。接下来,类似的课例依然会继续推进,利用科组教师团队的力量,继续研发适合学情的课程,如“杨匏安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国共十年对峙初期的苏兆征”“抗战时期的邝任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万山群岛海战”等,以此推进革命传统教育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三、由重视评价到重视反思

(一)逐步改进评价维度

评价维度,即从不同视角观测教学过程及教研成果。以往的评价维度过于重视应试及其结果,显得单一,仍需重新审视。科学的维度应该注重整体与师生的参与。总体来看,将课堂学习评价与实践活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有机结合。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历史核心素养的评价维度,应看教师的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合情,课堂学习是否有效,实践活动是否有价值,学生是否主动融入,过程是否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参评主体是否多元,评价数据是否客观,结果是否真实、有效。参照不同维度,将看似凌乱的各个要素、环节进行辩证整合,才足以对教研活动的效果进行合理评判。

(二)整体设计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体系主体基本是同行,教研优劣的主导权几乎完全被同行或专家操控,这种明显的缺陷极大地影响了教研的客观性、公正性。由此看来,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可草率拼凑、主观臆断、任性实施。它应该尊重学情、放眼长远,尽力做到学生分层、水平分层、注重过程、较长时段、维度多元,注重其完整性、逻辑性、流畅性、可控性。总之,高中历史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阶段整合反思成果

毫无疑问,反思是教研完整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反思,教师的教研难有长足进步。大多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几乎以为上完课就等于完成教学任务,准备新课是紧随其后的事情。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并未发现不妥之处。一些教师仅将反思作为教研结构完整性的最后一步,凑数及应付性質明显。反思的针对性、深度、改进程度均需认真考虑,反思的阶段性成果应融入下一轮研究,滚动前行,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及稳定性。与教师一样,学生也需自我评价与反思,这不仅是构建双向、活泼、着眼于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高中校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看似简单,实非易事。执行途中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综合来看,开展研究的缘由、形式、效果均是需直接面对且不可绕过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确保解决过程不偏离主旨,需要教研者时刻将注意力聚焦在教育的根本任务上,即立德树人。唯有这样,遇到的问题才会有更加合理的解决路径。另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学习评价要保持一致性,以促进课堂或教研“教—学—评”的改进。参照珠海红色文化资源,淬炼革命传统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呈现于高中历史课堂中,可起到多重效果。比如,学生知道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坚定了爱国、爱家的信念,掌握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历史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身心受到感染,教研方式有所改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更加明晰。总之,这种模式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一种改进,也是培育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一种探索,更是对高中师生心灵的一次洗礼。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研革命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粉红革命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