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何成绩越好越不自信?

2022-05-30晓林

现代家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姜高能量气场

晓林

“我考试成绩好,真的是蒙的,说不定下次就被打回原形了,到那时,大家不笑话我,我就知足了”

在同学们眼里,小姜是个过度谦虚的女孩,甚至有人怀疑她的谦虚不怀好意。

小姜今年上高一,是班里的尖子生,重要考试没有出过全班前5名。她数学成绩突出,经常得满分,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数学竞赛。

当同学向小姜请教学习方法时,她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不懂什么学习方法,考试成绩好只是侥幸,瞎蒙的。如此谦虚的学霸自然赢得同学们的好感,但时间久了,同学们感觉不大对劲儿,怀疑小姜自私,不肯分享学习经验,以便保持领先优势。甚至有同学不满:“每次她都说自己的好成绩是蒙的,该不是讽刺我们这样的差生不会学习只会蒙吧?”

对此,小姜委屈得哭了:“我哪里讽刺同学了?我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啊!老师让预习我就预习,让做作业我就做作业,让复习我就复习,有什么经验好介绍的?我考试成绩好,真的是蒙的,说不定下次就被打回原形了,到那时,大家不笑话我,我就知足了。”

小姜的妈妈杨女士作证:“小姜真的不是那种小气的人,她很想帮助同学,只是不知道怎么帮。”

杨女士透露,每次考试前,哪怕是一次例行的月考,小姜都十分紧张,没完没了地刷题,尤其是错题本上的题,她每道题都要反复琢磨,再找来同类型的题来练习。

这些行为当然是刻苦学习的表现,但杨女士却开心不起来:“我能感觉到她的焦虑。有时,很简单的题她也反复练习,显得很不自信。我劝她放松些,她不回答,只是嘟囔‘这次要完蛋了‘老师说这次月考出题会难一些,我一定会考砸的。怕打扰她复习,我不好再说什么。”

考试结束,同学们都去游乐场、电影院放松,小姜却待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反复问杨女士,如果我考砸了,您会不会生气?您对我成绩排名的最低要求是全班第几名?

“孩子这是在给我打预防针,搞得我也紧张兮兮的。”杨女士笑道,“第二天成绩公布,她没有考砸,还是班里的佼佼者。我问她,为什么总是这样吓自己?她说,这次虚惊一场,没准儿下次就真的考砸了。”

怀疑小姜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又担心给小姜负面心理暗示,杨女士私下找到我咨询。

我问:“小姜不断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成功经验难道没有增强她的自信心吗?”

杨女士重重地点头:“这正是让我纠结的地方。有的同学考好一次就信心倍增,有的还骄傲自满,虽然这样不好,却是正常现象,孩子嘛,哪个不是顺毛驴?我家小姜倒好,不仅不拿好成绩当炫耀的资本,而且好成绩让她更不自信。有一次,她居然问我,自己总是这样投机取巧地获得好成绩,会不会遭报应,比如高考惨败。”

我问:“小姜认为自己是怎样投机取巧的?”

杨女士摆摆手:“没有的事,都是小丫头胡思乱想。比如,这次月考她成绩好,说是复习时碰巧做过试卷上的题;上次考得好,说是试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复习时都在攻克难题,忽略了简单题;再上一次,她居然说成绩好要归功于教室新换的空调制冷效果好,让她超水平发挥。总之,她总是刻意地否定自己。”

杨女士说到了点子上,小姜的问题,正是因为心理上存在顽固的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有一个通俗的别名:冒充者综合征。

对于冒充者综合征患者来说,成功不能帮助他建立自信,反而增强他欺骗别人的感觉

冒充者综合征,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78年發现并命名的,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个体按照客观评价标准已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本人却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自己是个冒名顶替者,正在欺骗他人,并且十分担心自己的欺骗行为败露。

心理学家保琳·萝丝·克兰斯指出,对于冒充者综合征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无法打破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恶性循环。当他接到一项新的任务(如考试)时,他会受到担心、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扰。为了消除焦虑,他对待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是拖延就是过度准备。而当任务真正到来的时候,他通常能取得成功,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这样的结果会给冒充者综合征患者带来短暂的喜悦和放松。然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焦虑,再次表现出拖延行为或过度准备行为,接着又是获得短暂的放松,自我怀疑。因此,对于冒充者综合征患者来说,成功不能帮助他建立自信,反而增强他欺骗别人的感觉。

“没错,小姜就是这样!”杨女士说,“她固执地认为自己配不上所取得的成绩,害怕有一天从高处跌落,被打回原形。可是,这种心态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告诉她,冒充者综合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寄予厚望,被过度夸赞,孩子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另一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得不到肯定,甚至在取得成绩时被告知那只是侥幸。这两种极端环境都会在孩子的内心埋下“自我否定”的种子,并在以后的竞争中重复性地触发自我怀疑的开关。

杨女士告诉我,小姜10岁那年,爸爸因公去世,母女俩相依为命。因为缺乏安全感,杨女士经常教育小姜与人相处要低调,不要惹麻烦。

“小姜和爸爸的关系非常好,我觉得她至今没有走出丧父的阴影。”杨女士哽咽着如实相告,“她爸爸是一名刑警,生前办过不少大案。在抓捕嫌犯时身中4枪,不幸牺牲。临终,他担心坏人报复,让我带小姜搬来上海生活。他千叮咛万嘱咐:行事要低调,注意安全。小姜一定是把爸爸的嘱咐记在了心里……”

“原来小姜是英雄的遗孤!”我安慰她,“放心吧,我会矫正好小姜的偏激心态的,不收费。凭她的聪明和刻苦,一定前途远大。”

高能量的姿势,能促进睾酮素分泌,让人变得更有自信,更有力量。低能量的姿势则会促进皮质醇分泌,让人变得更有压力,更胆怯

矫治冒充者综合征的方法,包括认知疗法、情感宣泄和气场训练。

所谓认知疗法,就是建议小姜增加与同学、老师的沟通,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以此打破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在竞争中的优势,学会享受自己取得的成绩,不去过高地评估竞争对手。

所谓情感宣泄,就是引导小姜向妈妈和我倾诉自己的烦恼,缓解心理压力,获得认可和支持。

小姜十分聪明,治疗很顺利,使得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她进行气场训练。

冒充者综合征,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气场弱的表现。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场,而气场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气场弱的人,不仅自己谨小慎微,遇事退缩,还会向周围的人传递负面信息,导致人际关系不佳。

气场弱的原因有很多,环境、语言、思维和身体都会对气场构成影响。其中,身体因素往往被忽略,而这正是我矫治小姜自我否定倾向的突破口。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两种激素决定了人的气场强弱:一个是睾酮素,一个是皮质醇。

睾酮素被称为优势激素。当睾酮素分泌增加的时候,人会感觉自己英姿飒爽,好像可以掌控一切。皮质醇被称为应激激素。当皮质醇分泌增加的时候,人会感觉压力很大,心情焦虑,有时候也会非常警觉,不断观察周围环境。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家艾米·卡迪通过研究发现,高能量的姿势,能促进睾酮素分泌,让人变得更有自信,更有力量。低能量的姿势则会促进皮质醇分泌,让人变得更有压力,更胆怯。所谓低能量的姿势,就是收缩肢体,而高能量的姿势则是舒展肢体。

听了我的介绍,小姜十分兴奋:“真的不需要打针吃药吗?太好了!那就快点开始训练吧。”

我启发她:“你在电视上看过电影节明星走红毯吧?明星们出场的时候,大多昂首挺胸,手臂自然伸展。在体育比赛中,无论足球比赛还是田径比赛,获胜者的庆祝动作几乎都是昂首挺胸,双臂上扬,给人自信、强大的感觉。这就是高能量的姿势。”

小姜涨红着脸,自我检讨:“以前我妈总说我驼背,走起路来步子小,说话声音小,连笑声都很克制。这些是低能量的姿势吧?”

“没错。”我说,“低能量的姿势是失败者的姿势。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进化的结果:失败者要服输,不能表现出攻击性,同时还要随时准备逃跑,所以要收紧身體,保持低调和警觉。如果习惯了低能量的姿势,说白了,就是自认失败者。”

我对小姜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做起床操。

我要求小姜每天早上起床时要做全身伸展运动:伸展手臂、正侧压腿、半旋转扭腰等。动作可以从广播体操中挑选,如果能做全套广播体操则更好。练习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如果每天都能以高能量的姿势开始,有助于增强自信和幸福感。

第二,全天保持高能量的姿势。

我多次提醒小姜,在学校,无论是坐还是站、走,在不打扰别人和礼貌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展开自己的肢体,比如回答老师提问要不卑不亢、从容礼貌,要领是抬头挺胸,下巴微微扬起,与地面平行。

我告诫小姜,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因为低头过久就会蜷缩身体,是典型的低能量姿势。

第三,面对挑战时用高能量的姿势减压。

面对挑战,比如上台演讲、考试、体育比赛之前,可以去一趟卫生间,做双手叉腰、伸展手臂、扩胸等动作,仿佛给身体打造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这样做是在暗示自己很强大,可以放松心态,以勇敢的姿态迎接挑战。

要领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颇费周折。我和杨女士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监督小姜基本改掉了她以前畏畏缩缩的肢体习惯。现在,同学们都说她的气场与两个月前不可同日而语,仿佛突然间有了“女神范儿”。更重要的是,小姜的考前焦虑也大大缓解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姜高能量气场
托卡马克中磁流体不稳定性与高能量离子相互作用
气场
“大胃王”小姜
高能量早餐有益心脏健康
“大胃王”小姜
黄金时代
没领证的夕阳婚分手后财产如何处理
含变号位势的ρ-Kirchhoff型方程组无穷多个高能量解的存在性
这个圈有一种矛盾的气场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铝酸锂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