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共建森林消防站 探索打造防火灭火前沿哨

2022-05-30宋红杰苏延斌

消防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消防站消防森林

宋红杰 苏延斌

为有效解决偏远林区救援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下好森林防火“先手棋”,2021年9月,西藏森林消防总队与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应急管理站签署《森林消防站共建协议》,标志着西藏全区第一个森林消防站正式挂牌成立。建立森林消防站旨在充分发挥政府、队伍、社会、群众各方力量作用,持续深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帮建、灾害共管”等联防联控机制,积极构建“大预防、大监管、大宣传、大保障”森林防灭火工作体系。目前,西藏森林消防在中印、中尼等边境线已相继设立9个驻防点,在热振、定日、墨脱等重点林区建立9个森林消防站,为全力保护森林资源、守护生态安全,迈出主动防灾的实质性步伐。

把握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力量运行由“固守一地”到“多点布防、前置备勤”的转变

习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为此,西藏森林消防总队党委注重调整视角思路,把不发生森林火灾作为最大政绩,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带头走出去,加强对口协调报告,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建立“议消防”专题会议制度,按照“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全年防震”的思路,优化区域兵力布局,应山南市政府商请,连续4年选派那曲大队消防救援人员赴乃东区、加查县和洛扎县靠前驻防,把队伍防火阵地前移,有效解决地广人稀、环境生疏、机动路途远,一旦发生火情“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尴尬局面。着眼“防”的效益最大化,该总队成立专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站方案和实施计划,带队深入边境林区、重点火险区就选址、布防事宜,与驻地党委政府和应急、林草等部门对接协调,反复磋商,积极争取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投入100万元,依托玉麦乡应急管理站建起第一个森林消防站,在短时间内保证有站点、有人员、有器材、有制度、有检查、有演练、有值守,形成了“以点带面、试点引领、总结推广”的良好格局。

建管并重、规范运行,推动履行职能由“等着打火”到“主动出击、积极防范”的转变

森林消防站以救早、灭小为目标,由森林消防队伍和驻地应急部门共同建设、协同配合,既要推进“量的突破”,更要保证“质的提升”。参照城市消防站的成熟做法,探索制定森林消防站建设标准,统一配备一定数量的水泵、管带、风力灭火机、防火服等装备物资,健全管理档案台账,借助附近水源修建简易蓄水池,开设隔离带,满足救早、灭小的需要;在业务上提供具体指导,帮助整合林草管护站、乡村护林员、生态志愿者等力量资源,合理进行编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遇有火情能够迅速响应出动。联合市县应急、林草等部门,专题研究森林消防站日常管理、维护与使用等具体问题,确立联络人制度,定期开展会商研判,建立便捷高效的通联方式;明确在防火紧要期,森林消防站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有计划分批次组织站内骨干开展灭火技能培训和常识宣讲,提升基本的灭火和自救技能;采取“固定驻防+機动巡护”相结合的方式,重要时节、敏感时段,驻防分队前出力量进驻森林消防站,共同开展应急响应、调度指挥、联合作战等演练,提高群防群治能力;定期对站内的灭火装备、防护器材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在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建站以来,先后培训护林员1800余人,开展防火督查140次,排查整改火灾隐患340余处,组织防灭火演练17次,积极推动各级林草主管部门、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提高了偏远和重点林区自防自救的防范应对能力。

发挥作用、扩大影响,推动救援理念由“单打独斗”到“借势借力、融合发展”的转变

森林消防站最大的优势和功能就是能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到场,且站内队员多为当地百姓,熟悉林情、社情和周边环境,具有诸多地理优势。通过加强联训联演,帮助队员会操作、会扑救、会组织、会联动,磨合救灾思维、提高救援技能,实现装备共用、技能互学、战术互鉴、力量互补,统筹“一线有处置、二线有预备、三线有增援”的力量布局,最大程度发挥消防站“前出快、处置快”的建设目的,筑起家门口的森林“防火墙”。将森林消防站融入防火专项行动,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协调景区、社区乡村以流动宣传与进村入户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展乘车巡护、设卡检查、张贴宣传标语、播放公益短片、发送科普用品以及“面对面”藏汉双语宣传教育活动,让生态安全进入千家万户,营造出“人人关注森林防火、处处参与森林防火”的社会联防浓厚氛围。提请驻地政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在政策、经费等方面强化保障和激励措施,调动消防站队员积极性,提高社会认同感和工作荣誉感,引导更多群众树立“生态自觉”,杜绝林缘野外用火、春耕烧荒等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和共同追求。防火紧要期,驻防分队下沉工作力量,助力森林消防站清理林下可燃物,严控火种进山,严把源头关口,切实做到路口有人守、山头有人看、林区有人护,有效防范山火进城、家火进山,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发生。如今,森林消防站越来越多地被驻地群众及游客认可与支持,取得良好的窗口效应和社会反响。

突出常态、注重长效,推动队伍建设由“铆在营区”向“动中抓建、动中备战”的转变

离开营区、动态分散条件下遂行多样化任务逐渐成为常态。前置分队、站点认真贯彻《动中抓建工作规定》,探索走开动静结合、平战一体的抓建路子,实现动中打基础、散中强基层的工作成效。指导各级打破“教育只能在课堂、上课只有教员讲”的思维定式,灵活运用“三个统住”“五化”教育模式,推行大课大集中、小课分散教,借助驻地红色资源,有效利用乘车这种“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抓好各项教育,立足现有条件和设施,加强营区政治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一线业余文化生活。深入重点区域开展走访勘察,熟悉植被、林相等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本着“急用先训、管用多训、基础常训”原则,抓好基础体能、专业技能和指挥技能训练,常态落实每天五个一百、每周10公里负重登山,挑战极限,锻造抗缺氧耐严寒的素养;突出人装结合、新老磨合训练,有针对性地组织班组灭火救援实操演练,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激流险滩中锤炼过硬本领;注重用好考核“指挥棒”,70%以上的奖励指标用于训练和任务,先后给41名训练尖子立功受奖,激发练兵热情。选派素质全面过硬的干部全程负责、跟班作业,成立临时党团组织,强化制度落实和功能作用,确保健全组织不断线;切实以“一日生活制度”为着力点,管好人、车、酒等环节,加强双休日和“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利用日讲评、周小结、月工作部署,打造整齐划一、严整有序的良好风貌;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建单位建立联保共享机制,下大力解决住宿、饮水、用电、取暖、洗澡、就医等基本生活需求,为遂行任务提供精细保障。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将持续做实做大森林消防站这篇“大文章”,跟进完善运行维护工作,结合实际抓好练兵备战和巡护执勤,提高森林消防站在防火格局中的神经末梢作用,打造防火灭火、为民服务、综合救援的示范样板和前沿堡垒,在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强边兴边战略中发挥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消防站消防森林
《消防界》征稿启事
基于大数据+GIS的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十堰2082个微型消防站助力火灾防控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基于GIS的鄢陵县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