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术思维: 生物课堂“做中学”的进阶教学

2022-05-30朱魏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做中学

朱魏

[摘要] 技术思维是在STS教育中衍化出的生物学科素养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技术思维,使学生在面对生物学相关问题时,能应用技术与工程思维方法展开讨论、实施、审视与验证,从而将科学概念、探究与实践技能、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融会贯通,进而发展为永久的、综合的科学素养。基于情境性、活动性、进阶性开展“做中学”课堂活动,有效渗透生物学科技术思维。

[关键词] 技术思维;做中学;进阶教学

一、技术思维的价值意蕴

科学与工程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立并实施研究方案、运用证据进行辩论与评估并交流信息,促进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问题时联系学科相关知识,从探索与设计中获得学习体验。其中,技术思维属于关键能力范畴。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排的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中也要求,学生能够面对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中与生物技术与工程有关的话题,基于证据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论证,举例说明生物技术的原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例如,对日常生活中发酵食品的生产原理、安全性等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对生物技术的原理、目的、步骤开展分析、讨论和评价。因此,技术思维在高中生物学科素养中处于重要地位。

STS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引导学生把对自然界的理解、改造世界的手段和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实际,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因而技术思维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基于技术思维的进阶教学案例

技术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尤为突出。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为例,探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阶思考,培育技术思维的策略。

(一)情境性:从技术到工程

依据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关键问题,将关键问题转化为进阶型的任务群,并通过活动单、流程图或概念图等方式呈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更能够明确生物学概念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理解其意义。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课中,以中国传统的黄酒酿造技术、家庭果酒酿造技术到现代产业化啤酒酿造工程的真实情境贯穿课堂,设置关键问题: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进而采用“任务—情境—反馈”式的课堂活动方式,通过感知传统发酵工艺,概括发酵概念、设计实验方案,总结实验原理、改进实验装置,果酒进阶果醋等一系列的课堂互动,以动静结合的方式体验科学技术历程。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模拟改进装置的过程,让学生从技术操作上升到工程思想,符合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最终升华到科学、技术与工程有机融合的教育。

(二)活动性:从实践到创新

“做中學”的教学模式响应了新课改要求,在做中直观感知、在做中深度学习、在做中建构概念、在做中创新设计,这些都是学科素养中技术思维能力的体现。“做”的辅助工具是活动任务,活动任务中设置的启发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维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理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让技术思维体现在科学术语汇报中,更是将技术思维渗透到生物学课堂的各个方面。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课中,设置了下列活动,从实践到创新层层进阶,从经验、原理到创新,让技术思维渗透在课堂活动过程中。

活动1是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小组依据生活经验,通过下表所示的实验流程单(如表1所示)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启发性问题串联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相互配合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和互动深入体验设计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理解果酒发酵的原理,进而引入到对酵母菌发酵原理的理解。

活动2是动手操作、果酒装瓶。小组合作利用实验材料完成果酒的装瓶,通过亲身实践以理解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

活动3是改进装置、进阶果醋。通过呈现一份精心设计的先行组织者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深刻体会果酒发酵与果醋发酵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利用课堂上模拟果酒装置及果醋装置的构建,不仅学会根据实验原理搭建装置,还能够在构建装置的过程中培育技术思维。

整个课堂活动流程板块清晰、目的明确,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核心概念,培育技术思维。

(三)进阶性:从知识到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建构新的经验,探究式学习是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中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生物学情境,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师生共同讨论和质疑,实现新旧知识的冲突,从而能够系统化地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形成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从知识到思维的跃进。

三、问题与展望

在做中学的课堂中,技术思维经常被等同于实验流程或技术方法,这样就偏离了技术思想,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渗透技术思维时要注意规避一些误区。

一是技术思维模式化。在教材中会呈现许多典型的实验方案,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停留于识记实验方案的过程与原理,却缺少合作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方案理解其中的原理,就会出现技术思维模式化的问题。基于技术思维的生物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设计出独特、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搜集生物学资料、构建初始实验流程单、填写汇报单等课前准备活动,以形式上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开展头脑风暴,形成更有创意的实验方案。

二是技术思维偏离化。做中学模式突破教与学的割裂,让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使生物课堂生动活泼。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活动的多样化容易产生课堂取向的偏差,这就容易使课堂偏向模型建构或者实验设计,造成技术思维培育缺失。

新课改、新高考已然来临,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应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做中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技术思维,在教学中设置多种形式的活动,一改枯燥的课堂氛围,打造优质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做中学
商务英语函电“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之建构研究
技校“项目教学法”的讨论
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做中学”和“做中教”中的“学”“思”研究
小学数学 “做中学” 情境整合教学探讨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巧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