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2022-05-30宋春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宋春燕

摘 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还需要有真情实感的融入以及严密的思想和逻辑,所以写作教学是初中教师重点研讨的课题。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将生活作为教育的载体,旨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挖掘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方式,通过教育实践实现生活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6-0113-03

Teaching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Life Education

SONG Chunyan (Fucheng Junior High School, Kang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riting is an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t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t not only requires students to accumulate rich materials, but also needs to have the integration of true feelings and rigorous thinking and logic. Therefore, writing teaching is a key topic for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o discuss. Mr. Tao Xingzhi's "life education" concept takes life as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 aiming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life.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thought in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and realize the essence of life education through educational practice.

【Keywords】 Life education concept;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笔乃心灵之舌”,万千思绪都通过笔尖予以传递,真情实感都可以借助写作加以抒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严谨态度的重要途径。而知识源于生活,灵感同样也萌发于生活,将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是激活学生语言灵感的关键,因此,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在生活中探寻写作灵感,培养写作能力。

1.“生活教育”理念概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其核心理念就是要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在生活中开展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独立存在,不结合实际生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诚然,生活是孕育一切的基础,无论是思想还是情感,无论是能力还是品质,都是在生活的哺育下逐渐形成的,而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生活中教育,在生活中成长,才是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变化万千,而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即使是凸显传统文化精髓的语文学科,也必然需要秉持时代的理念,在教学中寻觅最契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法。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洗涤,其中的经典文化都是借助生活载体来传承的,生活中有丰富万千的思想和理念,是培养学生最独特的资源宝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才能够让他们理解文化理念,才能够促使他们获取真实的情感,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生活教育理念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

2.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生活是人类生存的记忆,也是人类开创未来的依托,而人才教育不仅要吸纳先贤的思想,更要培养出开拓未来的能力,因此,教育结合生活是必然。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行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时期,而语文写作是学生价值观念和文学素养养成的主要途径,教师必须结合生活教育理念,在写作教学中充分立足生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路,构筑丰厚的写作能力。

(1)着眼于生活,构建素材支撑

写作是学生对内在思维的梳理,也是他们对内心素材的整合,而一篇好的作品必然需要丰富的素材作为支撑,才能够让学生言之有物,才能够充实写作内容,所以,写作素材是良好写作的必要前提。而生活缤纷绚丽,是天然的素材宝库,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生活,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着眼于生活,关注日常容易被忽略的元素,从细微之处入手,仔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日积月累,就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缤纷色彩,从而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为例,生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学生而言,无非就是上学、上课、放学等,所以很多学生在看到这个写作主题时都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而生活虽然平常,却是最幸福的事,能够开心快乐地生活是不易的,只有当学生意识到生活的珍贵,才能够理解“热爱”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开展生活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眼中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立体,更加饱满而富有热情。比如教师可以以“今天的新发现”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上下学路上,或者课间课后去认真观察,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并未发现什么,但在多次的观察和关注下,有的学生发现,上学时风吹叶落,地上一大片落叶,而行人都裹紧了衣服,这是冬天到来的景象;而有的学生发现拐弯口的早餐摊不见了,仔细一瞧,才发现路边在修整,早餐摊变换了地方,这时学生就能够理解早餐摊出摊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而有的学生发现早晨天上月亮和太陽同时出现,这也体现了自然的神奇,给生活增添了独特的韵味……通过这种有主题性质的生活观察,学生就不会盲目参与,而是真正用心去发现。

(2)放眼于生活,探索情境乐趣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其中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只有深深体会过生活的人,才能够在写作时展示出真实的韵味。西汉司马迁在饱尝艰辛下创作出历史巨著《史记》,清代吴敬梓经历坎坷才看透现实,写出了著名的《儒林外史》,明朝李时珍跋山涉水、亲身尝试,写下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每一部著作都渗透着作者的深刻体验和情感,是对生活的感慨,也是对生活的总结。而情境就是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的最好途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放眼生活中的情境,在情境中真切体验生活,探索情境中的乐趣,由此激活自己的写作灵感。

以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教学为例,人物的描写是写作主题中较难的部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如何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来反映出人物的特点是较为困难的,他们对于人物观察度不足,同时也没有机会遇见或与各色的人相处,所以在描写时很多学生表达过于生硬,无法透彻地体现人物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人物演绎的情境,让学生在演绎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细节,从而理解如何表现人物。比如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为主题,让学生先阅读,而后创设演绎情境,去表现老先生的平素行为表现,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逐步抓住文字描写的韵味,再通过行为的模仿表现,就更加能够将人物形象地刻画出来。而后,教师再以“生活中的他/她”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要求学生将人物的形象通过生活中的行为和动作表现出来,而后再选取部分学生的作文,开展情境模仿,让观看的学生结合演绎的形象说出人物的特点,这种形式将文字与人物动作、表情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加立体生动的体验,如此,学生就能够借助生活情境理解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步感受到情境体验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尝试生活写作。

(3)思考于生活,探究语言奥义

语文课堂是饱含知识涵养的课堂,很多的知识粗略地理解一下是一层意思,深入理解后又能够悟出更深层的意思,而任何思想的形成都不是空泛的,它必须依赖于真实的生活元素,透过生活开展思考才,能够让所思所想真正有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开展思考,在探究活动中发掘语言文字的奥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激活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写作文本的水平和层次。

以七年级下册《抓住细节》写作教学为例,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表现手法,它往往通过几个字或者几句话,就能够将人物、景物或者事物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哼经”直观地体现了阿长心目中对山海经的认知,以及对“我”的惦念,又或者《台阶》中父亲洗完脚后的“一盆泥沙”也充分体现了父亲的勤劳。细致的文字犹如点睛之笔,往往能够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语言探究活动,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带领他们去深刻理解语言的含义,使他们掌握灵活的语言运用技巧,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比如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组织学生选择一张生活中的照片作为素材,而后结合照片开展故事探究,比如有的学生带来了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是学生的祖父辈的生活照,上面是一位老人坐在布满沟壑的木桌旁,凳子的脚都磨圆了,在榫头上还嵌着一块布。结合这张照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细节,探究其中的故事,比如桌子和凳子的状况显示出什么境况?从照片的颜色能否看出它的历史?观察其中的人物,无论是粗糙的皮肤还是粗大的关节,能够想到他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品质?通过生活探究,学生会发现这张照片到处都透露着质朴、勤劳的品质,简单且用了很久的桌椅,粗大的手指关节都是勤劳质朴的象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从中探索出生活的意义,同时经过思考和理解,还能够想象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并从细节处体现自己的认知和思想,从而不断提升把握细节的写作能力。

(4)实践于生活,体验真情实感

情感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少了情感,就会让作文显得干瘪,没了情感作文就无法打动人,无论是何种情形,都会使创作出来的文章晦涩浅显,无法引起共鸣,从而降低写作的质量。要想让学生写出的作文具有真实的情感,让写作内容更加饱满感人,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去真切地感知、感受、感动,让生活激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从而不断凝练出生动的情感元素,为写作文本增添情感动力。

以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写作教学为例,现实生活中景物往往是以静态为主,而描写景物时如何将景物写得生动而富有韵味呢?这就需要融入一定的真情实感,才能够让景物跃然纸上,变成形色各异、千姿百态的灵动形象。但初中学生写作时往往缺乏真情实感,使所写景物过于单调,缺乏韵味,无法使人体会到其中的美,而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真实的实践体验,所以教师可以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然之美,感受景物的独特,从而熏陶出真实的情感元素。比如在以“雨”为题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去观察不同时间的雨,比如春雨淅淅沥沥,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觉,雨后的大地像是睡醒了一般;夏雨来得猛烈,但却带走一丝闷热,清凉而又舒适;秋雨绵绵,几日不断,带来寒凉之气,却也让大地呈现丰收的美景;冬雨稀少,却伴随刺骨寒风,好像带着大地走进冰窖……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仅能够看到雨景,听到雨声,还能够体验到雨后的生活变化,从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通过实践,学生专注于景物本身,用心去体会,就能够逐渐获得真情实感。

(5)点评于生活,创新写作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逐步凸显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接受过多的束缚,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同时也拒绝批评式的意见,他们更加愿意接受鼓励性的话语,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必然应当调整评价模式。而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倾向写作手法或者写作内容问题的指出,而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变化,这就使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评价,如果调整评价模式,从生活的角度给予学生点评,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在点评时应当立足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情景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多样的生活意义,从而启发他们的创新写作思維。

仍然以《学习描写景物》教学为例,在学生写作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写作成品,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过程的有效引导远比单纯的成果评价来得更有价值。比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为例,从学生景物观察的方法、写作的角度来点评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写雪景只从整体角度去写,并未描写细节,此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举例来点评。例如“我们看到下雪除了抬头欣赏雪景外,还会做什么?还能看到什么?如果能够写得详细一点,就会更生动。”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仿佛自己真的置身雪景之中,去想象如何描写,继而就会换个角度或者细节,去进行完善和补充。

3.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时,应当立足于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探索语言的奥秘,激活真实的情感,启发灵活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将思想生动流于笔尖,跃然纸上,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开展丰富的文字创作。

参考文献

[1]李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教育观察,2018(16).

[2]周春兰.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9).

[3]王涛.生活化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文化,2020(01).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念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