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FT的发展现状研究及建议

2022-05-30付玲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16期
关键词:区块数字

摘要:文章通过在对新技术NFT (非同质化代币)的概念、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形式进行研 究,分析了NFT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网络攻击、网络金融欺诈风险,极易引发侵犯现实世界知识产权的 问题;NFT热炒使其交易价格偏离真实价值,市场泡沫巨大。其中,交易筹集的资金更可能被用于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活动。此外,NFT的去中心化、全球化特点使其更容易突破常规监管范围,为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渗透提供了可能,这些风险对我国的技术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为此,针对NFT下一步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NFT;发展现状;风险;建议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status of NFT

FU Ling

(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Emergency Technology Handling Coordination Center Guizhou Branch?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form of the new technology NFT (non-f ungible token), we discover the risks of cyber attacks and online financial fraud that, are prone to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FT , it is also very easy to cause infrin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real world. The hype of NFT makes its transaction price deviate from its real value and the market bubble is huge. The funds raised by the transaction are more likely to be used for criminal activities such as illegal fundraising and money laundering.In addition,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NFT makes it. easier to break through the scope of my count.ry,s conventional supervision, providing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penetration of harmful information and false information. These risks pose challenges to my country,s technical supervision capabilities.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nstructive opinion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FT in China in the next step.

Key words: NFT,development status,risks,opinions

NFT的全稱是Non-Fungibletokens(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存在于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是一类具有不可分割性、唯一性的数字资产。根据《柯林斯词典》的解释,NFT指“在区块链中注册的唯一数字证书,用于记录艺术品或收藏品等资产的所有权”。相较之下,广为人知的“比特币”“以太币(ETH)”等虚拟货币都是“同质化代币”,即具有互换性,不存在质的差别,以太币、比特币执行的智能合约标准,并不能在创建和交易过程中体现“所有权”,NFT智能合约标准正是在所有权问题上通过引入“TokenID”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因此被解释为“唯一的数字证书”[1]。NFT能够映射到特定资产,将该特定资产的相关权利内容、历史交易流转信息等记录在其智能合约的标示信息中,实现了虚拟物品的资产化,从而使得数字资产拥有可交易的实体。

NFT正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具有的不可互换性、不可分性和独特性,保证了NFT链接资产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永久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虚拟资产的确权问题。NFT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和不易篡改的属性,其核心特点在于它赋予了数字资产不可替代性与唯一性,使其真正成为“加密”数字资产。同时,NFT也具有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特点。

1NFT的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至于最早的NFT概念,可以追溯至1993年HalFinney的关于加密交易卡的阐述。此后,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落地。直到2017年,NFT正式应用于一款在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上创建的游戏—CryptoKitties(“加密猫”),2017年后,NFT则进入了高速成长与建设期[2]。2018~2019年,NFT生态实现了大规模增长。在这个阶段,有100多个项目相继出现,整个NFT市场更在OpenSea和SuperRare的引领下蓬勃发展。2020年,疫情来临,包括英美在内的各国政府选择使用发放货币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在政府的引领下,传统的投资方案失去了吸引力,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大胆选择NFT风险投资方式,NFT由此迎来了自己的春天[3]。2021年是NFT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NFT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标志性事件是3月美国艺术家Beeple的一件作品以近7000万美元的价格在佳士得拍卖会售出,这也是大型艺术品拍卖行的首次非实物拍卖。之后,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NFT艺术品逐渐流行,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宣布发行自己的NFT产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数字艺术、虚拟资产、游戏、域名、门票等。根据GoinGecko的数据,2021年前,全球NFT的市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2020年末,全球NFT的市值仅为3.17亿美元。而进入2021年,NFT的市值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球NFT的市值达到了127.25亿美元。

进入2022年,Meta等公司也积极加入了NFT潮流,并允许旗下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和Instagram的用户铸造、销售和交易数字资产[4]。

1.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较早的NFT项目出现于2018年2月,是由百度金融(现改名为“度小满金融”)所推出的一款名为“莱茨狗”的区块链游戏[5]。不可否认的是,这款游戏的“模仿”痕迹较重,对标了当时大火的Cryptocitties。最近几年,国内NFT的发展主要以个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为主,这些数字艺术作品有的是由个人艺术家的实体作品复制而来,有的是纯粹的原生数字艺术创作,主要在阿里拍卖和NFT中国两个平台进行出售。除此之外,很多团队也在持续精进,努力创作,所涉及的领域以及映射的数字内容形式也较为多元[6]。

2021年以来,国内NFT以艺术领域为起点,相关应用和开发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相继入场,多位音乐人和画家发布了自己的NFT数字作品。动作更吸引眼球、影响更大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入局。2021年5月,阿里拍卖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同年6月,支付宝推出NFT付款码皮肤;腾讯则在同年8月上线NFT应用软件“幻核”,首期限量发售“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在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下,用户对NFT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参与热情高涨,几乎每件产品一推出即售罄[7]。

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小红书、百度、网易等都进入了NFT世界,而且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生态圈。目前来看,国内NFT领域的发展主要围绕“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展开,旨在为当下内容创作者和社交关注提供新的变现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摆脱当下创作者因知识产权保护困难而激励不足的困境。从项目内容的创作层面来分析,“国产NFT”也呈现出了昂扬向上的进步态势。2022年,虎年春晚和北京冬奥会,多个NFT产品都崭露头角,冰墩墩NFT盲盒、NFT徽章均成为国际奥运会记录奥运史的新方式。

2NFT存在的监管风险

(1)NFT热炒带来的市场高价值易受犯罪分子觊觎,诱发网络攻击窃取行为。中国香港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协调中心(HKCERT)2月表示,涉及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元宇宙(metaverse)的风险是2022年中国香港需要注意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它警告称,随着加密货币的价值不断攀升,无论是在交易点还是在其存储的地方,犯罪分子都可能会窃取敏感的用户信息或访问他们的账户以劫持资金。2021年12月,由中国香港企业家创立并由林俊杰和史蒂夫·青木等名人推广的热门NFT项目猴子王国(MonkeyKingdom)因管理员账户被黑,其社区损失了近130万美元的加密货币。同年4月1日,周杰伦在Instagram上发文称,被电话告知自己此前获赠的BAYC#3738NFT被钓鱼网站偷了。据悉,周杰伦被盗的NFT属于当下圈内最火项目之一—无聊猿游艇俱乐部(BAYC),按当前价格计算,该NFT价值超320万元人民币。根据市场数据跟踪机构Chainalysis的数据,去年因全球NFT和去中心化金融项目的地毯式诈骗损失了约28亿美元。

(2)NFT金融欺诈案件和虚假交易频发加剧网络金融风险。NFT火爆的同时也制造了欺诈和诈骗的沃土,受害者几乎没有追索权。HKCERT表示,去年它处理了7725起信息安全事件,其中48%是网络钓鱼诈骗,比2020年增加了7%。媒体有关NFT热潮铺天盖地的报道,如同加密货币热潮一样,不断吸引那些几乎没有投资经验的消费者,导致他们未核验NFT的真实性。据品诚梅森(PinsentMasons)律师事务所2022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2021年,英国境内与非同质化代币(NFT)相关的欺诈案件呈现出三位数的增长势头,增长幅度高达400%,尽管NFT欺诈案件总体基数仍然较小。目前,典型的NFT诈骗手段包括由诈骗分子向受害者出售虚假的或者不存在的NFT商品,这些艺术作品或者商品的所有权压根不属于诈骗分子。在2021年的一起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入侵了世界著名街頭艺术家班克斯的官网,并插入了一个恶意链接,这导致一名艺术品收藏家购买了一份根本不存在的班克斯NFT藏品,被骗24万英镑(折合约人民币152.7万元)。另一种欺诈行为包括NFT商品的合法持有者通过多次自购NFT商品的方式,创建虚假的购买历史记录,从而人为地助推商品价值。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Chainalysis数据显示,2021年,这种被称为“冲洗交易”的方式让诈骗分子盈利了890万美元。

(3)NFT背后涉及的现实世界的知识产权维权问题将成为下一步监管重点。NFT涉及的侵权问题主要是指一些权利人的作品被他人抄袭铸造成NFT发到平台上,被恶意侵犯了合法的知识产权权益。当前,NFT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侵权行为,2021年年底,荷兰艺术家LoisvanBaarle在全球最大的NFT市场OpenSea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时,她发现有100多件属于她的艺术品正在出售。而在这100多件NFT艺术品中,全都是他人在区块链上被铸造为NFT,之后又在OpenSea上进行交易。NFT背后涉及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将是接下来的维权重点,国内已有一些权利人就此咨询维权诉求。当前,国内NFT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许多系列NFT属于合作类型。换言之,平台作为NFT铸造方(也称为“上链方”),而另一方则作为内容提供方,对于平台来说“原始确权”就非常重要了,若是在版权方面不把好关,很可能自己就会成为侵权一方。

(4)NFT严重偏离真实价值的市场泡沫,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以达到非法集资、洗钱的目的,从而威胁我国金融安全。NFT引发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投机者,有商家或交易平台通过非法行为恶意抬高拍卖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例如,某NFT交易平台商家发行的某题材20款NFT作品后,商家自己的人买入并以超高价拍卖其中1个作品(起拍价的数十倍甚至百倍),借此吸引投机者,从而提高其他商品的价格预期。更有交易平台不仅放任商家肆意抬价行为,还公然将“黄牛”拉入自己阵营,视其为“做市商”。种种奇葩操作,不胜枚举。NFT投资者多为币圈“小白”,不了解NFT,更不懂“防割”套路,很容易被割了“韭菜”。例如,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Dorsey)于2006年发布的第一条推文制成的NFT被再次拍卖,然而最高报价却缩水了一万倍。2021年3月,加密货币企业家SinaEstavi以290万美元买下了这个推文NFT。一年后,他希望能拍卖出4800万美元以上的价格,然而最高报价还不到290美元。NFT火爆导致大量投资者加入,更使得NFT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泡沫,严重偏离真实价值。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也随之滋生。不少机构打着NFT的旗号,变相进行非法虚拟货币和代币融资交易;有的NFT底层商品暗藏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还有个别NFT平台与海外公链结合,将NFT提到数字钱包再到海外平台销售,以达到洗钱目的,长此以往极可能引发资金外逃、外汇管理体系被架空等问题,将影响金融秩序和经济社会稳定,威胁我国金融安全。

(5)NFT突破常规监管,不利于我国相关部门域内外监管与执法。NFT作为一种新型加密货币,其具备的区块链特点就注定了它的监管不同于常规。事实上,NFT交易具有全球性特点,使得NFT的交易者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国内投资者参与海外投资蒙受损失后,相关部门域外监管难度较大。

3建议

(1)建议完善区块链技术类性质代币的监管法律,严厉打击利用NFT洗钱、非法集资等行为。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技术,如NFT,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以及未来的WEB3(去中心化第三代万维网概念),为我国的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完善区块链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填补监管空白,为NFT健康发展“排雷”;通过法律法规明确NFT相关活动本质属性,从定性上将NFT去金融化,并制定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规范NFT发行、交易、保存等流程,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同时,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方法,严厉打击利用NFT洗钱、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行为,以规避可能的金融或法律风险。

(2)建议明确企业和数字交易平台义务和责任,防止NFT价格虚高,完善NFT“确权”保障制度,规范NFT有序发展。建议一方面规范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NFT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正面作用,并确保NFT产品的价值有充分支撑,防止价格虚高背离基本的价值规律。另一方面,明确NFT实物“确权”制度保障,完善数字产品引发的侵权问题的维权渠道和处罚依据。基于NFT存在的风险,应着重提升投资NFT行为中的合法合规意识,加强行业潜在风险的监管与防范。对企业NFT产品实行实名登记制度,督促企业合规合法制作销售NFT产品;明确数字交易平台主体责任和职责,督促其加强NFT交易合规性监督;加强对NFT的准确解释,加强对民众的投资者教育。

(3)建议加强科研投入和研究,在我国将此技术用深用好。NFT兼具数据、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也必然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带来多重霸权威胁。当前,国内多个机构和公司的NFT产品都在如火如荼的交易中,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相关领域的应用可能,开展相关试点应用。为此,针对NFT等区块链技术衍生的新技术的实时跟踪研究更加迫在眉睫,建议对包括NFT在内的区块链新技术在国内各个领域的推广使用提前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态势和新技术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应对,同时加强风险预警,对新技术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及时知晓、预警,并进行有效处置。

参考文献:

[1]严驰.数字时代NFT及元宇宙规制路径探索[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1卷—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文集,2022:79-89.

[2]侯战斌.数藏破圈之路,打造全球专业NFT数藏生态[J].中国拍卖,2022(7):21-23.

[3]刘礼福.关于NFT的六个辨析[J].艺术品鉴,2022(16):22-25.

[4]张澄.潮玩NFT成上市玩企突破重点[J].中外玩具制造,2022(6):32-33.

[5]张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现状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2(5):149-151.

[6]夏莹,黄华,白云兰,等.反洗钱视角下NFT的洗钱风险探究及建议[J].时代金融,2022(5):93-95.

[7]路炜峰,蒋永青.區块链NFT:开启当代艺术的原创性时代[J].民族艺术研究,2022,35(2):96-101.

作者简介:

付玲(1986—),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区块数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风光无限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数字
区块链,概念炒作还是技术创新?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