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用能力培养,创新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2022-05-30钱璐

教育界·A 2022年17期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创新教学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其关系着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知识运用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始终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发展置于第一位,让统计与概率教学变得更为实用,更具目标性,以推动培养学生数用能力的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数用能力;创新教学;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

作者简介:钱璐(1996—),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发展支撑、人才培养基础的教育领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大好发展趋势。数学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素养与能力培养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师应强调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数用能力,让数学知识更好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统计与概率相关的知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意识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运用意识后,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会更强,这对其未来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好处。教师基于培养学生的数用能力,而进行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创新,能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能力发展空间,从而更为有力地推動学生的个人发展。以下为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的几点创新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建议。

一、挖掘教材立意,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

统计与概率部分包含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如展示、对比、总结等,这样的数学知识更具实用性,更适合基础阶段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若认真研究苏教版教材,则不难发现,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编排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内容深度呈“螺旋式”上升[1],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表现方式上来看,苏教版教材根据统计与概率的特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基本和重点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简单的图文,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中暗藏的点点玄机。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好教材的上述优势,深度挖掘教材立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具乐趣,也使得学生对于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的了解意愿更为强烈。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的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统计”这一概念,教师应当进行生动的讲解,力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并勾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其积极尝试将所学内容运用至生活中,为其数学知识运用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在导入时,教师便引起话题:“小朋友们,大家数一数自己的组里有多少名同学好吗?如果要对组里的学生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呢?”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可以按照性别来分类,教师予以肯定后,便可引入相关概念的介绍了。这样以话题为中心的互动环节,能使学生从身边获得学习数学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令其在初次接触数据整理时,就产生一定的求知欲,为其后续的学习增添动力。接下来,教师便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带领学生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对“数据”这个概念进行初步感知,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数据整理意识。在学生学习有关概念之后,教师再辅以教材中的问题,以及自己提前准备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其尝试进行数据整理。在展示教材插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从视觉角度吸引学生,使得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思考数据收集问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辅助问题等一步一步开展教学,会使得学生的统计基础更稳固,也能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奠定重要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2],同时生活处处可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适时融入生活元素,帮助学生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去接触和学习数学。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其的关联性,才能令学生发现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运用频率极高,运用范围极广,从而真正理解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并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较少,学习自主性较低,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也可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如此学生更能理解学习数学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高质量课堂的构建也会更顺利。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前,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学习的统计相关内容,还处于对数据简单处理的阶段,正式授课时教师应注重进行引导。教师可通过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生成学习意愿和探究欲望,并让学生在对实际生活的联想和对知识的运用中,产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数据的意识,在自主处理数据时,深刻感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便利与趣味。基于此,教师可以先在导入部分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准备定制一套班服,那么确定了样式之后,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学生会立即想到应当了解班里学生的身高体重,以确定班服的尺寸。教师表示肯定后,向学生展示我国正常儿童9至10岁的身高标准表格。学生可能会对表格感到好奇,并提出问题:“表中的范围是什么意思呢?”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处理数据,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身高范围表比较一下自己的身高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好像都能很快了解自己的身高,可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较快地了解全班同学身高的整体情况呢?”有学生表示可以通过举手统计,教师表示认可:“是的,这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员的身高进行小范围的统计。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这一单元数据整理的相关知识便会有初步的了解。

由此可见,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适当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讨生活问题,以提升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积极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三、融入各色活动,丰富学生运用知识的体验

小学阶段的数学活动,虽不至于复杂,但对于抽象思维尚未发展完全的小学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光靠引导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令其充分体验运用数学知识的趣味,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主动、乐于学习的良好局面形成。为了丰富学生运用知识的体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在教学中融入各色活动,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以多角度展现。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数学知识,也能将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内涵展示清楚,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运用数学知识的技巧,更充分地认识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可能性”这一单元时,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概率这一概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保证学生在了解可能性的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对概率这一知识概念的初步认知。同时,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供切入点,能够使得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是具有可能性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会随事件发生的条件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可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商场中的“大转盘”游戏进行讨论,从而使其对于可能性產生基本的自主认知。而后,教师再讲解教材中的例题1,让学生通过实践,实现对可能性的进一步认知。在此环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学习,然后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相关实验道具,让学生展开实验。为保证学生实验的有序性,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分工,在小组内分配实验执行人、观察员以及记录员等职务,以明确的分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教师此时应发挥旁观指导的作用,为学生清除实验障碍。在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会被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获得有效提升。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与总结,并要求学生思考可能性这一概念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以及自己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如此,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顾及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会使得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运用体验的前提下,沉浸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感知“概率问题”的深度。

四、妙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运用知识的思路

现代信息技术愈发强大,教育领域也深受其影响。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部分源于信息技术的普及;部分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因此,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知识时,要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将统计与概念中的抽象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巧妙、直观且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弥补其直观思维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数用能力发展的平台进一步扩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旧知学习情况,多方调整新知教学的节奏和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联系旧知,形成对新知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并令学生对“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等内容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教师可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较易观察的对比图,以及各种统计方式的特点总结。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形,并向学生提问:“图中的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分别有多少个呢?我们要怎么去清晰地记录这些图形呢?”此时,学生往往能够很快联系其之前学习的数据处理知识以及统计知识进行回答。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以简明的表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展示,并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复式”的特点和用途。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将各种表格的特点和用途,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直接展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由此可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认识更加清晰,教师也应把握恰当的时机,帮助学生完善其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的结构,引导学生逐步使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五、巧设实践作业,巩固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

数学知识运用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促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课堂实践机会,更要将学生动手实践的任务延伸至课堂之外,布置合理的课后实践作业。考虑到作业难度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教师可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共同完成实践作业。这样,在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加深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知识实用性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同时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其中,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可以来自书本或练习册,而实践作业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作业的课题可以是“教室内一天室温的变化”“小组组员的家庭半年用水量或用电量对比”“小组组员身高变化对比”等。教师布置的学生课后合作完成的实践作业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才能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运用得更为充分。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拓展了作业的功能,并提供多个选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能够适当抵消学生对作业的抗拒,使学生正视作业的意义,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自己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

结语

在小学阶段,教师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形成数学知识运用意识,使其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收获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这不仅能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与技巧,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洪亚玲.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2021(15):79-80.

[2]郑惠尹.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应用初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07):74-76.

猜你喜欢

统计与概率创新教学小学数学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复习专题
“统计与概率”综合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