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日本学会2022年年会暨“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2-05-30

世界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萨那邦交正常化

2022年8月18日,中华日本学会2022年年会暨“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两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社会均发生了深刻变化。50年来的中日关系虽历经跌宕波折和严峻考验,但主旋律依旧是和平、发展与合作。

此次会议由中华日本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中日友协常务副会长、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主持大会开幕式。

王博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中华日本学会年会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是对中日关系进行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重要契机。民间交流是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加剧,中日关系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处于历史十字路口。中日两国仍应积极顺应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努力开展沟通,跨越认知鸿沟,克服问题障碍,争取书写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两国关系新篇章。

闫坤在致辞中认为,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历史节点下,本次学会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尽管中日关系当前面临诸多问题,但人文交流始终是两国关系强韧纽带。

高洪表示,在过去一年国际形势、中日关系风云变幻下,中华日本学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中日关系复杂形势下,更有必要就两国关系现状展开深入全面探讨。

之后,中日友协常务副会长、原驻日大使程永华,原驻美驻日大使、外交学会理事会顾问崔天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日关系史学会原会长武寅分别做了纪念演讲。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主持了纪念演讲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修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胡继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庞德良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主持了主题演讲环节。

随后,本次研讨会进入到分科会讨论阶段。分为“50年来的中日关系”“50年来的日本政治、社会、文化”“50年来的日本经济”“50年来的日本外交、安全”等四个分科研讨会。值此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一节点,中华日本学会年会的与会学者对两国政治、外交、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迁进行梳理,围绕50年来的中日关系变迁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意见交流,这对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席此次会议的学者及媒体代表150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世界知识》杂志社社长罗洁作为中国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

英国设置儿童形状防撞柱,引起当地网友争议

近日,据《英国镜报》报道,英国莱斯特地区设置了一些儿童形状的防撞柱,这些防撞柱身着鲜艳的儿童校服,造型奇特,立于人行道边缘。但不少司机和路人都纷纷表示“受到了惊吓”。

据了解,英国莱斯特郡的斯托尼·斯坦顿小镇政府与当地学校共同设置了这些防撞柱,于2020年投入使用,用来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区域有儿童出没,注意安全驾驶,属于当地“安全驾驶”项目的一部分。最近,莱斯特居民Andrew Cooper发布了一段有关防撞柱的视频,这才引发广泛关注。视频画面显示,开车经过该路段时会看到这些防撞柱“冷冰冰的眼睛”茫然地向遠方看去。

英国网友们看到视频里的这些防撞柱后表示“这简直是噩梦般的东西”,也有网友对防撞柱能否发挥警示作用表示质疑:“这些人形防撞柱反而更容易让司机们分神,这不是更危险吗?”

也门萨那古城因持续暴雨危在旦夕

据媒体报道,也门全国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强降雨在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萨那古城面临危机。

据悉,萨那古城的一座古建筑已完全垮塌,另两座建筑部分垮塌,此外还有11栋古建筑屋顶发生垮塌,49栋古建筑屋顶部分垮塌,500栋古建筑发生不同程度的漏雨现象。也门历史名城保护总局次长达乌德表示,由于持续多年的战争,也门全国民生凋敝,萨那古城的居民也不例外,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经济能力对居住的古建筑进行加固和维护。

萨那古城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同时要求也门当局保持萨那古城的传统建筑风格和城市设计布局。据也门历史名城保护总局统计,目前萨那古城共有11777间房屋,从数千年前萨那建设初期到现在,萨那古城仍旧处于最初的位置。

澳学者发现外来野猪成为捕食对象,拯救了澳大利亚濒危鳄鱼

8月16日,《纽约时报》报道称,澳大利亚学者发现作为外来物种的野猪已成为澳本土咸水鳄鱼的捕食对象,其作为重要食物来源为澳本土濒危咸水鳄鱼数量的“转危为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澳本土咸水鳄鱼濒临灭绝,而如今在澳北领地的咸水鳄鱼数量估计已恢复到十万只左右。野猪随欧洲殖民者于18世纪末登陆澳洲,随后在全澳快速繁殖分布,保守估计目前全澳有2400万头野猪。研究人士指出,与行动敏捷的其他动物相比,在岸边饮水的野猪更容易被鳄鱼捕食,即使是重达150磅的野猪也难以幸免。有关研究首次确认,大量入侵物种的到来也可能让地区的捕食动物受益。此外,鳄鱼捕食野猪也有助于控制野猪的数量和分布,使野猪无法通过水路入侵其此前未涉及的地区,从而避免地区生态遭野猪破坏。

猜你喜欢

萨那邦交正常化
双重竞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双边安全互动
略論春秋時期的邦交文書
春秋时期楚国邦交研究
用“正常化”战术攻克心灵堡垒
中日国交正常化の先駆者
吉米·卡特与埃以关系正常化
哥斯达黎加宣布与古巴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