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作,还是胡闹?

2022-05-30许晓迪

环球人物 2022年18期
关键词:资治通鉴纪年王朔

许晓迪

王朔新书《起初·纪年》。

2022年8月12日,《起初·纪年》开启全网预售,半小时后,有些地方的预售链接已显示售罄。发现这个事實的网友喟然感叹:“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当天17:30,几乎零宣传的情况下,#王朔出新书了# 微博、抖音,双双喜提热搜。

2007年,王朔开始写《起初》。每年写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北京天一冷,他嗓子就不舒服,读不了,写得就慢下来——他是拿口语检查文字,放声读一段已经写好的,推敲、修正,来回溜,没磕巴儿了,再写新的。15年过去,“街上流行戴口罩,恍范儿苍孙已然耳顺,电脑从五号变成小三号”,写出了四卷本巨作,皇皇140万字。

《纪年》是首先出的一卷,54万字,开篇:“起初,我六年……”就劝退了不少人。 “我六年”,即汉武帝登基第六年,也是亲政第一年。这是一个以汉武帝为主角的故事,王朔说书中大事件,都取材于《史记》 《汉书》《资治通鉴》,“巨细无一无出处,没瞎编”。

事儿是没瞎编,有人查了《资治通鉴》,历史上匈奴入一次边、汉武帝巡游一次,《起初·纪年》就记一次,次次不落。但书中人物操着京腔讨论汉朝家国大事的情节,还是让一些人感到“冒犯”,更别提那些穿越时空的“股份”“手刹”“公司”“夜总会”“料理”“墙裂”“森么”“怎么肥四”。有时候需要一点想象力才能领悟,比如汉武帝说的“嗖”,原来是英语“so”。

这让《起初·纪年》似乎“分裂”成两本书。头一本是王朔写的,在里头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能侃能聊;后一本是司马迁、班固、司马光握着王朔的手写的,那是正史的格调,家国天下,大开大合,凛冽肃杀。

对王朔的读者来说,第一本更亲切。当汉武帝和田玢、窦婴、灌夫等人在漏风的破庙里,一边吃着烤腰子就烧饼,一边商讨对匈奴作战大计时,会有一种跨越两千年、来到军队大院阳光灿烂午后的错觉,仿佛那是马小军们在树荫下坐在二八自行车后座,神采飞扬地谈古论今,从张飞关羽说到秦琼李元霸,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侃到攻克柏林。而当汉武帝和刘阿娇聊闲天时,闭上眼,脑中就浮现出《过把瘾》里王志文和江珊的脸。

就这样,王朔把他的青年记忆注入了历史人物的躯壳,让自己和儿时伙伴走进大汉,一边圆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梦,一边享受着解构王侯将相、长孙公主的快乐。

对这种插科打诨、不伦不类、四处撒野的语言游戏,有人喜欢,就有人瞧不顺眼。正如王朔出道时的“红”与“黑”。这是汉朝的《百年孤独》,还是贫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是加长加厚的《故事新编》,还是北京话版的《哈德良回忆录》?是神作,还是胡闹?

面对这些议论,王朔说不定会像《顽主》里葛优演的杨重一样,回上一句:“我就是一傻波,您甭为我费心。”

历史有它客观清晰的曲线,但一代人心中,有一代人主观的汉武帝,他可能长着陈宝国(《汉武大帝》)的脸,也可能是黄晓明的(《大汉天子》)。说到底,王朔不过是为“刘彻人物长廊”里新添了一位。这一位,嘴碎、好说、心善、软弱、有人情味,以前真没见过。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纪年王朔
《故太师铭石记》纪年小考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稀里糊涂大纪年(下)
稀里糊涂大纪年(上)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