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22-05-30秦虎珍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秦虎珍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开展目标和方向,要遵循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规律,给学生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合理的、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并掌握知识,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特色、有创造力的学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1-0151-04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core literacy orientation

QIN Huzhen  (Kanfeng Primary School, Xizhai Town,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literacy, teachers should clarify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reading teaching, follow the development law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scientific method guidance. Therefor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focus of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a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way, and adopt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to let students learn and master knowledge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distinctive and creative students for the motherland.

【Keywords】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小學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不仅要适应眼下阶段的学习要求,更要不断积淀,丰富知识和人文素养,需要认真思考总结和归纳,需要承前启后,因此,引导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语文阅读学习想要达到明显的提升效果,主要在于勤阅读,诗词名句、著作名篇、情景美句等,都可以起到提升语言能力的作用。当翻开一本书时,沉浸在阅读中,品味和感受作者的内心,从中感悟文学魅力的同时,也在悄然吸收着文学知识。

1.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构建思路

(1)促进学生对文化的感悟

核心素养观点认为,文化本身是人的基础,通过自己对文化思想感悟的培育和提升,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品格,让学生真正成为具备更高精神价值追求的人。当前我国学生正处于培养和增长文化知识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时期,而语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文化功能基础与感悟的重要依据性学科,对课文在人文美育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可以有效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美育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2)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

核心素养认为,社会化是人的基本属性。其自身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如何,对党、对国家、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意识认知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在未来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有部分学生甚至染上一些恶习,长此以往,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也非常不利于国家和人类民族的进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核心素养观念的指引下,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和社会认识的意义和责任感作为己任,帮助学生真正走好未来的路。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身为教育者,仅具备自觉性能力水平远远不够,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理论教学和工作实际中,加以培养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思想文化道德,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和爱好书籍写作的好习惯,只有语文教师是一片蓝色大海,才能为学生带来一杯水。核心素养不仅需要面对一个学生,还需面对教师这个职业群体,无论他们是怎样的文化教育程度,主动学习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一种社会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精神品质,都必然需要核心素养构建。

(4)迎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伴随新课改的深入与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学也越来越成为中国教育的主要趋势和目标任务。因此我国有关教育部门已经对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作出明确,即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道德准则,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崇高的道德素养,同时培育学生良好的三观,切实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并最终为社会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而关于核心素养,则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明确其个人情感体验,在实际意义上深入分析课程和课堂目标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思维情感状态,以有效实现教育任务。

2.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

(1)情感性

语文教育不同于数学、英语等课程,从根本上讲强调对学习者心理情感的指导与感受,教师的讲强调心理情感的表现,而学生的学就需要立足于情感感受。换言之,在实际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以情动人,利用对身边事情的深入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形成正面的思维与情感状态,以完成课程目标任务。而与此同时,情景感知又表现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沟通过程中,让学习者寓教于乐。

(2)形象性

教师可以丰富自身话语,尽量多运用形象的、描述性的话语形式,以带动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形象具体的思维画面。同时为充分进行德育与情感教学的渗透发展,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游戏等方法,切实地启迪学生的形象与具体思想。

3.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设,不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进行培养。相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而言,教师适当和正确的引导对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假如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就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眼界得到开阔,思维得到发散。然而,事实上,在上阅读课时,有的教师往往忽略学生,一味地将教材知识进行灌输。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效率不高,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切实提高。

(2)教学方式单一且陈旧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受到限制,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理念也未及时更新。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课堂内容,忽视课外知识的培养,思维视野无法打开,创新意识尚未培养。在小学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适合哪种类型的教学,不区别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与要求,以及学生的整体结构特征,就将自己的教学模式原封不动地强加到每个学生身上,不会过多地仔细考虑学生是否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的实践性和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起到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3)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年龄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好动,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始终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和效果自然都无法得到提高。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而言,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被动的学习,教师指向哪里,学生便看向哪里,最后接收到的就是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习惯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解释,读过全文以后,再告訴学生课文中的重难点是哪些,然后要求学生对教师所说的内容进行背诵。这样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却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4.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1)运用对比阅读,体会课文中的细节之处

对比阅读法是极其行之有效的详尽性和关键阅读手段,有利于增强和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也可以有效拓宽和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应根据阅读内容精心挑选各类对比性的阅读材料,并按学习状态安排每个学生做好各种形式的对比性阅读,使学生从细节上体会阅读内容的差别和不同,锻炼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对《草船借箭》一文进行阅读与教学时,运用三国故事说明“什么是智谋”这个主题。文中把这些故事叙述得很好,但是为了充分丰富和激活学生的人物情感,并且提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可以给学生分别选择《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两部小说,作为一种对比式阅读。在进行对比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许多细节,如他们觉得“无拘无束”虽然美好,但都有一定程度的牺牲;“成功”和成就的产生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努力,等等。通过这种对比式的阅读,使学生的心理情绪认知水平大幅度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

(2)从教材内容着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里的内容都是学生要学习的必要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较好的阅读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针对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进行抄录,这种方法看似不起眼,实际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增强。比如,在对《田忌赛马》一文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粗读,使学生初步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和思考。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索的时候,教师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感受,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发挥自己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觉得较好的词句进行抄录,如该文中有很多成语,如“任贤举能”“有勇有谋”以及“集思广益”等,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积累的过程,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在对课文《田忌赛马》进行讲解时,要引导学生对田忌的性格品德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向田忌学习,学习他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远见卓识,也要学习在劣势中寻找优势的精神,积极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中,通常由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同时,帮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重难点、课文的写作方法、文章的结构等,当这些都由教师代劳时,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便会被忽视,甚至掩埋。在以核心素养为主旨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比如,在对《去年的树》以及《那一定会很好》两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阅读,由指定的学生分别带上相应的道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角色阅读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阅读的学生以及听的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有基础的了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如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发现没有,这两篇课文中都有‘树,那么,大家知道这两棵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两篇课文里的‘树最后都怎样了呢?两棵‘树的性格是一样的吗?大家更喜欢哪棵树呢?”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回答出各种有趣的答案。使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创新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累积语文知识,强化个人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4)阅读教学生活化,强化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既要着眼于课文内容,又不能拘泥于课文内容,这不仅是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的需求,也是阅读教学本质特征的体现。唯有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生活化,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教室迈向课外,构成课内、课外阅读活动的巧妙关联,由此使阅读教学与阅读实践活动彼此相融,使学生的实践创新水平得到提高,责任感和担当感得到培养。  比如,在对《珍珠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其主题思想源于原文的结束词“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要让学生感悟这样较有人生哲理的话,对小学高学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将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感情作为参照,并且让学生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或由此为实践活动,就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步入一个更宽阔的世界,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和不认识的人或者动物构建信任感,从而打造或构建一个融洽公平的社会人文环境。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会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产生个体化的阅读和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意识以及担当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5)丰富生活情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要想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去理解、体验,把由此衍生的丰富感受和情绪融入这篇文章中,使这篇文章具有更强烈的、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色彩。比如,在重阳节当天,带领学生参观爱心敬老院,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亲自清理和打扫家里的房间、展示节目、和老人说话等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内心深处想要帮助别人的迫切愿望,进而面对面地感恩、互助、互帮。在全面推动和实施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认真地贯彻并严格执行新的课程规范,采取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和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具体而言,个性化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指导教师的知识技巧和能力作为教学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应向学生宣传自主体验,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和体验,在阅读中表现个人品格,张扬自己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避免文章冗长,找不到文章的中心内容,要尽可能地简洁明了,生动且引人入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在阅读时要从简单入手,逐渐增加难度,有条理地进行。也可在有基础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材料的难度,这也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一定的好处,当读完整篇后也会增加学生的信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所需的知识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对课文内容的深刻内涵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对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进行感悟,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还需让学生,特别是让家长了解成绩固然重要,但本身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对学生的成长更加关键,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对《少年闰土》进行教学时,作者为读者讲述了其眼里的童年。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可以让学生学习并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转变固有的阅读教学解读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简单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寻找并归纳课文中作者形容闰土时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并且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个小组在探讨后进行归纳。教师按照学生的归纳对文章展开解读和补充,使学生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熟练掌握课文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正确理解作者对松鼠的热爱之情。在自主探讨的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兴致获得了相应程度的加强,有利于学生爱上阅读、理解和学习,同时在探讨环节,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互助的能力,思维创新意识也获得了锻炼。还能在与同学的探讨过程中扬长补短,加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满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5.結语

总的来说,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了解核心素养的特点,知道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指的究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师转换教学意识,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做到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敏玲.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17(19).

[2]朱嫣.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 新课程导学,2017(07).

[3]杨文艳.浅议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4]王颖.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读天下(综合版),2019(13).

[5]周菊霞.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策略[J].天天爱科学,2021(06).

[6]陈美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8(04).

[7]金玉国.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22(0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