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架泸定桥”

2022-05-30隋坤

环球人物 2022年18期
关键词:刘磊灾区队员

隋坤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泸定县,消防救援人员在灾区青岗坪村搭桥转移伤员。

“当时我们正在甘孜康定市备勤,忽然间平地起波澜。”

张国胜心中明白,“下一场战斗已经打响”。

作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大队长,8月底,张国胜刚刚结束一场灭火救援任务,归队途中遭遇泸定县6.8级地震。抗震救援时,他曾面临生死考验:“光是余震我们就遇到多次,都是3级以上,躺在地上睡觉,感觉会像高压电触到你身上。”

冒死支援灾区一线是许多消防员的经历。四川康定市森林消防中队中队长刘磊对《环球人物》记者回忆道:“去往灾区的路上,到处都是被滚石砸出的坑,驾驶员壮着胆往前开。后来,与我们同行的一台抢险的车右门被滚石砸变了形,玻璃全碎了。”

截至9月11日17时,泸定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另有25人失联。在灾难面前,四川森林消防队员们“遇山修路,遇水搭桥”,不停地支援灾区人民。张国胜说:“在以往的救援行动中也会遇到危险,但大家都明白这是职责所在。”

“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艰难”

张国胜赶到灾区前,差点丢了性命。

9月5日,地震之后,张国胜与队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向灾区“摩托化开进”。“其实就是乘运兵车赶往任务地点”,他喘了口粗气,向记者解释道。

距离灾区还有5公里时,他们看到进灾区必经的公路刚被山体垮塌掩埋。“如果早些经过这个路段,后果不堪设想”,张国胜有点后怕,他记得看到那个场景时,车上没有人说话,气氛异常安静。后来,队员们下车,带着简易装备徒步行进。临近傍晚,他们抵达集合地点,领到了具体任务——负责青岗坪、磨子沟等几个受灾较严重村镇的救援。

快到青岗坪时,张国胜与队员们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下午6点,他们抵达与青岗坪一河之隔的公路,发现进村的路和桥已全部垮塌。当时唯一能进村的,只剩一根管道和管道斜上方的油丝绳。“我们要踩着管道,尽力保持身体平衡,抓着油丝绳挪向对岸。”下方不到10米处,就是滚滚向前的洪流。“湍急的河水拍打在石头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就像山体垮塌的声音一样。”回忆到此处,张国胜舒了一口气说道:“如果不小心踏空一脚,只能凶多吉少。”

队员们慢慢把脚踩在管道上,死死抓住油丝绳,一步步向前挪,谁都不敢低头看。“等抵达对岸,我们的衣服早已湿透,不知道是被河水打湿的,还是被汗水浸湿的。”张国胜说,“每位队员上管道前,我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要慢点。我们也是人,面对那样的场景也会害怕,但我们明白还有使命在身,灾情就是命令,只能义无反顾。”

进村后,现场一片凄惨。有的人坐在瓦砾前哭泣,有的人默默清理着废墟,还有些人眼泪汪汪地向他们跑来,“边哭边比划,话都说不利索”。

张国胜没有时间悲伤,迅速给队员们按组分配任务。很快,队员们开始在不同点位“徒手挖人”,“我们不确定底下的情况,如果贸然用工具,怕会伤着人”。张国胜曾在一个废墟里扒出被埋的老人,也曾伴随着女孩的哭声努力转移她受重伤的妈妈。“那个女孩看起来很小,一边哭一边哀求,‘求求你们救救我妈,但当时药品紧缺、医疗条件简陋,只能暂时将她妈妈安置到一个空旷的地方。”

另一组消防员也担任了重要任务——搭桥。因为进村时队员们“轻装上阵”,药品与医疗器械都不够,无法在现场救助重伤员,只能转移安置,想办法运出村子。此时,他们需要一座通向村外的桥。

搭桥的队员们就地取材,将三根粗细、长短不一的树干架在一起,搭成一座简易的木桥。

此时已经天黑。搬运伤员时要有两个人抬着担架,队员就用绳子拴在担架把手上,再把绳子套在脖子上,空出来两只手随时保持身体平衡。张国胜在后方为他们打着手电,心里直着急:“他们每走一步,脚都要紧贴着树干,生怕脚抬起来再踩下去的时候踩不稳、脚打滑,这真的是不可想象的艰难。”

上图:2022年9月6日,刘磊与队员们对桥进行加固。左下图:队员在废墟上徒手挖人。右下图:张国胜将一名受灾小女孩转移至安全地点。

当天夜里,张国胜与队员们克服困难,从这座桥上运出了29名重伤员。他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第一位运出去的重伤员就是那个女孩的妈妈。”这座桥后来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救援新闻中,红遍网络,网友们将这座桥的故事命名为“飞架泸定桥”。

第二天上午,康定市森林消防中队“接管”了木桥,刘磊带人从树林里砍了一些更粗壮的树,又用铁丝固定,让桥变得更加稳固。“当时砍了一些直径大概30厘米的树,砍的时候轻松,但运的时候麻烦。这些树吸水,且都在生长季节,比较重,一棵树要20个人才能扛过去。”

下午2點,当地政府运来了脚手架,刘磊与队员们又架了一座“钢桥”。“那天上午,大部分伤员已经运出来了。到了下午,有些村民需要回家照看牲畜,也能平稳地从这两座桥上进出了。”

“‘死亡这个字眼是双方都不忍心说出的默契”

即便所有人都在为生命开辟道路,但死亡仍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张国胜见到的第一位遇难者是当地的救援人员。“在进灾区的路上看到了这位遇难者,不知道他是怎么牺牲的,只看到他静静地躺在担架上,鞋子也没有了,双脚微微发黄。”当时张国胜没有时间悲伤,不能停下前往灾区的脚步。

刘磊面对的第一位遇难者,经过更曲折。9月5日,刘磊的中队来到位于灾区的磨岗岭村进行救援。进村后,一位当地向导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那位向导30多岁的样子,个子不到1.7米,皮肤黝黑,穿一件简单的T恤,外面套着薄外套。他的话不多,但在我们进行救援作业时,每看到山顶有滚石,他都会大喊‘你们不要搜了,别再发生什么意外。”

第二天,刘磊听说一位老人在山顶摘核桃时遇到地震,山体垮塌严重,老人失踪。老人的家人焦急地找到刘磊,请求“再帮忙找找”。刘磊回忆:“当时的场面非常揪心,从山顶到山底有几百米,山体已垮塌得就像从来没人在此生存过,我们都知道老人凶多吉少,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向家属分析,只是‘死亡这个字眼是所有人都不忍心说出的默契。”

最让刘磊揪心的是,他后来得知,那位失踪的老人竟是向导的母亲。“进村第一天,向导曾带我们路过他的家门口,后来我们得知失踪老人的家就是向导家。听说向导是老人的二儿子。”

那一刻,刘磊感到一阵难以言表的无奈,“想帮忙,又帮不上”。救援人员时常有这种感觉,张国胜也体会过那种无奈。“救灾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的步骤和节奏。很多村民会呼喊我们去帮忙,有些忙我们能帮,但有些束手无策,往往会心急如焚。”

曾有灾区村民请张国胜与队员们去葬礼现场帮忙搬东西,但因风俗问题,他无能为力,只能将此事报告给村支书,村支书安慰说“这个事交给村民来处理,你们就去执行任务”。张国胜一行人就离开了,只是心情很沉重,感觉“没有帮上忙”。

然而幸运的是,灾区虽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地方,但绝望中又会生长出希望。

张国胜曾眼含热泪向记者讲述一个故事。地震那天,孩子们正在村外的学校上课,许多父母与孩子失联了。“他们很坚强,嘴里一直说着坚信孩子是安全的。可直到天黑,依然没有孩子们的消息。你想,父母联系不上孩子是一种多么焦急的心情。”

等到有孩子们的消息已是第二天,幸运的是那些小孩都是安全的。“我们在一个塌方处开辟了一条通往村外的路,家长们就一直死死地盯着路那头。”看到几个孩子陆续出现,家长们才彻底释放出自己的情绪,高喊:“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

那是一条“U”字形的路,父母与孩子站在路的两头。张国胜记得当时回来了四五个孩子,前面两个是上五年级的孩子,看见家长就“唰唰唰”地往路这边跑,剩下的都是上幼儿园的小孩,我们消防员就跑过去把孩子抱过来,交到家长手里。接到孩子后,家长没有太多语言,只是不停地说着“感谢感谢,非常感谢”。

“看着孩子与父母团聚,尤其是在这种大难之后的团聚,我很难不落泪。”张国胜哽咽着说。

“没有人号召,他们就那样主动汇集到一起”

张国胜说自己是个感性的人,救灾时,他的眼眶总是湿润。“在这样的大灾大难里,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大局意识非常让我敬佩。”

此次抗震救灾期间,张国胜一般晚上12点睡觉。第一天抵达灾区时,他与队员们在院子里架起一堆火,围着它躺成一个圆圈,迷迷糊糊睡着了。凌晨时分,一些受灾的大妈看到他们睡在院子里,主动找来几床被子,盖在了消防员的身上,并往火堆里添了一些木柴。后来这一幕被拍下来,传到网上,感动了许多网友。

刘磊(左)正与受灾群众交流救援情况。

“其实给我盖被子时我感觉到了,当时就感觉心里暖暖的。虽然睡在灾区,但那一刻我没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非常安心、踏实。”那一幕在张国胜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天灾面前,中国人的互助精神也让张国胜心中充满力量。

张国胜看到,在磨子沟,村干部把老人和孩子安置在帐篷里,青壮年则踊跃跟着村书记搬运物资。许多人主动把家里的物资集中到安置点,有吃的喝的、被褥床单,甚至还有抽纸、碗筷,大大小小的东西,他们都拿出来,供村干部统一调配。

“9月6日清晨,我刚起床,就见到了让我热泪盈眶的一幕——许多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走向安置点,每人背一个竹筐,里面装满肉、菜等救灾物资。没有人号召,他们就那样主动汇集到一起。”张国胜说

那一刻,张国胜心中感受到了“震撼”,在朋友圈里写下了一段文字:“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仅仅几秒钟时间就让人束手无策,山体崩溃,大地撕裂,房屋倒塌,道路切断,农田淹没,让人无家可归,甚至夺走生命。但最终还是被勇敢坚强的劳动人民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子弟兵所征服。”

接受采访时,张国胜动情地把这段文字给《环球人物》记者朗读了一遍,声音里有止不住的颤抖。念完之后,他说:“路塌了,我们就用锹再修一条路,照样能够通行;没有水,没有电,我们就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集中起来,保证自己能吃饱,能够生存下去。也许就像有人说的,在灾难面前,人是渺小的,但在救灾的精神面前,人是伟大的。”

正如张国胜所说,此次救灾集合了多方力量。地震时,有的老师叫不醒午睡的孩童,直接连被子抱起向楼外奔去;从重庆趕到泸定的志愿者李林渝不停接送老乡上下山、为救援队运送器材。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与企业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手,例如中铁十二局第一时间就向震中派出了25人、5台小车以及数台挖掘机、装载机支援救灾,这些设备为灾区救援提供了莫大帮助。

一道道暖流汇集到一起,最终诠释了团结互助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支“出圈”的森林消防队

灾难现场,森林消防队员总是冲在前方的身影。

2002年,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建队,至今已先后完成800余次灭火作战、1500余次防火执勤任务。随着近几年川渝地区灾情备受关注,这支队伍也在网上“出圈”了。

森林消防队伍担负着森林和草原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特种灾害救援等综合性应急性救援任务。

9月5日泸定地震之前,张国胜刚刚完成增援泸州(隶属四川,地级市)和赤水(隶属贵州遵义,县级市)的灭火作战。

8月的泸州气温高达40摄氏度,热浪滚滚袭来,就像是在火炉里烘烤。按照“一点突破、两翼推进、分兵合围”的战法,四川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追着火头,硬生生从夜晚满天星辰战斗至朝阳升起,“首战”告捷。在随后的3天当中,张国胜与队员们辗转泸州各个地方,扑灭了一场又一场火灾。8月24日上午,他们转战赤水,路上张国胜鼓励大家说:“我们要发扬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精神,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祖国绿色事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中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森林消防是一支专业的队伍,针对森林火灾和特种灾害救援,他们不仅有专业设备,平日里也会进行针对性训练。

刘磊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叫中国森林消防,2018年之前,我们除了森林灭火和特种救援,还担负着抗洪抢险、维稳处突等任务,而目前我们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前两项。”在刘磊眼中,这种变化是“职能更明确,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了”。“训练也有一些调整,以前我们会有应急棍术、枪支打靶等训练,但目前更专注于森林消防和特种救援的训练,比如单兵、分队灭火综合演练等。装备也有更新,配备了探测仪、破拆器械和冲锋舟等。”

经历各种考验,森林消防队员们越来越勇敢,也越来越专业。然而最重要的,是刻在每位森林消防队员心中的使命感。正如张国胜向《环球人物》记者说的那样:“我们担负着救援任务,就算害怕也不能退缩,不然老百姓怎么办?”

猜你喜欢

刘磊灾区队员
真实型领导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Rogue Waves and Lump Solitons of the(3+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B-type Kadomtsev–Petviashvili Equation for Water Waves∗
二次根式中考热考啥
朋友“妻”?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