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群战略视角下甘肃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2022-05-30齐欣谢望齐渊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甘肃

齐欣 谢望 齐渊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提出城市群战略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城市群战略视角下,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联系紧密度5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甘肃14个市(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聚类分析,清晰地认识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为提升甘肃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甘肃;城市群战略;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新型城镇化是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随着城镇之间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等不断缩小,城市发展趋于集团化,国家实施城市群战略,新型城镇化有了新的发展逻辑。因此,现阶段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应立足于城市群战略视角,根据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城市群发展特征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并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热点。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以人为本”,要重点实现“人的城镇化”(陈如铁,2017),对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也更加注重综合性、系统性、高质量和可持续性,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空间等方面设计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杜志国,2018;张春玲,2019)。基于已有的研究,引入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城市群战略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对甘肃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进行测度,更好地认识甘肃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甘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涉及多个方面,参照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杜志国,2018;张春玲等,2019),借鉴其他有关新型城镇化研究成果,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联系紧密程度5个方面确立一级指标,并进一步选取13个二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从城市群战略视角出发,除传统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外增加了“城市联系紧密度”一级指标,其中包括城市空间距离和城市经济距离两个二级指标。

二、数据收集及方法选择

根据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甘肃发展年鉴》和甘肃各市州统计年鉴、公报中的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2019年甘肃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各项指标的横截面数据。

综合评价基本步骤:首先,将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其中城市距离指标和城市经济差距指标为负向指标,应采用负向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其余指标皆采用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其次,为消除零值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平移处理,即全部标准化数值加上同一正数。在消除零值后,计算标准化数据总和中的比重、各指标熵值、差异系数以及评价指标权重。再次,计算各市(州)的综合得分以及单个一级指标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和分项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三、定量分析

(一)指标权重

运用熵值法对2019年甘肃14个市(州)的13个二级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新型城镇化指标赋权表(见表2)。其中,基础设施中人均道路面积指标的熵值最小并且权重最大,说明该指标数据变异程度大,提供的信息多,在综合评价中起到的作用大。生态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所占全年比重指标的熵值最大并且权重最小,说明该指标的变异程度小,可提供的信息少,在综合评价中起作用较小。

(二)综合分析

通过甘肃新型城镇化指标赋权表进一步计算得到甘肃各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见表3)。总体来看,甘肃省14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相对明显。其中,嘉峪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大于0.2,排名第一,领先于其他各地级市。兰州市和金昌市两大工业城市排名紧随其后,综合得分全部大于0.1。甘肃南部定西以及陇南两市排名垫底,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相对落后。

(三)维度分析

从经济发展维度来看,嘉峪关市得分超过兰州市,也是全省得分唯一大于0.05的城市,位于领先地位。兰州市以及金昌市得分均超过0.03,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陇南、武威、临夏以及定西得分均低于0.01并且依次排名后四位,说明这四个市(州)在经济发展方面远低于同省其他市(州),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多下功夫。

从居民生活维度来看,嘉峪关市依旧排名第一,并且是全省唯一得分大于0.03的城市。兰州市和金昌市依旧包揽二、三位。天水市和陇南市均以低于0.005的得分排名垫底,表明这两个市要多多在居民生活水平问题上发力。

从基础设施维度来看,嘉峪关市以0.1227的得分位于第一名,而其他各市(州)得分均低于0.1。兰州市和金昌市以0.0499和0.0336的得分位于第二和第三。庆阳、天水、甘南、临夏、定西以及陇南六个市(州)得分均低于0.001,依次排名末位。说明这六个市(州)还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从生态环境维度来看,甘肃14个市(州)差距不太明显,得分均低于0.006。但排名却相比其他维度大不相同。甘南州和天水市以0.0055和0.0052的得分位于第一、第二位。兰州市却出乎意料地以0.0018的得分垫底,这证明了高速度的城镇化并不是高质量的城镇化。而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是金昌市,得分0.0051仍然居于高位。

从城市联系紧密度看,兰州、嘉峪关和酒泉作为兰西城市群中心城市,得分并列第一。天水市、平凉市和庆阳市属于关中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但因为地缘问题离关中城市群中心城市西安市较远,得分不理想,排名均于后位。金昌市和武威市不包含于三大城市群,武威市比金昌市更接近兰州市,但金昌市的总体发展能力大于武威市,抵消了空間距离的影响,因此金昌市得分位于第四位,而武威市位于第十位。

(四)聚类分析

甘肃各市(州)区域性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甘肃14个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嘉峪关市,第二梯队包括兰州市、金昌市和酒泉市,其他各市(州)均为第三梯队。

嘉峪关市为甘肃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第一梯队,是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各方面表现突出,仅有生态环境方面略显不足。嘉峪关市经济基础条件良好,产业集聚功能较强,公共服务较完善,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和经济差距相对较小,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高于其他市州。嘉峪关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二梯队中的城市都是发展较为快速但存在自身劣势的工业城市。第二梯队中的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城市,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人口吸引力在各个方面表现较为亮眼,唯一不足的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只注重了发展速度而忽略了发展质量。金昌市各方面表现很稳定,一直处于中上游,劣势在于城市规模不大,城市发展动力不足,是第二梯队中唯一不是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城市,与城市群中心联系紧密度相对不高,也是无法进入第一梯队的主要原因。酒泉市是甘肃面积最大的市,也是酒嘉玉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各方面较为优良,但相对于其他工业城市城镇化进程稍显落后,城市发展稍显吃力。

第三梯队中大部分都是甘肃农业城市。这些城市不论是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还是生态环境层面都相对落后,同时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度也比较差。这些城市共同的特征是经济总量较低,与前两个梯队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中农业占比较大,工业及服务业发展不够亮眼,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态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外,交通条件不发达导致这些城市与其他地区联系不够密切。

四、结论和启示

第一,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资源型工业城市如嘉峪关市、酒泉市以及金昌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较高,而甘南州、临夏州、陇南市等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相对落后。此外,如兰州市等竞争力较强的工业城市,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因此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考虑,不能顾此失彼,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基础设施层面、环境层面、城市群区位联系层面需全面考虑,才可实现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快速、稳步、全面发展。

第二,甘肃新型城镇化存在城市功能结构单一、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等问题。甘肃城市职能大都较为单一,不是单一的工业城市就是单一的农业城市。除省会城市兰州的城市功能较全面,产业结构较合理,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好,城市竞争力较强之外,其他中小城市均存在功能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同时,甘肃中小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比较明显,主导产业比较传统,主要以工矿业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城镇发展动力和潜力不足,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其中,金昌、白银、庆阳等资源型城市还面临资源枯竭、转型困难等问题。

第三,从城市群区域联系看,虽然当前已经提倡组团发展,优势互补发展等,但甘肃各个城镇之间、与省外其他城镇之间的联系度普遍不高,发展相对独立,相互间的合作与区域一体化态势不明显,经济聚集度弱。如天水市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并一直发挥重要作用,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但区域定位不明确,未被纳入城市群规划范围,产业带动力和规模效应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差强人意。这些状况制约了以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脚步。

五、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兰西城市群在甘肃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应充分发挥以兰州市为核心的兰西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作用,继续发挥兰州规模效应,提升对吸纳人口的配套服务能力,更新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白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探索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群建设与运营。

第二,提升关中平原中心城市在陇东南地区的带动能力。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与关中地区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积极建立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借力关中地区发展资源,协同构建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促进城市集约发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对陇东南地区较强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依托河西走廊节点型城市,构建丝绸之路文化走廊。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河西走廊进一步吸纳人口的空间有限,未来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发挥河西走廊厚重的丝路文化底蕴优势,加大对外开放,构建文化和城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沿线节点型城市的城镇化质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走廊。

参考文献:

[1]陈如铁,杨青山,宋宁,王越.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7,37(03):71-80.

[2]杜志国.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6):122-127.

[3]张春玲等.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区域经济研究,2019,40(01):102-108.

[4]肖振宇,宁哲,张杰.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基于城市群的视角[J].经济问题,2017(07):92-98.

[5]藍庆新,刘昭洁,彭一然.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基于2003~2014年31个省市的空间差异研究[J].南方经济,2017,35(01):111-126.

[6]张胜军.基于TOPSIS模型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8,32(11):127-132.

[7]姚旭兵,罗光强,吴振顺,段超群.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7,36(05):126-128.

[8]郎美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8.

[9]王朋.西北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与评价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群国家战略视角下甘肃新型城镇化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0YB09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齐欣、谢望,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齐渊,陇东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甘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大美甘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