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的中国令世界受益

2022-05-30冯璐

环球人物 2022年18期
关键词:艾伦商会

冯璐

毕艾伦

刚刚落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成长机遇,中国的开放环境再次让世界瞩目。在不久前刚卸任中国美国商会(以下简称中美商會)会长的毕艾伦看来,这场“东方之约”对美国企业和美中两国的益处都显而易见,也使鼓吹“美中脱钩”的声音显得苍白无力。他说,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而开放的中国也令世界受益。“中国有着伟大的悠久历史,我相信也有着同样光明的未来。”

毕艾伦2002年来中国工作,到今年恰好20年。担任中美商会会长的6年间,作为在华美企的代言人,他努力寻找美中关系的积极面,尽力化解分歧、搭建商业交流和理解的桥梁。即使卸任后因从事新项目而即将短期离华,他仍将北京视为第二个家。

近日接受采访时,毕艾伦回忆了自己在华20年亲历的经贸合作之路。他说:“希望中国继续对外开放,而经贸合作能继续成为美中关系的‘压舱石。”

来自美国小镇的“中国通”

和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一样,毕艾伦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他在小地方长大,19岁才第一次坐飞机。

1990年,毕艾伦还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读本科。通过学生社团的安排,他来中国旅游,从此喜欢上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并萌生了来华长期工作的想法。在耶鲁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期间,他开始学中文。他十分喜欢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所著的《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人,1620—1960》一书。300多年间,从传教士到工程师的来华外国人形形色色。这本书就是讲述他们的故事。而史景迁在受访时曾感叹:“自从西方人踏上中国这块土地,不管有多少人、曾写下多少有关中国的文字,始终搞不懂中国。”

想“搞懂中国”的毕艾伦,2002年随IBM的商业服务部门来华,开启了20年的商业咨询工作。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商业咨询的市场需求日渐增多。毕艾伦说,自己从《改变中国》一书中学会一个道理:当中国想要改变时,外国人可以从中发挥作用,但前提是“先改变自己”。

他从事的工作,就是帮助美企了解中国,“改变自己”——制定转型计划,设计健全的业务、运营和技术战略,以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事情不会每10年变化一次,而是日新月异,必须有办法跟上变化,最好是评估一下事情的现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如何应对。”

毕艾伦在出席近日举行的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时告诉记者,刚来中国时,他住在顺义。“当时,那里是一片庄稼地,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市区的交通也不太便利,很多人骑自行车出行。如今北京到处是高楼大厦,地铁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中国朋友们变有钱了,视野更加开阔,能力和才华也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

“入世改变了一切,中国的发展超乎想象,这是不少美国人一开始没想到的。”毕艾伦说。在他看来,入世进一步加速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美企从中获得机会,纷纷来华投资发展。近年来,美国公司每年在华投资120亿美元(约合835亿元人民币)左右,几乎是2001年的十倍。

左图:毕艾伦近日在云南的骑行之旅。右图: 2021年4月21日,毕艾伦受邀参加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

毕艾伦本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我在中国加入WTO后来华工作,完全是机缘巧合。但我的事业的确借此而壮大——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发展,我获得了大量工作机会和施展空间。”他曾在IBM、科尔尼、安永等国际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人脉。他还是北京耶鲁大学俱乐部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以此身份促进美中学术和文化交流。

在中国生活久了,毕艾伦已经学会了中国式的委婉:“美国人拒绝别人通常是直截了当说‘不,而当我想拒绝别人时会说‘我不方便,这难免令一些西方人感到诧异。”在与记者接触时,他很少像典型的美国人那样露齿大笑,神情中有了点东方式的内敛。

“期待着美中下一个百年的合作”

2016年3月,长期从事商务咨询的毕艾伦出任中美商会会长。“这一角色是我过去从事商务咨询经验的融合和结晶,在这个岗位上,我终于正式用到了在耶鲁大学研读的国际关系知识。”他笑言。

1919年,中美商会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个小胡同中诞生,发起者是万国宝通银行(花旗银行前身)等。1922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美商商会加入了中美商会。中美建交后,中美商会于1981年重返北京。当时,它有36个会员。如今,它已经是涵盖多个行业领域、拥有众多在华美企成员的非营利组织。商会“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发展积极、有建设性的中美商业关系”。

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中美商会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中国入世为例。中国入世20余年来,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但当年,中国入世之路并不顺利。毕艾伦回忆,当时华盛顿对中国入世不乏反对之声,中美商会做了很多努力,提交相关研究报告称“美国可以出口很多汽车到中国,利于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等,最终影响了美方决策。

毕艾伦担任会长后,带团队花3个月时间走访了40多家在华美企,了解商会可以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他们想见面,我就会去见他们。”他任会长期间,商会倡导构建稳定的营商环境,同时建立人才库,将之作为在华美企共享的资源。按惯例,中美商会每年都会发表白皮书,阐述会员企业面临的情况,反映在华美企意见,让美中双方了解美国商界的诉求。

2019年是中美商会成立的第100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正式颁布,2020年实施。在毕艾伦看来,这部重要法律的颁行,证明中国“仍致力于实现开放目标”。毕艾伦也在讲话中称“期待着美中下一个百年的合作”。正是在那一年,他的女儿以利沙大学毕业,特意在毕业致辞中强调了美中关系的战略意义。毕艾伦对此感到非常骄傲。

不过,一些挑战在当年年底已经有迹可循。2019年的商会报告显示,61%的成员表示在当年实现了盈利,同比降低了8%。毕艾伦坦言:“我们必须承认,现在面临的挑战比机会多得多。但无论如何,商会希望看到中国更加开放,并继续致力于促进美企在中国的发展。”

2020年是毕艾伦压力最大的一年。“挑战来自多个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疲软、美中关系紧张以及中国自身的经济转型进程,种种因素加剧了营商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在华美企更需要商会的支持。通过安排飞机恢复国际商务旅行、开具促进两国商务交流的活动邀请信等,尽量打通美中贸易“绿色通道”,毕艾伦把这些都列入自己6年任期内的主要成绩。为鼓励在华美企承担社会责任,商会也启动了相关计划,搭建多方合作平台,聚焦于支持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主题。“我们的会员公司有很多实践经验可以分享。”毕艾伦说。

担任会长6年来,毕艾伦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微信,处理各种问题。他曾多次到访山西、吉林、新疆、海南自贸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洋浦等地,在微信朋友圈发的多是各类商务考察活动。2021年,他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参加了数十场中美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会议,十多次递送白皮书,组织多场针对美国商界人士的新冠疫苗接种活动,还促成了在华美企承担社会责任的项目……他说:“现实问题往往是很复杂的。最困难的是知道哪些是可控的,哪些不可控,这对我来说有点难。但我希望以恰当的方式去努力发挥影响。”

2020年,毕艾伦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场宣介会。

2019年,毕艾伦(左)接待率领学生访学团到访北京的乔治敦大学教授华尔德。

今年3月,毕艾伦的6年会长任期结束。他如释重负,每天有规律地游泳、跑步,还去了趟云南旅游,很开心地在虎跳峡骑单车,“当地人无忧无虑的笑脸让我回想起自己出生的美国小镇”。

美中“脱钩”不会有赢家

“目前国际局势很复杂,美中关系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两国都在适应关税更高的新现实。在当下,中国的消费者和企业买美国产品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美方买中国的产品也面临同样的现实。短期内会有明显通胀压力,最终受损的是两国消费者。”毕艾伦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仍然在迅速增长,很明显对于美国企业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与此同时,企业是非常灵敏的,通常不喜欢“不可预测性”,他们在做决策时也会考虑到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努力平衡其战略。“一方面,美企希望继续探索中国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它们希望将风险最小化。”

2022年9月,吴海龙在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上发言,重点谈及中美关系。

2022年8月31日至9月5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尽管中美关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继续扩大开放、维持全球市场稳定等方面,两国拥有共同利益。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建厂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美商会发布的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也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超过2/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仍是其在全球的前三大投资市场;83%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中美商会在白皮书中表示,美中“脱钩”的代价将是巨大的,不会有赢家。中美商会也把鼓励两国以行动为基础的交往、建立及时且清晰的沟通机制、在重要国际与双边领域开展积极交流合作列为2022年的工作重点。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事项。业界认为,依法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维护企业境外上市渠道畅通,对于中美两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全球投资者有利,是多赢的选择。毕艾伦说:“审计监管合作经过了很多年的协商,如今终于实现了。这显然符合美中双方利益,但也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在实施审计监管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观察两国合作的潜力。”

今年1月至7月,中美贸易总值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目前,中国对制造业已没有任何准入限制,服务业正在持续开放,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从最早的100多条缩减到31条。毕艾伦告诉记者,中国的医疗保健领域(如制药和医疗器械设备制造)是当前美企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美国企业有研发优势,且政策环境友好,有重大的增长机会。“利用这些市场机会,可以应对当今美中关系的复杂性,降低不可预测性。”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近日在公开发言中说,中国市场、中国产品在世界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排斥性,强行以政治意愿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供应链之外,既不现实,也无可能。美西方与中国的合作是唯一明智的选择。前不久,中国駐美大使秦刚应邀出席福布斯第四届美中商业论坛时也表示,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有40多年了,产业深度融合、贸易高度互补,互利共赢的模式早就建立,对此,美国对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华投资和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最有发言权。正如秦刚所说:“互利共赢仍将是未来中美经贸关系的最鲜明特色。”

毕艾伦

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先后毕业于林肯大学和耶鲁大学。2002年来华从事商务咨询工作,2016年3月至2022年3月任中国美国商会会长。

猜你喜欢

艾伦商会
四分之三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中国西班牙商会
吉米问答秀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风之彩
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的八项举措
优雅女商会 优美“春之声”——福建省女企业家商会2014迎新感恩晚会侧记
保定商会档案及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