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T与EST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022-05-30张虹雨聂静冯燕杨姝师娟何蓓何丽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括约肌乳头胆总管

张虹雨 聂静 冯燕 杨姝 师娟 何蓓 何丽香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EST小切口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手术的临床指标,有利于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选择手术方式,控制手术质量,起到参考作用。方法: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分为EST、EST小切口联合EPBD两组并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无差异(P>0.05),EST组更易并发出血和胆管炎。结论:EST小切口联合EPBD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管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其手术时间和费用相对增加。EST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会引起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故建议首选EST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取石。

【关键词】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1-0008-04

* 基金项目:昆明市卫健委科研课题(2020-03-03-112)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治疗胆总管結石的手术方法[1]。EST并发症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等。本科多年来开展EST胆总管取石术,总例数超过千例。EST术属于高难度的消化内镜手术,需要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积累数百例EST手术例数才能熟练掌握。EST切口过小达不到手术目的,切口过大易发生穿孔和出血[2]。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手术操作相对EST容易、安全,明显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风险[3-5],但因为乳头扩大不充分增加了取石难度和操作时间,且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6-7],阻碍了EPBD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广泛应用。

为探索更佳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几年应用EST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多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EST沿胆管方向小切开,只切开部分乳头括约肌,避免切口过大累及十二指肠壁,减少了出血、穿孔概率。EST切口可引导气囊扩张方向偏于胆管侧,减少胰管开口水肿的发生率。另外,气囊扩张、压迫手术切口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适合于凝血功能异常或术前因其他疾病使用抗凝剂的患者。EST小切口联合EPBD也特别适合解剖位置改变的情况,如乳头旁憩室、憩室内乳头及胃毕Ⅱ式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相对EPBD,EST小切口联合EPBD因扩大了取石的空间,取石次数及成功率可以有明显改善。也有研究报告EST小切口联合EPBD使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升高[8-9]。另一方面,由于手术包含EST和EPBD两个步骤,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费用。

鉴于EST与EST小切口联合EPBD两种取石术各有自身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EST小切口联合EPBD的应用时间不长,对两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并发症等问题尚有争议。基于此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本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开展的EST取石术与EST小切口联合EPBD取石术,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并发症等方面做一分析,进行多指标的统计,得出两种术式优劣性的具体比较。目的是帮助临床医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控制手术质量,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内镜室和放射科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入EST组、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各80例。研究方案通过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批号:YLS2020-63),所有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照影(ERCP)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有ERCP指征;(2)年龄≥18周岁;(3)ERCP术中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后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

排除标准:(1)感染性休克;(2)急性胰腺炎;(3)凝血功能障碍为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1.5;(4)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6/mL;(5)曾行EST或者EPBD;(6)胆道狭窄;(7)曾行胃大部切除术及胆肠吻合术;(8)胆胰恶性肿瘤;(9)孕妇;(10)未签署知情同意书;(11)其他属于胃镜检查禁忌症的情况。

1.2 手术过程

1.2.1 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12 h;术前肌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注射液(10 mg)解痉,地西泮注射液(10 mg)镇静,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 mg)镇痛。口服达克罗宁胶浆进行口咽部局麻。(2)术中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液。(3)患者取左侧俯卧位,术中持续心电、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1.2.2 人员、设备及耗材

手术由1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十二指肠镜,两名护士配合,其中一名手术助手,一名器械护士。设备包括内镜主机(Olympus)、十二指肠镜(JF260V,Olympus)、DR摄片机(PHILIPS)。手术耗材包括造影管、导丝、乳头切开刀、胆道扩张球囊、取石球囊、取石网篮、鼻胆引流管(Olympus,Boston Science)。

1.2.3 ERCP和分组行EST术、EST小切口联合EPBD术

常规行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后,若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即将患者随机分入EST组、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结石直径、结石数量。

随后按照分组情况分别进行EST术、EST小切口联合EPBD术。EST术即用切开刀沿乳头的11点胆管方向切开,视胆总管结石大小情况决定切口大小。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患者先行EST小切开,选用1.5 cm口径的胆道扩张球囊,沿导丝将扩张球囊送至十二指肠乳头处,注入空气或者造影剂将球囊充分张开,维持3 min,随后抽出空气或造影剂,退出球囊。

1.2.4 胆总管取石及引流

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取石网篮或取石球囊进行胆总管取石。如造影估计胆总管结石较大无法取出,则先用机械碎石网篮进行碎石后取石。取石后常规用取石球囊清理胆道并造影,明确是否有结石残留,最后常规留置鼻胆引流管进行胆道外引流。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结石清除定义为术后鼻胆管造影未见充盈缺损)、手术费用、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各个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及分级标准[10]如下。

胰腺炎:术后有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术后6 h血淀粉酶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的3倍确诊。轻症急性胰腺炎经过药物治疗几天就可痊愈。重症急性胰腺炎常伴发胰腺出血坏死、急性肺损伤,胰腺脓肿等,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明显延长。

胆管炎:轻度为体温大于38 ℃,持续24~48 h;中度为发热或脓毒血症,超过3 d,需要内镜干预或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重度为感染性休克或者需要外科手術治疗。

出血:术中、术后明显出血造成轻度贫血,不需要输血,可用药物、内镜止血处理;出血量大可致中度以上的贫血,药物和内镜止血无效者需要外科手术或者介入血管造影栓塞止血。

穿孔:穿孔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者属于小穿孔,通过胃肠减压、保守治疗可以愈合。若有明显的腹痛、腹膜刺激征者属于明确的穿孔,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对比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手术情况对比

EST组平均手术时间与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EST组结石清除率94.0%,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96.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ST组平均手术费用与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手术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管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为轻症;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患者均为轻度出血;并发胆管炎患者有2例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两组患者无一例并发十二指肠穿孔,见表3。

3 讨论

ERCP自21世纪70年代发明至今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诊断性ERCP;胆胰管取石、扩张;MRCP基本取代ERCP的诊断功能;超声内镜辅助选择性插管;子母镜直视下活检、碎石。从诊断性ERCP到如今以强大的治疗性ERCP为主,其最常用、最有价值的应用仍然是胆总管取石。ERCP的难度首先在于选择性插管进入胆管,由于患者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胆管和胰管的形态和走向千变万化,选择性插管进入胆管就成功了一半。在此过程中,如果反复插管造成乳头开口水肿,或者导丝、造影剂进入胰管,容易并发急性胰腺炎。胆总管取石必须先行EST,而EST切口的大小取决于结石的大小。EST术中会有少量出血,一般出血能够自行停止,或者经过扩张球囊压迫可以止血。少数患者可能术中出血难止,或者术后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或术前因其他疾病使用了抗凝剂的患者,EST术后有较高出血发生率。胃毕Ⅱ式术须考虑切开的位置和长度,对施行EST术者技术要求高以减少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乳头旁憩室或憩室内乳头的胆管走行方向改变较大,EST术中即使插管成功,准确安全地切开Oddi括约肌难度很大。少数研究开展了单纯EPBD取石,EPBD的手术难度较EST小,同时能有效避免穿孔和出血的并发症,故更适用于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毕Ⅱ式术后的患者[11-12]。但是由于没有切开乳头括约肌,EPBD对胆管开口的扩张程度有限,稍大的胆总管结石就难以取出,有时不得不加做EST才能顺利完成取石[13]。所以我们做此研究,多方面比较EST取石术与EST小切口联合EPBD取石术,以期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控制手术质量,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结石大小、数量等基本临床参数无统计学差异,样本可比性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原因在于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的操作多了两次交换导管(切开刀换扩张气囊、扩张气囊换取石网篮)时间和气囊扩张胆管的时间,时长在5~10 min不等。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EST仍然是决定胆总管取石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否行EPBD对取石效率影响不大。2013年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4]中,共纳入151例患者,结果显示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的手术费用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在于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多使用了一种耗材(球囊扩张导管,价格在3000~4000元)。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而EST组并发出血和胆管炎的概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EPBD扩张乳头括约肌的同时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有效防治EST造成的切口出血。另外,EST组限于切口长度限制,对胆总管开口处相对狭窄的患者,乳头充血水肿时,容易出现术后胆管炎。而EST小切口联合EPBD组的扩张范围从乳头开口到胆总管下段,胆道出口更为通畅,故并发胆管炎的概率较低。多项研究结果表明EST较EPBD更易并发出血,而EPBD较EST更易并发急性胰腺炎[15-19]。本研究结果在出血并发症上与其他研究一致,而EST联合EPBD较单纯EPBD减轻了乳头充血水肿的程度,可以降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概率。

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单纯应用EST取石,EST小切口联合EPBD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管炎的并发症概率;而其手术时间有所增加,手术费用有一定的增高。提示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手术方案,例如针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胆总管开口处相对狭窄的患者,首选EST小切口联合EPBD取石;针对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为安全考虑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应选择EST取石。虽然EST取石可以减少手术耗材费用,但出血、胆管炎的并发症概率升高,会导致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故建议尽量选择EST小切口联合EPBD。

参考文献

[1] 何国杰,姚礼庆,高卫东,等.内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附480例报道)[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36-39.

[2] 王子恺,杨云生,孙刚.应重视胆总管结石EST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医学杂志,2014(40):3124-3126.

[3] 俞亚红,陈建安,卢兴培,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5):684-685,691.

[4] Lin CK,Lai KH,Chan HH,et a1.Endoscopic balloondilation is a safe method in the management ofcommon bile duct stones[J].Dig Liver Dis,2004,36(1):68-72.

[5] 于涛,刘亮,陈建,等.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比较[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2):116-119.

[6] 方宇韬,沈红璋,张筱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与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J].浙江医学,2021,43(21):2308-2310,2315.

[7] Watanabe H,Yoneda M,Tominaga K,et a1.Comparison between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J Gastroenterol,2007(42):56-62.

[8] 张玉惠,董金良,费代良,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2):239-242.

[9] Disario JA,Freeman ML,Ajoekman DJ,et a1.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compare with sphincterotomy for extraction of bile duct stones[J].Gastroenterology,2004(127):1-9.

[10] Cotton PB,Lehman G,Vennes J,et a1.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an attempt at consensus[J].Gastrointest Endosc,1991(37):383-393.

[11] 馮倩茹,武希润,丁鹏.单用内镜下球囊扩张与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1):111-116.

[12] 郭争荣,张晓博,张新元,等.单纯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旁憩室的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680-2682.

[13] Bergman JJ,Rauws EA,Fockens P,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versus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removal of bile duct stones[J].Lancet,1997(349):1124-1129.

[14] Teoh AY,Cheung FK,Hu B,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with balloon dilation versus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lone for removal of bile duct stones[J].Gastroenterology,2013,44(1):341-345.

[15] Liu Y,Su P,Xiao K,et a1.Enodscopic sphincterotomy plus balloon dilation Versus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for choledocholithiasis:a meta-analysi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28(6):937-945.

[16] 章金霞.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7(5):63.

[17] Natsui M,Narisawa R,Motoyama H,et a1.What is an appropriate indication for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4):635-640.

[18] 程亚军.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7(1):76-77.

[19] Liu Y,Su P,Xiao K,et a1.Enod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 versus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 the treatment for choledocholithiasis:a meta-analysi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7(3):464-471.

猜你喜欢

括约肌乳头胆总管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排便的奥秘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