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各美其美

2022-05-30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风貌城市更新人文

刘佳璇

天津五大道航拍

在天津五大道,承载天津历史的小洋楼在修缮后,变身为咖啡馆、书店和民宿;在杭州南宋御街,流水景观贯穿着街道,水流潺潺,引荷入渠,再现昔日杭州“路河相融”;在湖南常德老西门,城市更新让破败的棚户区涅槃重生,创作团队研创出极具湘西北地域特色的“新窨子空间”,展现了历史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城市发展应该各美其美、彰显特色、突出个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说。

城市由历史积淀而成,其风貌由文化滋养。随着新型城镇化阶段的深入推进,在城市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已成为共识。

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主动将地域文化特征融入到城市风貌塑造之中。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然而,部分城市特色不显、品质不高等问题也开始出现。

在粗放外延式的開发建设方式下,一些能体现城市人文底蕴、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老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一些地标建筑“贪大、媚洋、求怪”,与城市的自然格局、地域文化极不协调。

在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中,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普遍取向,而人文城市是个性化的目标。

当城市原有的文化特征逐渐被湮没在水泥丛林中,城市风貌将变得同质化。人们以“千城一面”这一词汇,直指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缺乏文化特色和美学内涵的现象。

如何在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发展正在由“外延式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这不是技术和方法的问题,在深层次上是文化自信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要求将城市建设为历史底蕴厚重、地方特色鲜明的现代人文魅力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也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在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中,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普遍取向,而人文城市是个性化的目标。通过推进人文城市建设,可以对城市特色实现集中保护和展示。”刘士林说。

刘士林认为,人文城市作为建设新型城市的目标之一,对内传承城市文脉,使新型城镇化保持中国文化的灵魂和初心,对外则把我国城市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加以提炼展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202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特色,并提出完善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制度。

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要求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

随着相关部署的落地,我国城市建设更加重视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正在被重新激活。

延续文脉,彰显特色

历史文化是城市特色的灵魂所在。近年来,很多城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传承历史文脉、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苏州通过整体保护老城,有序开发新城,使老城和新城协调共生,新旧建筑风貌彼此辉映、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协同保护;扬州采取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方式,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重点提升老城基础设施水平;云南巍山实行政府奖补政策、鼓励原住民居留,最大限度延续原业态,保留活着的古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9月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重点地段建设活动管控和建筑、雕塑设计引导,保护好传统文化基因,鼓励继承创新,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已有2300余年建城历史的四川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入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20世纪80年代评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期间,相关工作组来到阆中,对当地完整的古城风貌和仍然活态留存的传统文化生态印象深刻。

近年来,阆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入全新阶段,当地政府投入超20亿元对古城区内多家企业、机关进行外迁,保护性提升古院落、历史街区,同时在《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基础上出台地方性规范、导则,建立起属于阆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

据悉,阆中还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城市空间布局会诊把脉,对古城的山水格局、整体风貌、传统状态进行“原汁原味”的保护,依托山、水、城的特点,让阆中古城山环水绕的原始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

8月7日,游客在环绕广州永庆坊的荔枝湾涌坐船游玩,昔日的臭河涌经过整治,已经变身为一湾碧水( 刘大伟/摄)

历史文化街区是展示城市人文底蕴的窗口。在江西九江,庾亮南路、动力机厂、九江洋街等街区的文物修缮项目方案均由专家评审;在北京,杨梅竹斜街在保护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实现街区风貌保护多元参与……

在历史文化遺存利用过程中保护城市原有的人文肌理,需要体制机制保障。近些年,全国不少省市都在加快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机制。

根据杨保军在“传承与创新·清华与名城40周年”学术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报告,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保护法规、规章。整体来看,保护理念已从大拆大建走向绣花功夫,从拆改留走向留改拆,从分散保护走向协同保护,从冻结保护走向保用结合。

城市更新+微改造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2022年9月10日中秋夜,广州永庆坊内花灯亮如白昼,游人们手持灯笼、身着汉服,在一轮明月下赏灯游园。

将时间拨回到十年前,永庆坊还是一处危房处处、居民外流的破败社区。永庆坊位于广州老城中心的恩宁路,片区内保留了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等大量传统民居和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广州几代人的记忆,但随着城市中心向新城转移,永庆坊一度衰落。

2015年,广州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永庆坊开启微改造式的城市更新,片区内的老旧建筑得到修复活化。如今的永庆坊已是青砖瓦房、琉璃彩窗,通过引入粤剧曲艺、广彩、广绣等非遗和其他新业态,重获新生。

永庆坊的“绣花”功夫体现在细节上。在片区西端,老骑楼里一处面积仅3.8平方米的铺位,引入了袖珍雪糕店;在片区东侧,始建于1932年的金声电影院曾经只剩几面危墙,项目团队在重建过程中反复打磨方案,最终完整保留了建筑原有墙面……

推进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是关键。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正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城市更新中避免同质化,就特别需要有绣花心态和工匠精神,善于在共同性中发现差异性,在普遍性中找到特殊性,并结合城市的总体目标和空间格局,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习惯,在细节、细微之处下功夫。

成都猛追湾片区是一个滨河老街区,也曾面临衰败的困境:建筑风貌老旧,以旧工厂宿舍、旧厂房为主,配套设施不足;食肆、茶水铺与麻将馆混杂分布;灌木丛与栏杆阻隔了滨河空间,造成人车混流。

通过城市更新,猛追湾的空间品质大大提升。滨河沿线的机动车道改为单车绿道和滨河步道,串联起功能各异的休闲平台,并设计了地刻、光影装置、互动装置等历史展示设施,呈现当地的工业变迁史。

值得一提的是,猛追湾在城市更新中对商业创新和业态运营有着清晰谋划,提出“提升潜力业态、限制不符业态、引入主题业态”,使得片区焕新赋能了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和经济复苏。

如今,原本单一的川剧、茶坊一条街被改造为汇集咖啡、轻餐、甜品、文创、艺术等丰富业态的滨河商业街区;通过引进文化体验品牌,猛追湾已经构建了集文旅商产居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综合体,并在运营过程中,注重实现居民得实惠、商家得实利、城市得发展的三赢局面。

“在城市更新中避免同质化,就特别需要有绣花心态和工匠精神,善于在共同性中发现差异性,在普遍性中找到特殊性,并结合城市的总体目标和空间格局,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习惯,在细节、细微之处下功夫。”刘士林说。

开展设计,提升品质

在新型城镇化阶段,城市开发建设不能粗放无序,要把城市塑造为历史底蕴厚重、地域特色凸显的魅力人文空间,便需对城市进行精心设计。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开展城市设计,加强城市风貌塑造和管控,促进新老建筑体量、风格、色彩相协调。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乱象。”

2017年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两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之一的南京,已连续举办六期“以人民为中心,为城市而设计”系列竞赛。竞赛选取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小微地块,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自2018年起已累计收集到来自10多个国家设计团队的近2000件方案。

这些小微地块大多是城市中并不起眼的边角地,如地铁出入口、街道廊桥、公园凉亭等小型公共空间。南京迈皋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小梅表示,相较于传统小微地块更新模式,竞赛征集到的优秀设计方案更好地处理了小微地块与居民需求、自然环境、周边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多方关系。

近年来,各地在城市设计中还有着不少创新实践,推出因地制宜的城市设计导则和标准,城市风貌管理也得到高度重视。

武汉相继出台《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建筑色彩规划指引》《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提出“华夏汉派、江风湖韵、包容创新”的城市风貌总体定位。

福州出台的《福州市建筑景观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福州市建筑风貌导则》,重点强化了各类建筑立面的精细化设计,要求细部设计应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并鼓励使用福州本地特色建筑材质,如石材、小青瓦等,体现福州本土韵味。

杭州提出“湿地水城、诗画江南、风雅钱塘、创新天堂”的城市风貌内涵,并针对当前城市景观风貌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总体设计方案的规划范围、市域风貌骨架、市区风貌格局、乡村风貌引导、特色风貌要素管控等进行了优化。

结合杭州数智化发展优势,杭州还创新研发了以“统一平台+数智超市”为模式、集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城乡风貌“智汇通”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对杭州市风貌样板区待建、在建和建成的455个项目实施全链条监管,以数字化手段破解长效管控的难题。

“只有从所在地域提取特定城市特色元素,挖掘有益的‘基因,并使之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风貌特色。”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

猜你喜欢

风貌城市更新人文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TOD/城市更新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