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化理解与传承”实践

2022-05-30周建锋

文理导航 2022年3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周建锋

【摘  要】先概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文化传承与理解”作重点的论述,而后提出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践“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路径,着重从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与认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实践措施这三个方面展开探究。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语文核心素养贯穿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重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程改革向高中语文教学提出较多的新要求和标准,最核心一点便是要求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以“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为例,要求学生具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逐步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态度,以此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较多挑战与困境,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积极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显得至关重要。针对于此,本文重点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路径,现作如下的论述。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新课程改革指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应涵盖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理解这四个方面的要点,可归结为四个维度,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这四个维度是一个整体,要求学生必须充分掌握。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学生在长时间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要熟悉和掌握祖国语言,建构起知识体系,可以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和技巧,并且可以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中,学生要拥有多种语文思维,逐步提升语文思维的灵活性和灵敏度,需要掌握的语文思维主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中,学生要有鉴赏能力和素养,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以发现美、创造美。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不仅是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所要求,同时需要他们具备正确的文化意识,一方面要掌握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世界各地的语言应持有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这两方面的优秀品质。

以“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为例,需要始终将“语言建构与运用”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时,不应出现误以为“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偏差,原因在于文化传承中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涉及到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这些文化,学生必须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而所指的“传承”只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但是“理解”的范围极为广泛,所以不仅要“继承”,还必须兼容并包。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时会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积极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实践

(一)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与认知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时,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一点,即必须重视文化修养与认知,在学习与生活中可以自觉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且文化修养与认知的培养要面向师生。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增强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与认知,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与认知。

在提高教师的文化意识时,教师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从内心树立起良好的文化意识,对文化教学要有足够的重视,可以始终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类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二是要重视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应该多参与和多思考,在自我学习中提高文化意识,并具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文化知识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教师要多引导和多教育,帮助他们开拓文化视野和陶冶情操。“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学生要理解四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单纯通过课堂教学势必无法很好地实现,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多接触不同性质的文化,在开拓文化视野的过程中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时,教师要在自我学习中积累文化知识,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并善于捕捉文化现象,综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再如教师要坚定职业素养,在课堂上發挥好自身职能,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受到启发,从而得以改变和发展。在一些有趣的学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互相鼓励和影响,比如可以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探讨活动,互相学习和请教,在共同学习中提高文化修养。相信通过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与认知,能够为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时,教师必须始终着眼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生的整体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时,教师要凸显古诗文知识传承与理解的重要地位,围绕“知识型”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并完善“三维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引下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古诗文知识点,理解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与感召下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树立和坚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以《赤壁赋》为例,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确定出三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熟练诵读《赤壁赋》,初步感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分析探究《赤壁赋》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情韵,肯定《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有高度的自信,更积极地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三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品读苏轼更多的文学作品,感知其文学作品的情韵和理意,逐步强化文化自信,并具备传承这些优秀文化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应确保教学目标中均可以涉及到传统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些内容,确保学生持续性地受到影响和教育,以便具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可以自觉培养文化传承的素养。

(三)优化教学实践措施

在明确“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内涵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后,教师便需要优化教学实践措施,确保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继续以古诗文为例,教师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注重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引导学生深刻感知。在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时,一是关注古诗文的注释和序言,在序言中多会介绍古诗文的背景和文学常识,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是较多的,而注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文的意蕴,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多。二是教师要将古诗文的作者和主旨作为切入点,更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准其中的时代背景知识和作者的思想倾向,同步向学生呈现古诗文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确保学生可以受到影响和教育。三是古诗文中的重点语句要着重对待,挖掘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借助富有文化价值的语句引领学生感知与理解,获得自己的独特理解,因此得以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

其次,教师要借助多元化教学途径,在课堂上有力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要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构生本课堂和利于“文化传承与理解”渗透的课堂氛围。在营造课堂氛围时,教师要努力让课堂变得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可以向学生呈现与古诗文相关的文学素材和资料,还可以创设情境,由学生扮演角色,寻求与作者的跨时空沟通交流,以求在特定情境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朗诵古诗文作品,越是经典的古诗文越要一遍遍朗诵,引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熟读深思和品味,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分析研究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若是古诗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则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从现代视角帮助学生理解和体悟古诗文知识,相信这更有利于学生传承古诗文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

最后,无论是古诗文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教师均应该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开展,活动的主题要倾向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借助特定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比如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性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参与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主要是参与节日活动,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和节日,体悟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再如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可以组织“说一说”“辩一辩”“演一演”的活动,让课堂可以变得“活起来”和“动起来”。教师可以组织“节日文化知多少”“中国诗词文化大讲堂”这样的课堂活动,借助特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传承,这需要教师适当性地解放学生,构建生本课堂,确保学生有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利,既实现共同发展,也可以促进个性化发展。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但同时会有较大的难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科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思想与手段,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巧妙融入至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之中。另外,教师应该逐步训练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接触自己所喜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处于一种身心舒適的学习状态之中,更易感知、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会有十分大的裨益。后续教学中,教师要继续探究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策略措施,并与另外的三种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以求实现更好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启敏.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2(9):1-3.

[2]钟镇红.“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育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1(3):103.

[3]宗有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理解[J].语文天地,2020(34):75-76.

[4]甘一希.浅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策略[J].考试周刊,2020(75):15-16.

[5]王娟.浅谈高中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培养[J].课外语文,2020(19):40+42.

[6]陈建军.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策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J].学周刊,2021(25):145-146.

[7]吴晓旭.高中语文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有效措施[J].华夏教师,2020(17):95-9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