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实践升维

2022-05-30张铮刘钰潭陈雪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语境

张铮 刘钰潭 陈雪薇

摘 要:我国蓬勃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理应在构建“人类共同价值”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建构“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寻找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球文化市场流通的影视产品承载着具有个性和共性的文化价值。我国影视作品应该在传达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同时,逐步体现和融入“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并依托多样影视媒介传播范式打造核心语境、转化对立语境和融汇差异语境,在语境的翻转中不断强化“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位置,从而推广我国文化价值观,助力影视产业海外传播的实践升维。

关键词:“人类共同价值”; 影视文化产业; 语境; 文化价值观; 实践升维

G120A006109

一、 影视文化产业的传播壁垒与语境突破

近些年来,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但是,影视文化产业的海外推广也面临诸多挑战,一些我国的热门影视产品走出国门后的反响差别较大,如《甄嬛传》在豆瓣的评分是93分,在网飞(Netflix)美国站和加拿大站评分却不尽如人意,然而,它在日韩及东南亚等地区却好评如潮。可见,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文化折扣”状况千差万别,《甄嬛传》的表现落差并不是个案。受语言、价值观、历史文化等差异性因素的影响,我国付出巨大努力向海外推广的许多文化产品都面临着题材受限、口碑不佳、受众基础薄弱、市场狭窄等诸多问题,呈现出鲜明的传播壁垒。因此,我国文化产品的传播效果有待提升、传播之道需要获得新的探索。

霍尔(Hall)基于人际角度的跨文化交流,总结出“高语境”和“低语境”的差异性,诠释了传播壁垒的现象,“语境”概念已被文化研究者和文化从业者熟练地运用在研究和开发文化产品中。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语境规定了交际的类型和方式。①在高语境文化里,“预制程序的信息贮存在接受者身上和背景之中,此时传达的讯息(message)中只包含着极少的信息(information)”;与之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大多数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传达的讯息之中,以弥补语境(内在语境和外在语境)中缺失的信息”。②这里的“高”和“低”是指对信息、话语的匹配及理解的描述,“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理论建构为我们审视信息的传—受双方的互动提供了适宜的理论视角。正如在上文提到的《甄嬛传》案例中,类似的宫廷戏或古裝剧的海外传播就会受到语境差异性的影响,在“出海”中难以摆脱高语境文化中复杂的文化价值观,而对于我国某些传统文化而言,其文化内涵已经落后于时代,并不属于优秀文化范畴,在开展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更要秉持扬弃的原则。

怎样突破传播壁垒呢?在理论层面,曾有学者反思传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架构,认为其已经无法充分解读2016年以来世界“新全球化时代”的现实转向,并主张将其升级为以“批判的转文化主义”为理论框架、以“中国引领的新全球化”为语境、以“综合性的文化”为内涵的“转文化传播”。史安斌、盛阳:《从“跨”到“转”:新全球化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再造与路径重构》,《当代传播》,2020年第1期,第1824页。“全球中国”被视为国际传播概念创新的有效切入点,因此,打造包含“全球中国”的国际传播系统话语、国际传播联动机制、国际传播观念行动在内的国际传播机制,成为建构“全球中国”新形象的实践参考。史安斌、盛阳:《探究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方法论创新:基于“全球中国”的概念透视》,《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第3期,第513页。在“转文化传播”和“全球中国”概念的指引下,影视文化产业的海外推广获得了新的理论阐述空间。基于此,本文的核心关切是,在立足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传递了哪些文化内涵;在海外传播中应该怎样定位自身角色、扩大影响力;又应该怎样突破传播壁垒,逾越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差异性鸿沟,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作用,完成实践升维?这也成了本文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聚焦点。

二、 基于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提出的“人类共同价值”:求“共同”而非“普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共同价值”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观念,也是我们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最大语境。本文将“人类共同价值”视为探索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理论背景,其中的文化价值观是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其既拥有个性化的属性和定位,也具有共性化的内涵。因此,认识文化价值观为后续语境建构、传播之道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一) “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与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9/29/c_1116703645.htm,2015年9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5/content_5625254.htm,2021年7月15日。

立足学理视角,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事物对于全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价值,即反映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的利益和需要,超越了多层次的具体主体(宗教、民族、国家、地区、阶级、阶层、党派、群体以及具体个人)界限的价值信仰(信念)、价值理想、价值标准,以及具体的价值取向”孙伟平:《“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69、168页。。“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密不可分,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道义性的确证。林伯海:《论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1期,第7988、159页。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础,其包含的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分别表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伦理共识、新型国际关系伦理共识和政治伦理共识。孙春晨:《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1期,第2732、203页。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塑造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基本前提,特定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价值观坚守是塑造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存在根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塑造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①中华文明中儒家的“仁道”思想、中国文化中的生命意识、修礼对“义”的精神的贯彻,都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价值思想。②共同价值观的发展与对全球化的认识相辅相成,其不仅展现了对全球化形成方式的反思、对全球化主导价值的扬弃,更彰显出对全球性治理原则的弘扬。③在当下学界,关于“人类共同价值“的研究深度还不够,视域也不够宽广,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全面研究亟待提升。④

①韩升、毕腾亚:《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共同价值观阐释》,《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第1017页。

②张鲲:《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民族学刊》,2021年第12期,第1115、124页。

③张劲松:《全球性与人类的共同价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第1926页。

④易刚、林伯海:《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评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4期,第8696頁。

⑤Leilei J., “Cultural Values Presented in Chinese Movi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2014, 1(12), pp.6572.

⑥Schwartz S. H.,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 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92, 25, pp.165.

(二) 文化价值观与影视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在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精神信仰等方面所体现的基本取向,决定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艺术等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判断。”⑤在社会科学中,围绕价值观展开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个人、群体的价值优先顺序与他们的社会经验、文化背景中的经历相连,另一部分则是与一般的态度、行为相连。⑥影视作品承载着传播文化价值观的作用,帮助优秀文化实现有益扩散。因此,影视作品成为各国传播文化价值观、输出思想观念的典型产品,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激发他者认同的重要载体,特别是美、韩、日等国家影视产品的成功出海,扩大了国家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的辐射范围。文化价值观是打造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价值之魂,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创造具有“共通”元素的国产影视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倡导“人类共同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循此观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所形成的文化产品具备承载文化价值观的功能。随着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影视作品中的文化价值观会影响海外消费者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使影视作品可能会收获高票房、高点击量、好口碑,但也可能会引发主题偏见等负面效应。目前,我国输出的影视作品主要涉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电视节目等多种类型,因此,挖掘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产品在开发和创造阶段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这可以有效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中华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国产影视作品携带全球“共同”或者“共通”的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其打开国际文化市场,增进国际消费者对我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情感共鸣。一个国家、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价值观会转变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共享、共通、正向的“文化价值观”是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开发的核心理念,它所表达的是人类共同认同、坚守和追求的信仰和使命。文化价值观和影视文化产业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和异同,文化价值观与影视文化产业的内在关联如下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文化价值观与影视文化产业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二者的核心呈现出表征的彰显与再建构、意义的生产与扩散;其内涵也分别对应精神文化产品的内核和外在形态,形成内外逻辑的联结。此外,文化价值观的逻辑是对文化进行多元表达,而影视文化产业是追求商品层次的市场流通。在影响力层面,文化价值观力图实现思想层面的传承,影视文化产业则更聚焦在情

感层次的共鸣体验,二者由此实现过程、途径、意义等层面的相互映射,为本文的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 文化价值观的壁垒与逾越

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信奉的价值体系,它们的价值体系与共同价值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对于影视作品而言,要处理好文化价值观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为了应对文化价值的个性、差异性,东西方针对人类主体“共有”或“共通”的“价值”存在两种说辞,即西方国家标榜的“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s)和中国提倡的“共同价值”。虽然“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二者从词义上有着相近的含义,但是在从属的价值体系和性质上大相径庭。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在参与建构“人类共同价值”时,应厘清二者的差异性。

“所谓‘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西方把资产阶级视为民主、自由、友爱、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的发明者、垄断者、输出者和决定者。也就是说,他们以鲜明的政治要求和意识形态倾向,在一个欺骗性的面纱下,鼓吹和传播西方的核心价值体系。”Yonghong Z., “Universal Values: Spread in China and the Ess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1(4), pp.258262.

“‘普世价值肇始于对价值共识和价值理想的追问,凭借西方大国的话语垄断,逐渐演变为一种极具虚伪性、迷惑性和反科学性的错误思潮。”胡媛媛、王岩:《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中的“普世价值”思潮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7期,第143151页。“普世价值”妄图基于一种同质的价值观形成政治霸凌田鹏颖、周鑫:《“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世界历史性镜鉴与超越》,《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第4147页。,资本主义的虚假观念是“普世价值”的本质,虚幻性、颠倒性和欺骗性是其特征赵政鑫:《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谓“普世价值”的辨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20期,第1921、55页。。对“普世价值”话语要展开批判,并应超越概念批判、走向现实批判。范宝舟、焦悦:《“普世价值”话语霸权的生成路径及逻辑矛盾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6期,第154161页。

在21世纪,经济、文化、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产品的流通,中国成为西方文化产品的输出对象和文化消费聚集地,我们需要理清西方文化产品中蕴含的“价值逻辑”,反思“普世价值”在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及其他文化产品中的适用性。“共同价值”囊括了所有共通的人类情感和信念,在海外文化市场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感召力。从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观来看,需要提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尊重各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多元文明,包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即求“共同”,而非“普世”,“我们所谓的人类共同价值其实更应该理解为一种人类不同价值之间的价值共识,是不同文化的公分母和最大公约数”沈湘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3期,第510页。。因此,在尊重世界各个地区多元文明、秉承文明互鉴的基础上,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创作需要认识到两者的差异,我国的文化输出也需要依据“共同价值”标准,实现精神文化产品的海外传播,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三、 “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共”与“同”的文化价值观

共同价值强调了文化价值观的“共性”范围,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在文化价值观上也具有独特性和个性,这与中华文化的价值参照体系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国产影视作品展示出“渴望仁爱”“心向和平”“忠诚家庭”“言而有信”等文化价值观内涵,向世界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 我国影视文化价值观的参照体系

影视是对日常生活、社会文化的媒介再现,影视文化产业的传播本就与文化价值观密切相连,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对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和呈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人文精神为我国影视文化价值观的表述提供了参照体系,成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思想,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命本质,抑或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如今,“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节”等元素早已成为国产影视文化价值观的精髓。如表2所示,有学者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凝练出十个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它们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成果。②俞新天:《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6期,第519、126页。

由表2可知,我国文化价值观可分為宇宙观、生命观、社会观、意志观、历史观、宗教观、道德观、教育观、实践观、思维观等十个类型。这些价值观类型源于中华文化,又对中华文化进行了归纳,实现了内涵的再梳理、再建构,为后续分析影视文化产业的文化构建提供了理论框架。

(二) 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中文化价值观的呈现

文化价值观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影视文化产业而言,其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以实现信息的输出,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文化创新方式。探索影视文化产业的海外传播,应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的内涵为何、作用机制为何。借鉴俞新天对文化价值观的分类②,本文进一步将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观划分为六个层面,包括宇宙和自然、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历史,具体内容分类如表3所示。

影视文化产业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共同点在于重人文关怀、强调价值的积极导向。详细而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万事万物都依靠宇宙、自然这片“天”来生存和供养。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会从一些小人物或者特殊职业的工作者身上凸显这三类文化价值观。对于历史层面而言,中国人会从时间的脉络来感慨“今昔”,以史为鉴、反思现在、憧憬未来。

(三) “共”与“同”:“人类共同价值”的再解读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我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目标,中国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倡者、参与者和实践者。我国影视文化产品承载着传播我国文化价值观的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否认世界范围内文化价值观具有多元性、差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我们应该将这些“共同”或“共通”的文化价值元素体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中。本文据此将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价值观解读为两个层次的内涵,试图透过这种理解方式传递我国文化价值观,实现“人类共同价值”。

一是“共”的层次,这表现为“共享”(shared)和“共情”(empathy)。和平、爱、信任这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意义的集群性质,即指这里的文化价值观是全球共享的、非独有的,全球的创意者皆可采纳“共同价值”来创作文化产品,实现文化感染力的有效扩散。“共情”强调“人类首先建立一种

与他者共在的理念,并努力发展共情的关爱”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年第5期,第5976、127页。。当我们用共通的、相同的文化价值观感染消费者,引发人类的感同身受时,就会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让文化以更丰沛的力量感染人、打动人,使文化产品成为感知“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二是“同”的层次,这表现为“相同”(same)和“认同”(identify)。拥有相同、相通的价值观念是指不同群体对于文化的理解层次相同,他们能够透过文化产品理解文化表达的深刻内涵,这里的“同”是对文化价值观接受效果的描述,“求同”也成为实现“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认同文化价值观在适当语境下的个性和共性,并进一步在共性上达成对理性的、正确的、正向的价值认同和赞同是对“同”的更进一步理解,由此实现受众群体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认知,带来主观层次对文化价值观的二次传播,从而促进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四、 建构影视文化全球传播的“人类共同价值”:语境化建构的实践升维

有学者曾聚焦融媒时代的国际传播力提升,从核心表征入手分析如何实现国际传播的理念升维,其认为:我国国际传播应该在“道”的层面展开情感化的叙事传播,在“术”的层面立体“展演”中国故事,在“效”的层面开展“数据公共外交”。史安斌、刘长宇:《融媒时代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理念升维与实践创新》,《新闻战线》,2021年第20期,第5862页。“传统文化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文化血脉和价值系统,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赵庆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探索》,2017年第6期,第114121页。本文据此提炼出打造核心语境、转化对立语境和融汇差异语境的三种语境化传播路径,将其作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实践升维策略,探索其如何传递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建构“人类共同价值”。

(一) 打造核心语境,彰显中国影视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价值观在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意义,成为核心语境的根本、海外传播的逻辑起点。中国和美国通常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典型。美国所处的低语境文化具有崇尚个人主义、开放、直接的文化价值观。相比之下,以中国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谦虚,讲求和、善、信、礼、孝之道。文化价值观会通过间接语言或暗示的方式进行表达。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人与人相处的“忠恕”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敬老爱幼”之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或“讲信修睦”表达“诚信”之道。我们应着力强化核心语境的中国影视文化价值观表达,彰显共同价值。《流浪地球》《战狼》等国产影视作品在本土化市场和海外市場中突破重围,得益于中外消费者对某些共同价值的认同,其中,“和平”“亲情”“刚毅”“风险”“勇敢”可以触发中外消费者共通的情感。例如,美国科技新闻网站“临界点”指出《流浪地球》中“家庭的重要性和高尚的牺牲让美国受众感到熟悉”新华社新媒体:《〈流浪地球〉燃爆世界,看看国外观众的真实评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244595308441174&wfr=spider&for=pc,2019年2月12日。。这是因为繁殖于同一语境中的文化价值观具有共通性和较多重叠空间,反之,不同语境中的文化价值观存在传播壁垒和交流鸿沟的问题。在跨文化传播中,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会导致国产影视作品在“价值表达方面存在灵韵消逝”的现象王熙:《高低语境文化观视域下国产电影的价值表达》,《当代电影》,2018年第5期,第133135页。,这滞碍了国产影视剧、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的传输,难以避免地会产生文化折扣现象。

中国影视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并据此成为核心语境的形成基础,中国影视文化也应成为建构核心语境的实践路径。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需要把握中华民族的“根”“魂”“脉”,坚定不移地表达中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精神之魂、价值之脉,给予了文化价值观延绵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仁”“天下大同”“忠恕之道”等,这些文化价值观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洗礼、磨砺,流传至今,深深地熔铸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中,扎根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无数个像花木兰、功夫熊猫这类经典的IP素材和经典故事,值得我国创意者发现和挖掘。当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创作者要将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作为职业操守,继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辨识度的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特色,汲取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营养,变“深”文化为“浅”表达。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更应秉持社会效益为主的思想,追求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使文化价值观在国内外受众中得到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让中华优秀文化为更多人所知,提升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 转化对立语境,展现中国影视文化的创新性

我国影视文化产业要坚持文明互鉴,以包容之心接受各国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实现不同语境之间的对话、海外传播影响力的持续输出。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906/t20190604_132082.shtml,2019年6月4日。文化价值观根植于每个国家的文明体系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面对全球多元的文明体系,中华文化应该在坚守特色的同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发展,永葆活力。对于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创造者而言,在不同语境中要把握语境之间的关联,转化语境表达形式,实现中国影视文化的动力输出,并始终尊重和接受各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明确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文明、文化或者文化价值观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同时,要借鉴他国影视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制作中文化价值观的价值表现主体、呈现方式和逻辑架构,结合本土特色,审视和完善自己的制作理念,加强与他国或地域之间在影视文化产业创造上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产业制作体系和故事讲述模式,用更为多样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拓宽文化影响力。

中国影视文化具有强大的输出动力,可以基于不同语境的文化接受能力,巧妙地结合文化特质进行意义构建,形成语境转化,推动我国影视文化的海外传播。文化价值观在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中差异较大,对于异质文化中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会基于程序化的、经验的或者先天的语境机制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进行筛选,一些文艺作品改编者运用“文化接近性”或“文化嫁接”的技巧,将文化价值进行“同质化”或“在地化”改造,减小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这样文艺作品才能有进入全球海外市场的能力。参照韩剧、日剧等文化产品,日韩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于高语境文化,日剧和韩剧会利用家庭价值观、爱情价值观等进行制作。对我国而言,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火爆流行,正是源于其“多重文化象征意蕴、拟人化的情感传播、中立化的‘他者传播和市场化的创意传播”胡钰、赵晋乙:《“冰墩墩”火爆流行现象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对外传播》,2022年第3期,第2225页。,其他诸如近些年来十分流行的国潮玩具、博物馆文创产品等也都凭借对语境的巧妙转化,突破了不同语境的隔阂,完成了文化的多元表达,彰显出文化创意元素在助推文化传播效果达成层面的重要意义。

(三) 融汇差异语境,发挥中国影视文化的包容性

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常会糅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文化价值观来凸显主题,不同类型的语境常会并存发挥作用,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内涵创新提供基础。从国产影视作品在文化价值观的融汇上看,许多作品的主题含义已经打破了语境之间的壁垒,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广博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令人深思的是人类在危机关头为什么要坚定地带着地球一起流浪。“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等,《流浪地球》中的这些台词综合表述了“天人合一”的生命态度、中国人眷念“故土”的感情,抒发了父亲、儿子及孙子之间感人肺腑的亲情及人类坚毅秉性的精神,这些情感可引申为中国人强烈的“安土重迁”“刚毅不屈”“亲情”等文化价值观。《战狼》《红海行动》是军事题材的典型案例,主角都是以中国军人、中国“硬汉”为原型,这类主旋律电影凸显了国家与个人层面的价值,打造了兼具“和平”“正义”“无所畏惧”的“超级英雄”。《战狼》中旅长口中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以及临沂舰舰长所说的“要让恐怖分子知道,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它们共同表达的是“爱国情怀”。总之,这些情感或情怀是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精神内核,并成为打造具有中国气质、彰显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的核心推动力量,提升了影视文化产品的思想深度和表达力度。

中国影视文化具有历史性、包容性,并借此成为不同语境交融的条件,形成融汇语境的实践路径,推动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海外传播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需要把握全球文化价值观的“通约性”,寻求文化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探索可被传播的核心文化元素,打造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共同价值强调各国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通约性”,即存在价值观评判的交集、重叠空间和共享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是我国影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核心要素和灵魂所在,它超越了国家、民族、地区空间范围上的文化价值观,具有全球共通的属性。构建人类共同价值,赋予了我国影视作品创造者更多的責任,创造者应扎根现实田野,寻求彰显人类美好品质的动人事迹,努力探索价值交集,在价值筛选、价值呈现、价值丰盈等阶段打造优质产品、精品IP,使作品具有价值共识,实现人类共同价值。如在素材筛选、字幕翻译、人物对白、姿态、矛盾、冲突点中都要渗入共同的文化价值观,避免使用负面色彩的禁忌语。主创者可由跨国人员组成,商议和考究文化价值观的重叠处,在作品中融入共有的、通俗易懂的、正能量的共同价值。此外,国产影视作品还需融合文学、动漫、游戏、衍生品等业务对文化元素进行再次开发,打造正向、精品化、渗透共同价值的文创生态圈,推动文化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五、 结 语

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人类的公共资源,是各国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基石,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呈现是其能被全球认可的保障。共同的文化价值代表着文化价值观的“共同性”从民族、国家或地区扩大至全球或者人类更广范围,它在尊重和包容多元文明的基础上,超越文化异质性的藩篱,达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发挥影视文化产业在实现文化强国中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是必由之路,开发蕴含核心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国产影视产品是必行之策,孵化承载共同价值观和关注伦理导向的影视文化产业是根本之计。在语境建构的路径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逐步输出,结合语境特征,发挥“转文化传播”的作用,传播共同、共享、共通、正向的文化价值观,实现实践升维,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展现“人类共同价值”。

On the Practice Advancement of Overseas Communication of Chinas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tys Common Values

ZHANG Zheng, LIU Yutan, CHEN Xuewe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Chinas booming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industry is suppos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Based on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eeking common cultural values in overseas communication is th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s circulating in the global cultural market carry cultural values with individuality and commonality, and should gradually reflect and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humanitys common values while conveying the core cultural values. Relying on various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communication paradigms, the core context can be created, the opposing context transformed, and different contexts integrated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core position of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promote Chinas cultural values, and advance the practice of Chinas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industry in overseas communication.

common values of humanity;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industry; context; cultural values; practice advancement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观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料理机设计之我见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中西文化价值观下的真人图书馆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