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铭记与展望

2022-05-3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铭记中国航天烈士

主题阐释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进步,就在于我们能够不断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以此调整今后的发展路径。那些记载在书本上的知识、附着于节日中的历史事件、一代代人心口相传的故事……都值得我们深深铭记。但是,铭记历史不是沉湎过去,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北大红楼,红色血脉铸就最亮底色

北大红楼兴建于1916年,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又是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留下了一批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先驱者的足迹。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次被列入大学课程;李大钊写出了中国第一篇比较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北京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从这里开始种下。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解读

铭记历史,不能靠枯燥的说教;传承教育,也不是简单的背书。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最好能够用好我们身边的鲜活教材。北大红楼便是对年轻人进行党史教育、前途教育以及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国共产党在北大红楼种下的红色基因,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无穷力量。

不忘历史,以史为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九一八”事变后,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慷慨赴死,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今天我们深深铭记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居安思危,继续奋斗。

解读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安不忘战,忘战必危。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才能捍卫和平。以史为鉴,就要继续警钟长鸣,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将革命先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百年奥运路,见证中国体育的崛起

中国百年奥林匹克梦,见证的不仅是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之路,更是一个世界大国的发展历程。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召开,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国内几乎无人了解奥运。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仅刘长春一人跋涉21天抵达比赛地。1952年,新中国首次派队参加奥运。1984年7月,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斩获中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首次跻身奖牌榜前三。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金牌数首次位列第一。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金牌数追平2012年伦敦奥运会……随着参赛次数的积累,中国人更加深切体会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百年奥林匹克精神。与此同时,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不断提高,百年奥运推动着中国全民健身、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为“健康中国”战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解读

回首历史,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从落后受辱发展为辉煌灿烂,中国百年奥运史,恰似中华走出屈辱、走向腾飞的历史,中国人曾被外国殖民者辱称为“东亚病夫”,而今我们的体育健儿在各种国际赛事上创造佳绩,全民体育也蓬勃发展,原因就在于国力的强盛。中国已经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而今又一步步走向“强起来”!展望未来,我们不仅会成为经济强国,也将成为一个体育强国!

铭记英雄,传承精神

历史的天空,英雄烈士灿若群星,熠熠生辉。在中华大地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践行信仰,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铭记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成为社会风尚。这些年来,更多的烈士被人们熟知,他们的精神得到传承。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上亿人次走进烈士纪念场所,祭奠缅怀革命先烈。

解读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持之以恒、更加努力地讲好英雄故事,在一次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叩问初心使命,在一次次赓续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出奋进新时代的内在动力,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航天日:展望未來的“星辰大海”

2021年,我国共实施5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位居世界首位;“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航天重大工程捷报频传;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商业航天取得新进展,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蓝图已经绘就: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深空探测国家实验室等系列建设任务启动论证;全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中国航天强国建设全面开启新征程。

解读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几十年来,从“东方红”唱响到“神舟”逐梦,从“北斗”指路到“嫦娥”揽月、从“祝融”探火到“天宫”遨游……中国航天人以一次又一次的非凡突破,让中国印记闪耀星空。

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旨在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激励航天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接力航天强国建设;激发全社会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用航天梦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孔子

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

——〔荷兰〕斯宾诺沙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大利〕克罗齐

未来是光明而美丽的,爱它吧,向它突进,为它工作,迎接它,尽可能地使它成为现实吧!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猜你喜欢

铭记中国航天烈士
一生铭记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山河铭记
向烈士致敬
奉献,来自铭记于心的职责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