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2-05-30武慧芸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兴趣培养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信心,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当前,小学数學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忽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原因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确当前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将兴趣培养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扩大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154-03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容易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设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则能够立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关注,促进其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需要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兴趣培养活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为日后的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根基。

1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1  兴趣是成长的起点

兴趣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喜爱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对数学知识、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良好情绪反应,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数学问题,产生愉悦紧张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之对不同的数学现象以及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在数学的海洋中徜徉[1]。在兴趣的驱动下,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满足感与自信心,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成长的

起点。

1.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终身学习意识是现阶段小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素养,而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改变其思维,使之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将学习数学的兴趣化作驱动自我前行的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   小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分析

2.1  思维特点

小学生是发展的人,其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以形象思维为主。由此可见,处于思维发展起始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很难理解间接经验,而对直观教学以及动手实践得到的数学知识则可以进行深入理解。基于上述特点,数学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目的在于顺应该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供思维方面的支柱[2]。

2.2  情感特点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影响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就是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同,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重点,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发挥生动感性材料的优势,让学生产生深入了解所学数学内容的欲望,由此提高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2.3  经验特点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不断与认知结构融合的过程。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来源于现实生活,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其数学经验集中表现在对现实经验的描述,而脱离生活经验就无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提升。数学学习经验要求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解决数学问题,而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直接建立起联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促使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在实际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仍待完善,其数学学习经验则会呈现出发展性特点[3]。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3.1  强化师生互动,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强化师生互动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能够打造亦师亦友的融洽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日常交流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其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困扰,从而利用教师与朋友的双重身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4]。

如教学“图形的运动(一)”时,首先,教师应当围绕对称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在互动交流中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想象,初步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枫叶、蝴蝶、飞机等图片,寻找师生互动话题,让学生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阐述自己对图形的认识和想法,引申出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在师生互动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通过比较、分析二者异同,懂得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应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品,让学生说出物品名称,并找出对称轴。由此可以在师生互动之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快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主动进行思考、交流、分析、实践,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3.2  巧妙设计问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能够驱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关注,逐步引导其建构知识,使之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水平[5]。

如教学“测量”时,首先,教师可以围绕钟表设计“钟面由哪些零部件构成”“如何区分时针、分针、秒针”等问题,目的在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兴趣,也为讲解年、月、日、克、千克、噸、厘米、米等知识做铺垫。然后,教师要总结上述小学阶段学生常见的测量度量单位,提出如下问题:“如何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毫米、分米、厘米这几个长度单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提示辨认不同长度的生活物品,由此进行排序,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测量,通过用手丈量和用直尺测量的方式,解答“能否用手势表示出一分米的长度”这一问题。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产生源源不断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提升。

3.3  小组合作探讨,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探讨,能够培育合作之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养成合作学习、讨论、总结的良好习惯,使之在了解他人想法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提高数学学习质量[6]。

如教学“三角形”时,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利用小组合作探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行分析和动手实践,初步建立三角形概念。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小组合作探讨成果进行总结,画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对比分析学生画出的三角形,讲解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与性质,能够正确区分钝角、锐角、直角。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三角形分类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教材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分类进行思考,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列举三角形物体,并进行分类,体会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产生浓厚的几何知识学习兴趣。由于小组合作的形式会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时,表扬率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优秀个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3.4  课堂内外结合,开展层次化游戏活动

仅仅依靠课上教学时间不足以帮助学生领悟所学数学核心内容,而坚持课堂内外结合,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开展层次化游戏教学活动,则能够顺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习惯养成,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利用生动新颖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不同媒介帮助学生消除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抵触情绪,不断丰富既有认知[7]。

如教学“圆”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引导学生分析班级内部表盘、茶壶盖等物体的外观特点,由此引申出圆的知识,在学生的既有认知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之能够通过联系实际理解圆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展示圆规,让学生注意观察画圆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并总结画圆步骤,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圆形花坛,开展“手拉手测量”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在游戏中逐渐加深对圆的理解,懂得同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最后,教师可以开展板报设计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不同的图案,使之能够掌握尺规作图技巧,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5  鼓励动手实践,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巧用感官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能够营造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之能够在动手实践中发掘认知源泉,快速吸收所学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围绕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8]。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化好奇心、想象力为学习动力,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实践意识。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驱动学生自主研究、分析、论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并逐步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这样既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的状态,细化学习和实践引导,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多感官参与实践,理解难度较高的数学知识,促进实践素养发展,感受学习的快乐。作为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和发起者,教师需要强化引导,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调整实践活动难度,更好地维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实践、建构知识。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部动机,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追求、实践、发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向正确的学习轨道,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使之保持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热情,实现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施红程.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

[2]徐利.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3]陶素丹.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4]王子欧,王森.新时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和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

[5]刘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

[6]朱悦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

[7]张玉芳.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教育观察,2020(48).

[8]刘艳芳.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兴趣课堂[J].现代农村科技,2020(8).

【作者简介】

武慧芸(1978~),女,汉族,甘肃酒泉人,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